原标题:“一河一策”打好碧水保卫战 天津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天津作为海河流域最下游、最紧靠渤海湾湾底的城市,通过 “一河一策”政策的精准发力,治污、生态修复、补水等多措并举,到今年年底天津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
作为天津市12条入海河流之一的独流减河,历史上就承担着泄洪、排污的功能,是12条河流中治理难度最大的一条。并且这条河流沿岸跨4个行政区,城镇开发强度大、工厂企业以及渔业养殖较多,同时生态补水量少,因此河水水质提升困难。根据独流减河“消劣”,天津市提出了八大主攻方向,西青、津南等区还率先利用当地原有的渔业养殖地形地貌,通过连通水域,建设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等净化处理系统,有效改善了独流减河、大沽排水河及周边的水体及生态环境。在今年年底交出了水质消除劣Ⅴ类的答卷。天津市西青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科科长贾宝亮向记者介绍,为了增强巩固河道的改善效果,区生态局把沿线300米的鱼塘都收回了,给了渔民该有的补偿,收回之后进行人工湿地建设,增强它的水环境承载力,使得300米以外的鱼塘和稻田的尾水汇入人工湿地里进行进一步治理,最终达到了Ⅴ类水体标准,最终再排入独流减河,排入入海河流。
作为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主阵地,也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天津经过几年的时间,制订了渤海综合治理强化作战计划和12条入海河流的“一河一策”,从“控源” “截污” “扩容” “严管”四个方面,分区域分河段制定“分策”。其中控污是治理难度最大、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的重要举措。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孙韧向记者介绍了控源主要包括三类,工业、农业和生活源。工业主要是针对工业园区建立集中的污水处理厂,把工业废水收集起来,对于直排单工业园需要提高了污水排放标准,达到Ⅳ类、Ⅴ类标准。从生活源方面, 一个是管网有错接混接的进行改造,再有抓污水处理厂的扩容和提标 提标也是提到了地表水的Ⅳ类、Ⅴ类,这些水都是可以作为水资源使用的。第三个方面是对农业源进行治理,包括农村规模以上畜禽养殖 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
今年年底,天津除了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55%。近岸海域治理方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罚”专项行动,对全市153公里海岸线入海排口开展排查,全市工厂化海水养殖企业已基本完成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完善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全链条“闭环”监管,实施500米净岸工程,构建“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完善海洋垃圾治理体系。
此外,天津还加强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三地签订了《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联合建立了预警、处置、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同时与河北省签订《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津冀两地共谋引滦上游地区实施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项目,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共同护河治河。(总台央视记者 王晓沛 韩汝旭)
(编辑 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