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小龙回顾微信十年:视频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主题,“慢”并不是我本意
图片来源:微信记者 | 徐诗琪
微信十周年之际,由于疫情,张小龙仍然没有出席线下的微信公开课,但不同于去年的录播,今年他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发表了演讲。
镜头前,他仍是那个不善言辞的腼腆程序员,在讲起自己天马行空的创意时才加快语速,显得自如一些。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他的谈话主要围绕视频号展开,花40分钟讲了做视频号的心路历程,又谈了谈直播,与其他微信将要推出的小功能。
演讲开始,他先总结了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了视频通话;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回忆十年前的自己,张小龙说觉得那时的想法很简单:“我自己不怎么用QQ,所以很需要一个沟通的工具,就像做foxmail一样,写个东西给我自己用吧。”他说,当时绝对没想到十年后的微信会是这个样子。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那个人,因为仅凭自己的力量应该做不成这么多事。
谈视频号:它会变成一个基础设施
早在2017年,张小龙就和公众号团队讨论过:写长文章的人不多,如何让这些用户也拥有发声渠道?他们提出一个点子:做个“非朋友圈”,用户可以在上面发短文、照片、视频等。他甚至与马化腾讨论过,也得到了其赞同。
不过这个点子最终被放弃了,因为它的体系比公众号还要复杂。
到近几年,张小龙发现视频化表达越来越普及,已经变成普通人的习惯。他提到这样一组数据:最近5年,微信朋友圈每天发送的图片数量上升33倍,视频的数量上升10倍。
时代正往视频化的表达发展,“视频可能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主体。”他说。
2019年,微信组建了视频号小团队,最初定位于“视频化的微博”,这也是视频号最初就与其他短视频App界面不同的原因。他还特意强调:“公司做短视频的重点还是在微视。”引来台下一片笑声。
创建视频号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早期视频号无法吸引优质创作者入驻,因此没有优质内容,整体播放量上不去,机器推荐的内容也很差——于是更加没有优质创作者愿意进来了,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视频号内部组建了三个算法团队,每个团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寻找“推荐”的最优解。但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他们一度险些放弃机器推荐这一功能。
直到今年下半年,视频号内容逐渐丰富,“推荐”也变得可行了,视频号于是将其变成全屏瀑布流的形式,这样能提高用户喜爱内容的命中率。
目前,视频号顶部三个栏目分别是:关注,赞,推荐。他曾经预估过用户观看三者的比例,应该在1:2:10左右,随着视频内容增多,目前的数据也基本印证了他的判断。
他提到,视频号是一个载体,微信不会自己生产内容,也不会买内容,而只做内容的承载和传递。长视频也是基于此概念,张小龙认为,随着视频号中的优质内容的沉淀,长视频可以积累成视频号的知识库,人们将来能通过搜索和推荐将这些知识挖掘出来。
谈直播:可能是未来的终极形态
张小龙设想过一个场景:未来,点开一个用户的微信名片,我们能通过直播看到对方眼中的画面,以此更加直观地认识这个微信好友。
他说:“直播可能是未来的终极形态。”
他也认为,短视频的创作门槛比直播要高,要准备思路,文稿,规划镜头的内容。但真正的直播应该是轻松的,和发微博一样,没有事先的预演与准备,呈现最真实的、人与人直接沟通的状态。
因此,直播这一形式将会比短视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今年春节,他希望用户们用直播的方式来拜年。
通过直播,小程序和视频号能实现带货功能。张小龙表示,目前微信小商店能实现电商功能,但“我们自己不会做一个小程序来跟第三方小程序PK”,意指小商店不会以竞争为目的。
最后,张小龙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未来直播会变成一种很多很多人都在用的个人的表达方式。
谈“有趣的东西”:即将推出微信输入法等灰度功能
讲到一些即将灰度测试的新功能,张小龙变得兴奋起来。他举出许多自己幻想过的场景,比如失眠时和其他一样失眠的人一同数羊、和好友一起听歌并浮现彼此脑海中联想的画面。
他透露,过几天微信新版本将发布一些实验性的,好玩的小功能,希望大家能对它们宽容一些:
表情:新版本内,微信表情可能呈现类似“炸开屏幕”的视觉效果。状态:用户可以通过随便说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状态。用户还可能看到同一个场景、同一种心情的其他用户,以此来“找到同类”。听歌相关功能:他觉得在微信里听歌的体验并不好,下个版本的微信将能够呈现用户们听歌时的画面,类似于MV。浮窗:下一版本微信将升级目前的浮窗呈现效果。直播:在微信主页面下拉,用户能看到最近没有看完的文章和直播内容。输入法:微信将灰度测试微信自有输入法。
谈产品观:“慢”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外界评价微信,总认为它克制、缓慢。但张小龙觉得:“慢,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例如今年微信在视频号上动作很快,他认为这是正常的速度。
视频号团队仅一两百人,他觉得,小团队反而能比大团队做得更好,因为“互联网产品是关于创造力的”。如果一百人团队做不好,一千个人也做不好。
回顾微信十年的经历,张小龙给这个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软件总结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
做社交工具,连接是最底层的,因此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和视频号都是基于“连接”而产生的,他希望未来微信仍然朝“连接人,连接内容,连接服务”的方向努力。
而简单,是覆盖了外界对微信“美观、实用、合理、优雅”的这些评价。张小龙曾说:“一个产品到底加了多少功能,才会变成一个垃圾产品。”如今,微信也陆陆续续加入了许多功能,于是现在,他将自己的目标改为:“一个产品到底加了多少功能,还能不变成一个垃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