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不要再和实验对象亲密合影了!

时间:2021-01-21 10:50:06 | 来源:环球科学

对于研究者来说,一张合适的工作现场照片可以作为媒体报道的插图,或实验室网站的宣传图,还有人喜欢用这样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工作。但是,这些照片将对公众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图片来源:Pixabay图片来源:Pixabay

撰文 戚译引

近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了一份“工作照拍摄指南”,建议从事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和保育工作的人员不要发布和这些动物亲密互动的合影,以免对公众产生误导,进而对人和动物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指南建议,这类人员拍摄工作照的时候应和动物保持距离,并使用口罩、望远镜等科研和工作设备,明确体现出自己的专业身份。

这项微小的改变,折射出过去接近 60 年的时间里动物研究观念、甚至人与猿的关系的变迁。20 世纪 60 年代,珍·古道尔(Jane Goodall)和黑猩猩的亲密合影轰动世界,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猿与人原来如此相似;而今天的研究者强调客观看待并尊重动物的天性,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行为已经不合时宜,保持距离方能和谐共处。

过时的流行

1960 年 7 月,当时年仅 26 岁的珍·古道尔启程前往非洲,跟随知名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研究黑猩猩。不久后,她报告了黑猩猩使用草茎将蚂蚁“钓”出来的行为。这项发现动摇了当时广为流行的一种观念: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决定性特征。面对众多质疑者,古道尔的导师利基回答:“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工具,重新定义人,或者干脆接受黑猩猩就是人类。”

在古道尔早期学术成果的传播中,和黑猩猩的亲密合影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照片不仅颠覆了刻板印象,证明一个年轻女性也能成为胜任野外工作的科学家,还强调了人和猿的相似之处。彼时,尽管《物种起源》已经要迎来百年诞辰,公众仍然没有完全接受进化论,尤其是其中关于人类演化早期阶段的观点。在 20 世纪 20 到 30 年代,利基和他的妻子玛丽(Mary)通过研究非洲早期人类化石,为人类起源于东非提供了支持证据。随后,古道尔的工作进一步改变了人们对黑猩猩的认识,进而推动了对黑猩猩乃至其他非洲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今天的大众文化中对进化论最为常见的表述。图片来源:Pixabay今天的大众文化中对进化论最为常见的表述。图片来源:Pixabay

与黑猩猩的互动让古道尔的研究迅速得到了公众的关注,却也招来了学术界的批评。古道尔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科研教育,利基正是看中了她不受学院派固有思维方式束缚的优势,而许多同行认为她违背了研究的规范,无法客观描述动物行为,并且进行了过多的干涉。但一直到 90 年代,仍有不少灵长类动物研究者模仿古道尔的行为,和研究对象亲密合影。而当大众媒体、社交媒体流行起来后,这个问题就不再仅仅是学术上的争议:这样的照片可能对公众产生错误的示范作用。

基于科学的拍照指南

相关研究显示,看到人与灵长类亲密接触的照片、视频后,公众会更倾向于将它们视为理想的宠物、玩伴或流量密码。有实验表明,观看了大猩猩出现在办公室等人类活动场景中的商业广告的人,更可能认为大猩猩是理想的宠物,并且对它们的生存处境更不关心。还有一项统计显示,2016 年一个环尾狐猴(Lemur catta)视频在推特上走红后,表达想要饲养狐猴作为宠物的推文数量出现大幅上涨。这种潮流将助长非法贸易,让灵长类动物的处境雪上加霜。

环尾狐猴。图片来源:Pixabay环尾狐猴。图片来源:Pixabay

当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的时候,背景信息容易丢失,这就会滋生误解。如果看到专业人士亲密接触灵长类动物,公众会误认为这样做是安全的,这对人与动物的健康都构成了威胁。贸然接近动物的人可能被咬伤、抓伤或感染疾病,而人身上的病原体也可能感染动物。新冠疫情就提供了一个案例:1 月 11 日,媒体报道美国圣迭戈野生动物园(San Diego Zoo Safari Park)园中多只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并出现咳嗽等症状,园方推测感染来源可能是工作人员中的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为了避免让不合适的照片对公众造成误导,IUCN 灵长类动物专家小组的成员于两年前成立工作组,希望为人与灵长类动物的互动制定规范,并于近日发布了这份《为非人灵长类拍摄负责任的照片的实践指南》(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Responsible Images of Non-Human Primates)。

指南建议,照片中人和动物应该保持至少 7 米的距离,或使用物理障碍分隔;人员不应把灵长类动物抱在怀里,或是用手喂食,或和动物玩耍。如果要展示灵长类研究或保育工作,应当在照片中展示口罩、双筒望远镜和笔记本等专业工具。指南还建议,那些曾经发布和灵长类亲密接触的照片的知名研究者,应当公开解释自己过去的照片是不符合伦理的。

动物园中的黑猩猩。图片来源:Pixabay动物园中的黑猩猩。图片来源:Pixabay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吗?

如今,如果你访问珍·古道尔研究会(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的网站,将无法在显眼位置看到古道尔和黑猩猩亲密互动的照片。研究会已经在去年修改了指南,对不符合规范的早期照片进行删除或添加备注。

不过,新的指南也可能对野生动物庇护所之类的非盈利机构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全世界有 100 多家灵长类动物庇护所,许多主要依靠捐赠来维持运营,这些机构的宣传资料常常会展示他们的员工如何救助孤儿灵长类动物。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人类学家布莱恩·黑尔(Brian Hare)评论,这样的宣传是一把“双刃剑”。人与动物融洽相处的照片和视频能够吸引捐款,让机构能更好地投入动物保护工作,却也可能让观看者产生养只猩猩当宠物的欲望。(黑尔没有参与制订指南,他对指南的出台表示欢迎。)

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状态早已不容乐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约 60% 的灵长类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包括大多数的狐猴和所有的大猿,即黑猩猩、大猩猩和红毛猩猩。栖息地损失和偷猎是导致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联合国在 2013 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非法贸易每年导致接近 3000 只大猿死亡,占种群数量的 1%。

它们属于荒野,它们拥有荒野,它们本不该和人类之间产生过多的关联。但是要想既让公众对它们投入足够的关注,同时又与它们保持合适的距离,不打扰、不干涉,恐怕是一个很难平衡的问题。

参考来源:

1. https://news.janegoodall.org/2019/08/07/7138/

2.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1/captive-gorillas-test-positive-coronavirus

3.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1/captive-gorillas-test-positive-coronavirus

4. https://human-primate-interactions.org/wp-content/uploads/2021/01/HPI-Imagery-Guidelines.pdf

5.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1/no-more-cuddly-selfies-our-ape-cousins-top-conservation-body-warns-scientists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