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买车这件事儿,从来没有跟买房这么像

时间:2021-02-08 14:50:22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买车这件事儿,从来没有跟买房这么像

文|智能汽车杂谈

有过购买新房经历的同学一定记得,不知在哪儿看过的华丽广告把你吸引到了某个楼盘的售楼处,穿着时尚的售楼小姐姐/小哥哥为你讲解着沙盘上的诗和远方。

配合着装修程度堪比白金汉宫的样板间,你暂时忘却了身边嘈杂且爆土狼烟的工地,进而稳稳地掏空你家的六个钱包。

​然而一年乃至几年后,你才能住进自己的新房,其中还要经历复杂闹心的装修,以及和开发商、物业的斗智斗勇。

如今,你如果想购买一辆搭载最新技术的智能汽车,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在车型上市发布会后,走访全市4S店转圈砍价提现车的套路了——电动汽车,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的智能汽车,在发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压根就买不到。

当选择一辆刚刚发布的智能汽车时,你需要在缴纳定金后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坐上自己的新车,其中的岁月甚至赶上了房屋装修。在过去,只有尊贵的豪华品牌如保时捷定制车主才能享受到这一待遇。

到底为什么买车变得这么费劲?智能汽车的发布为何总比交付抢跑那么多呢?

“祖师爷”特斯拉率先鸣响发令枪

如果我们将特斯拉定义为智能汽车时代开创者的话,那么其CEO马斯克也在“无意间”鸣响了汽车产业赛道抢跑的发令枪。

2009年第一代Model S在美发布,但这辆车直到2012年才最终完成测试并交给早已支付了全款的用户。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2009年发布会上的那辆Model S完全是基于奔驰CLS底盘魔改后黏合在一起的样品车,完全不能上路驾驶。

归根结底,彼时的特斯拉需要不断塑造其电动汽车企业的创新优势地位,以便吸引投资人和供应链研发资源的支持。毕竟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特斯拉手中不仅缺钱,还缺乏能够让Model S落地的供应链伙伴。更不用说,这家公司当时的影响力仅限于美国加州湾区,需要用尽可能小的市场和营销预算让广大美国人民知道这个新生的电动汽车品牌。

因此,特斯拉在技术与产品的发布上往往选择了先买票后上车的策略,在其他竞争对手电动汽车续航还鲜有超过200公里的时候,特斯拉就发布了续航460公里外观炫酷的Model S;当业界才刚刚开始普及ADAS功能时,特斯拉就发布了Autopilot;而当2017年电动汽车已经潮流初现时,特斯拉则发布了起售价仅3.5万美元,满电续航超过500公里的Model 3。

如果说在Model S初次亮相的时代,特斯拉的抢跑还是为了给企业拉融资,做广告,那么Model 3以及后续Autopilot、电池等新技术的提前发布,则是旨在巩固自己全球电动汽车“王者”的地位。

但刨除了资本、市场和品牌元素之外,智能电动汽车所独有的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迭代速度太快也是导致特斯拉选择抢跑的重要原因。电池能量密度在过去四年得到了极大提升,仅仅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门槛在过去4年的上升幅度就接近50%。而结合BMS、车身轻量化等技术的提升,整车续航里程动辄有两百至三百公里的增加。

但这一切的发生都需要时间。

尽管电池的技术路线和供应商的芯片量产时间点已经确定,但落实在量产车上并实现相应的自动驾驶功能和续航里程还需加以时日,因此特斯拉只能选择提前发布。

作为特斯拉的中国门徒,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们不仅在产品定义和技术路线上参考了祖师爷的策略,还在产品发布和公关策略上采用了类似的打法。一时间在这片全世界电动汽车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中,内卷和抢跑不出意料地发生了。

没有一家中国车企可以逃离抢跑和内卷

细数国内造车抢跑的玩家,那么蔚来必须榜上有名。在当时对智能电动汽车充满了质疑的国内舆论场,蔚来的首款量产车ES8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冠以“半成品”的名号。

在2017年底足以载入中国汽车产业史册的NIO Day上,蔚来发布了首款量产车ES8,同时发布的还有蔚来的辅助驾驶系统NIO Pilot。彼时,该功能放在国内是最接近特斯拉Autopilot的存在。

只不过直到2019年中ES6开始交付后,该功能才终于开始部分推送。直到2020年下半年,NIO Pilot中的NOP(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才最终交付给用户,而这距离蔚来发布该功能已经过了近3年。

更厉害的是,在2021年蔚来开始为智能汽车赋予了“期货”属性。在年初的NIO Day上,蔚来首款轿车ET7正式发布。这款车不仅搭载了激光雷达和当前量产车的最高算力平台,还拥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但这款车需要到2022年Q1才能量产交付,L4级无人驾驶何时上线更是遥遥无期。而根据杂谈君了解,蔚来搭载的Orin芯片原计划将在2023年才交付。不知届时蔚来能否“压迫”供应商赶上ET7的时间节点?抑或采用交付后装车的方式将芯片提供给用户?

蔚来在前,以“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自居的小鹏汽车,就在新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上的交付上迅速了很多。在2018年12月,小鹏G3就在广州举行了上市发布会并同期交付。在2019年8月,小鹏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XPilot向用户完成了推送。

不过,小鹏汽车在产品和功能的发布上的抢跑要来的更加频繁。比较一年才开一次大型发布会的蔚来,小鹏的车内自然语音交互、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激光雷达分别进行了多次亮相和曝光,且都是在交付前夕。其中激光雷达的发布则仅仅宣称将在未来对标Model 3的P5车型上才会搭载,而这款车的其他信息至今尚无任何细节。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就在产品和技术信息的传播上稳健了许多。除了常规的“产品发布比交付提前1年多”之外,这家创始人的形象被定义为“实在人”的企业似乎没有更多地参与智能汽车赛道的抢跑。

不过有了“新造车三傻”在前,诸多“浓眉大眼”的传统车企也开始跳脱出过去的产品发布和交付思路。当由上汽主导成立的智己汽车用一场堪比音乐剧的发布会公布了2022年即将上市的新车后,中国智能汽车的赛道终于迎来了彻底的内卷。

面对抢跑和内卷,消费者何去何从?

尽管智能汽车在媒体口中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在普通消费者身边,所见即所得的传统燃油车和发布很久才能真正到来的智能汽车并存依旧会是长期存在的现象。那么问题来了,当你恰好需要买车时,是否有必要去花时间去等待那辆“未来”汽车呢?

平心而论,杂谈君的本篇内容不是车型产品导购,因此无法给出你具体建议。但我们强烈建议你基于自身的购车需求和预算,理性谨慎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毕竟,汽车企业需要关注,公布了超越时代的产品参数的行为的确可以理解。

但研发、测试、软硬件匹配和集成都需要时间。如果某家车企的量产时间大大超越了整个行业的量产节点,那么只会有两个可能性:第一,这家车企太过强势,与芯片供应商签订了严格的排他性协议。但这种概率不大,毕竟纵观智能硬件行业,只有苹果做到了;第二,这款车可能会在可靠性、稳定性方面有所牺牲。

因此,消费者一定得理性消费。毕竟不能光看样板间,就把还处于工地状态的期房买了不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