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价半年暴跌59%,南极电商的吊牌之路还能走多远?
新的一年才刚刚到来,正当各大电商平台备战年货节的时候,A股的电商龙头——南极电商股价却突然跳水,这背后有什么猫腻?
2021年刚开始三个交易日,南极电商全部以下跌报收,且连续两天跌停收盘,股价三天大跌了24.2%。如果拉长来看,其实从2020年7月见顶24.41元后,南极电商的股价就开始震荡走低,加上近期加速回落,不到半年的时间,其股价就已经大跌了59%。
作为国内知名企业,南极电商一直都因为其独特的经营模式而备受市场争议,特别是其超高的毛利率,更是被不少投资者认为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
然而,虽然已经被争议多年,但在股价暴跌之前南极电商的二级市场表现却非常优秀,股东持仓中更是机构云集,可谓是深得大资金的喜爱。而在不断上涨的股价的掩盖下,投资者也逐渐淡忘了其经营中所存在的疑点。
如今,股价崩盘再度引发了投资者的疑问,南极电商是否真的财务造假?其独特的吊牌之路,未来还能继续走下去吗?
超高毛利率引争议,南极电商造假了吗?
对于南极电商,市场的争议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
早在两年前,兴业证券就发布过一份名叫《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界定和识别》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XX电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点,分别是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虽然没有直接指出是"XX电商"就是南极电商,但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
那么,上面提到的六大疑点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可以挑几点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关于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这一点还是有理有据的。
从2020年的半年报数据来看,南极电商的贴牌业务,毛利率高达94.04%,而贵州茅台的毛利率则是91.37%,从毛利率这一角度来看,南极电商比贵州茅台也不遑多让。
需要注意的是,贵州茅台极高的毛利率背后,是因为其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受到认可的酒文化,时间带来的品牌效应是贵州茅台无可比拟的护城河。
再看南极电商,创立不过20余年,可以说任何一个有点历史的服装品牌都可以替代南极电商,南极电商确实毫无壁垒可言,就这一点来看南极电商确实值得怀疑。
其次,再看看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这一点。从数据来看,在2015年时,南极电商的营收仅为3.89亿,但到了2019年,其营收就达到了39.1亿,4年时间营收增长了10倍。
但再看员工数量,根据媒体统计出的数据显示,2015年南极电商的员工人数为303人,到了2019年员工人数为646人,员工人数仅增长了1倍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营收接近翻倍的情况下,南极电商当年的员工人数还减少了20人,这也是当时兴业证券怀疑的重要原因。
员工数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营收的增长速度,或许是南极电商找到了什么提高效率的方法,让员工的效率大大提升?
种种迹象表明,市场的争议不无道理。
大资金撤退,散户被收割?
南极电商股价大跌的背后,其实又是散户接盘、大资金收割的戏码。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止至2020年3季度,第一大股东吴江新民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在9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减持了超过3000万股股票,按照15元的价格来计算,其在2020年最少已经套现了4.5亿。
除了大股东之外,机构也在其股价大跌前上演"胜利大逃亡"。根据数据显示,在2020年半年报中,机构的持仓家数高达429家,持股数量高达6.3亿股;而到了三季报,机构的持仓家数就大幅减少至93家,持股数量也锐减至3.4亿,短短3个月时间机构减持了2.9亿股。
而最后接盘的还是散户。根据数据显示,在2020年一季度,南极电商的股东人数仅为1.84万户,而到了三季度,股东人数就大幅上涨至3.54万户,股东人数增长接近1倍。
万物皆可南极人,贴牌之路还能走多远?
关于贴牌,虽然市场的争议并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贴牌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经营模式。
我们熟知的科技龙头小米,也是以贴牌的模式来经营,除了手机、电脑等极少数产品之外,小米旗下很多的产品都是由代工厂生产。但是,小米与南极人不同的是,小米会给予代工厂技术上的支持,而对于代工厂生产的产品,小米也有极高的品质要求。
再看南极电商,基本是没有技术研发这一说,2019年南极电商的研发费用仅为4330万,是营业总成本的1.6%。而且,南极电商对于产品几乎没有要求,只要给了钱都能够贴牌,电饭煲、暖水袋等都可以看到南极人的身影,以至于消费者常戏称"万物皆可南极人"。
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极电商的贴牌策略应该要重新做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