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媒:人类能否打赢与AI的“未来之战”?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月27日报道 西班牙新论坛网站1月15日发表题为《机器人化与就业的终结:神话还是现实》的文章称,机器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不禁使人觉得,我们将面临失业的境遇。如果我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反应并为数字时代建立新的社会契约,那么这种预言便不会自行实现。全文摘编如下:
技术的兴盛和以数字化、机器人化和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意味着劳动世界迎来新范式。迅猛的变化以及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已使近半个世纪以来劳动生活方面诸多确切之事变得捉摸不定。变革是社会进步历史的一部分,与其他时代变革一样,都会产生促使我们构建新的连贯性的问题。当前变革的主要特征和新颖之处在于其速度。一切进展得非常快,我们不具备制定能够回应新兴世界需求的公共政策所需的治理机制。
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最根本的关键因素或许是,我们不能以老旧的方式和原则来应对新的现实。我们需要新的目光。后现代社会涌现出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必须对此加以研究和规范。在这个技术起着核心作用并且正在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及特点的世界中,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数字化和机器人化已成为现实。在算法和AI的加持下,机器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速度和效率,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常规、反复和可预测性的劳动中。机器在各行各业的渗透不禁使人觉得,我们将面临失业的境遇。如果我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反应并为数字时代建立新的社会契约,那么这种预言便不会自行实现。
说所有问题都有答案可能显得有些自大。显然,技术改变了社会面貌,并在结构层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技术革命不可阻挡,也不可能被忽视。我们必须对技术进行治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新的数字鸿沟,还要灵活地利用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显然,社会的部分行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从而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要赢得这场“未来之战”,就必须构建使数字化和机器人化能力与人类能力相协调的连贯性。新的劳动世界需要人与机器之间有效的协作,进而创造新的机遇与就业机会。正如西班牙经济学家何塞·马丁·莫伊塞斯·卡雷特罗所说:“危险不在于数字化,而在于非数字化。”我们身处一场大战中。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必须让新的现实与为旧世界设立的立法和劳动市场相适应。
我们正面临艰难的时刻,由于旧世界始终不消亡,新世界始终无法占据上风,局面变得异常混乱。阿尔韦特·卡尼格拉尔在其《工作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一书中详细精辟地剖析了劳动世界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书中写道,就业和社会竞争面临的挑战将取决于我们凝聚智慧、人力、和AI实现进步和创造新就业岗位的能力。对此,亟须重新调整劳动者和专业人士的能力和技能。技术提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衍生问题,对此必须加以管理。
资料图片:人工智能 VS 人脑。(英国《招聘者》网站)
【延伸阅读】美媒:美军U-2侦察机首次迎来AI副驾驶
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 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12月16日发表了题为《U-2侦察机首次与一名人工智能副驾驶一起飞行》的报道称,美国空军现在有了自己的人工智能(AI)副驾驶系统Artuμ。它于12月15日首次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U-2远程高空侦察机上亮相,负责控制机上的雷达和传感器系统。
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主角“天行者”卢克驾驶搭载有R2-D2宇航机器人的“X翼”星际战斗机成功摧毁了“死星”,并在R2-D2的帮助下及时修复了战机上的受损部位。
现实中,美国空军现在有了自己的人工智能(AI)系统Artuμ。
报道称,美国空军发布新闻稿说,Artuμ参与了从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起飞的U-2侦察机侦察训练,其任务是在模拟导弹袭击中找到敌方导弹发射器,并在U-2起飞后全权负责机载传感器应用和战术导航。U-2人类飞行员集中精力提防敌方空中威胁,并与人工智能副驾驶共用雷达。
美国空军采办部门主管威尔·罗珀介绍说:“与人类飞行员一样,Artuμ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下一步必须要做的是,让人类和人工智能为算法战新时代做好准备。”
报道还称,Artuμ由U-2联邦实验室打造。罗珀在《大众机械》月刊上发表专栏文章说,Artuμ以μZero游戏算法为基础。这种算法曾被用来在国际象棋和围棋中击败人类棋手。据美空军称,在“超过50万次”计算机模拟任务中,U-2实验室专门训练了人工智能副驾驶操纵U-2的传感器套件。
罗珀写道:“在没有人类飞行员操控的情况下,Artuμ可完全自主决定将雷达用于导弹搜索还是自我保护。”
美空军说,虽然研制Artuμ是为了减轻U-2侦察机飞行员的工作量,但它也可以加以改造,供其他作战飞机使用。
报道援引美空军参谋长查尔斯·Q·布朗将军发表声明的话说:“我们知道,要想在未来与对手的冲突中作战并获胜,我们必须拥有决定性的数字优势。”
他说:“人工智能将在实现这一优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必须加快改变。”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2月16日发表的题为《人工智能首次共同驾驶美军军机》的报道称,在12月15日的一次试飞中,人工智能帮助共同驾驶了一架U-2“龙夫人”间谍侦察机,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在美国军用飞机上得到如此应用。
掌握人工智能越来越被视为对未来战争至关重要。美空军官员说,这次飞行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美国空军在一份声明中说:“12月15日,美空军首次把人工智能作为正在工作的机组成员,随军用飞机进行飞行。”美国空军称,这次飞行“是美国国防在数字时代的一次飞跃”。
报道称,这种被称为Artuμ的人工智能算法由U-2联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该实验室隶属于空军作战司令部。
声明说,人工智能系统已经“接受训练,以执行可能由人类飞行员执行的飞行中任务”。
美空军官员称,此次训练飞行是一项重大成就。负责采购、技术和后勤的助理空军部长威尔·罗珀在声明中说:“让人工智能首次安全地控制了美国的军事系统,迎来了一个人机协作和算法竞争的新时代。如果我们未能实现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就意味着将把决策优势拱手让给对手。”
本月早些时候,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说:“人工智能是一种非常、非常强大的技术,它正在非常、非常快地发展。”
报道援引米利的话表示:“也许最多在未来10到15年里,你将看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普遍使用机器人。”
资料图片:12月15日,完成人工智能副驾驶有关试验任务的美空军U-2侦察机降落瞬间。(美国空军网站)
(2020-12-18 16:19:52)
【延伸阅读】英媒:人工智能将成为抗击新疫情“最大希望”
参考消息网2月24日报道 人工智能常常被描述为一股对人类“有害”的力量。批评人士说,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最终将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消失,而埃隆·马斯克等技术先驱则警告称,人工智能技术存在失控风险。英媒认为,人工智能也有可能带来非常巨大的好处。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月22日报道,支持者举例称,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行车安全度,优化我们的沟通方式,并能使劳动者腾出手来、集中精力从事更重要和回报更高的工作。
近日有消息称,人工智能在开发一种强大新型抗生素以对付世界上最危险的细菌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这彰显了这项技术的另一个好处。
报道称,对于应对正在持续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取得的这一突破可能出现得太晚了,但这一突破能在今后其他类似的疫情中发挥关键作用吗?
麻省理工学院对人工智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寻找已知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潜在抗生素分子。通过让机器学习算法在几天内充分筛查庞大数据库中逾1亿种化合物,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种分子。
初步试验证明,这种分子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
一些复杂细菌对传统药物有耐药性。上述算法可以大大提高发现能对付这些复杂细菌的抗生素的速度。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行为分析实验室主任奥尔多·费萨尔博士说,这一突破基于“很棒的研究”。
费萨尔说,此前帝国理工学院曾开展类似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搜索食物化合物库,以对付癌细胞。
这位副教授还说,即使利用人工智能发现了一种能对抗与新冠肺炎类似的疫情的抗生素,也需要开展可能耗费数月时间的严格临床试验。
他说:“这些都是偶然发现,但这是在海滩上淘金的一种极高明方式。”
费萨尔说,或许能以其他方式利用人工智能阻止病毒引发疫情。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虚拟隔离”。一个例子是,建议伦敦某个地区的居民在某一特定时间按特定路线出行,从而更普遍地减少他们与其他人的接触。
总部设在英国牛津的初创企业埃克赛恩希亚公司是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发现新药的公司之一。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霍普金斯说,由于使用了算法,未来十年,新疗法从概念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可能仅需18至24个月。
埃克赛恩希亚公司已经设计出一种治疗强迫症的新化合物,在经过不到一年的最初研究阶段后,这种化合物即将在实验室中接受测试。该公司说,这比平均速度快了约4倍。
总部设在英国剑桥的希尔克斯公司也在使用类似方法,但该公司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为现有药物寻找新用途。这两家公司均利用期刊、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临床试验等来源为自己的算法提供信息,以帮助提出疾病的新治疗方法。
报道称,虽然麻省理工学院的突破还处于早期,但它确实表明了在下一次震动世界的疫情期间人工智能可能是多么重要。
(2020-02-24 09:19:02)
【延伸阅读】专家文章:人工智能重绘世界经济版图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12月10日发表了题为《经济和地缘政治因人工智能而天翻地覆》的文章,作者为人工智能研究智库未来学会主席尼古拉斯·米艾尔赫、该学会研究员布塞·切廷和约兰达·伦奎斯特,文章认为,凭借其预测、分析功能,人工智能成为生产力和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力来源,因而成为企业和经济体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增长的引擎。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正在进入数字经济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日益显示出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和进行决策的鲜明特点。这一数字化转型阶段正在向前推进,并将影响商业模式、全球价值链和世界秩序。近年来,人工智能已引起众多参与者的极大兴趣,并已成为各行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就像此前的互联网和电力一样,人工智能也可以被视作一种通用的技术,或者一种普及的技术,它势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进,并催生出使之不断完善的创新。我们正在逐步发挥其巨大潜力。今天,我们正处于扩张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探索性的,其在市场上的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其大部分功能尚未得到利用。
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和规模以及数字革命本身表明,任何国家都不甘于在这场竞赛中落后。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领域的强有力工具。凭借其预测、分析功能,人工智能成为生产力和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力来源,因而成为企业和经济体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增长的引擎。在关键部门利用该技术的国家将获得巨大的经济优势,进而影响全球的力量格局。因此,人工智能的兴起对国家软硬实力、国际关系、私有企业都产生了影响。
加速经济增长
随着数字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各国具备何种竞争优势将越来越依赖利用和开发人工智能的部门。数字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数据信息产出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这是人工智能的一项关键要求。在过去一年中,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增加9.1%,在世界总人口中的占比达到57%。据估计,现有数据中有90%是在最近两年产生的。由于物联网的存在,数据生成的速率有所提高。
接纳和应用人工智能可以为所有部门和行业组织流程生产率和效率的提高提供支持。可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关键的垂直行业(例如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以支持工业和经济政策,也可以将其应用于对包容性增长和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横向部门或公共服务领域(例如教育、医疗保健、基础设施等)。通过提供新产品和改善供应链,可以显著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速,这有望抵消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担。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计,到2065年,自动化可以为世界上最大的那些经济体(二十国集团成员加上尼日利亚)带来相当于11亿至23亿全职工人带来的生产力增长。自动化可以使发达和发展中地区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受益。通过提升预测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增加和扩展数字化转型所不能提供的发展机会。信息、数据处理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公民社会、企业和经济体的运营效率。同时,小企业的准入门槛也降低了,更广泛的群体将被纳入市场。成本降低还有助于支持业务、创新和研发。
拉大发展差距
但是,这些技术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不均衡,而且各国的差距正在显现。启用人工智能所需的大量资源——数据、软件、算法、硬件、人才、专业知识以及商业模式——将市场置于少数参与者的控制之下。大型数字企业具有收集更多消费者数据、聘用最优秀人才的规模和能力,并拥有构建大规模硬件和可扩展的高性能计算能力的优势资源。一些国家将让最好的机器学习领域人才设计、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这势必将拉大其与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水平上的差距。
人们对人工智能市场的关注源于人工智能的融合动态。数据、算法以及软件和硬件的融合提升了数字平台的规模和网络影响力。数字平台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可以通过用户和生产者之间的互动来创造价值,并为参与者提供开放的基础设施。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可以建立新的规范、协议和标准化的协调机制。利用大规模的数据反馈和网络效应,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平台以大批人才为基础创建了数字生态系统。首先,庞大的规模可以带来数据访问和存储方面的显著优势,这对于人工智能模型的形成至关重要。其次,平台生态系统还包含软件,会吸引人才和集中专业知识来构建、部署和改进人工智能系统。最后,平台可以提供可扩展的计算能力以便利用算法处理数据。这种融合使平台能够将人工智能嵌入其业务以改善服务。此外,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通过更好地对服务进行预测和个性化定制、优化资源以及预测市场趋势来帮助改善数字平台,从而显著提高生产率。因此,平台对于为人工智能构建有利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中美优势明显
与数字革命必然引发经济权力分散的普遍观点相反,人工智能有可能导致或强化权力更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趋势。由于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由于数字经济带来的网络效应和其他基本优势,经济领域权力集中的进程进一步加速。
各个国家和地区日益意识到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战略经济问题。相互对立的国家利益正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美国、中国和欧盟等渴望成为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如今,得益于庞大的市场、充实的人才库、支持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政策以及大量投资于研发领域等因素,美国和中国几乎在这一领域形成了双头垄断态势。欧洲政策制定者坚持认为,尽管欧洲落后于美国和中国,但欧洲发展人工智能的承诺是长期的。鉴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市场渗透度还远未成熟,欧盟作出长期承诺旨在强调该市场的关键领域及核心价值,例如隐私、透明度、问责制和公平机制等。
(2020-12-14 16: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