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机器拥有同理心,机器也能理解机器人?
同理心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是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也是指人们将心比心,心理换位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除了帮助我们认识他人和理解他人外,也给我们提供了预测他人行为的可能,这意味着,人们能够更好地合作。
基于此,一项来自哥伦比亚工程公司的新研究称,其开发出了具有“同理心”的机器人,并且其开发的机器人已经学会了如何根据几个视频帧来预测其伙伴机器人的未来行动。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个机器人放在一个大约3x2英尺大小的游戏圈中,并对机器人进行编程,使其找到并向其视野中的任何绿色圆圈移动。有时,机器人会在其摄像头视野中看到一个绿色圆圈,并直接向它移动。其他时候,绿色圆圈会被一个高大的红色盒子挡住视线,所以机器人会向不同的绿色圆圈移动,或者根本不移动。
在观察对方机器人移动了两个小时后,观察机器人可以预知对方机器人的路径。在不同的情况下,观察机器人最终能够预测对方机器人100次中的98次路径。与大部分人工智能不同,这种预测是基于它本身的观察而不是预先输入的程序。
尽管人工智能的行为与目标比人类相比要简单很多,但研究人员仍然认为此类实验是人类实现“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的开始。其中,“心智理论”是一种成功的社会互动的基础理论。该理论认为,在3岁时,人类开始更好地理解其他人类有不同的需求和行为。这一理论也是人类理解复杂的社会互动,如合作、竞争、同理心和欺骗的必要条件。
让机器拥有同理心是美好的设想,这让人工智能更有温度,让数字世界也更有人性,但也需警惕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当机器人人化,人们必须要做出合理的回应与倡议。
其研究已发表于《科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