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梦赤子心丨他让万物互联 未来生活更便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伍楷舜,26岁博士毕业,28岁成为深圳大学最年轻的特聘教授,一心想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让未来生活更加便捷。春节前夕,伍楷舜和他的团队还在为一款智能产品忙乎着。

临近春节,伍楷舜和研发团队,还在忙着改进一款柔性腕式穿戴机器人,这个可穿戴机器人搭载了5寸柔性屏幕,既可展开做智能手机又能弯折戴在手腕上做智能手表。在未来,它还将被打造成人工智能私人秘书,作为用户连接万物的入口。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特聘教授 伍楷舜:现在有各式各类的可穿戴的产品,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等,我们希望能够做出一款整合所有这些万物互联的设备和产品,作为我们万物互联的一个入口,推动我们整个物联网的一个进步。
不仅服务智慧生活,伍楷舜和团队还开展了服务城市精细化治理及城市安防、交通管理的智慧路灯机器人等项目,致力于智慧城市“数字大脑”建设。

出生于1985年的伍楷舜是地道的广东人。2011年,他取得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在读博和工作期间,瞄准物联网领域,他在国内外发表了数十篇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并荣获香港青年科学家奖。2013年,他接受了深圳大学伸出的橄榄枝,成为最年轻的特聘教授。在他看来,深圳这座城市充满了机遇。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特聘教授 伍楷舜:当时香港相对来说还是走在科技的前沿,但是相对来说它缺乏一种实践的一个机会。深圳相对来说,它是一个比较创新型的城市,有很多的技术转化的一个机会。
技术不能光纸上谈兵,必须尽快服务生活、服务实际。带着这样的坚定,2013年,伍楷舜走进深圳大学投身智能物联网领域,并开始创建深圳大学物联网研究中心。虽然起步时团队只有3个人,但凭借满腔热情和学校赋予的自由的科研环境,7年间,伍楷舜的科研团队已经扩展到100多人,获得的国内外发明专利已超过80件。

深圳大学博士生 黄彦道:他会引导我们说一定要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一些科研工作,一定要有一些突破性创造性的东西,这样子才能够创造更大的影响力。因为你跟着别人后面做的话,永远不可能会有重大的一些突破创新。

而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5G、AI等新兴行业将成为重点培育领域,物联网将大有可为。伍楷舜说,他和团队将不忘初心,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发展。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特聘教授 伍楷舜:希望我们能够做出有实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实际的产品,能够推动我们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我们也在希望能够早日使我们的科研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能够让大家感受到我们未来智能物联生活的便捷和方便。(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广东台 深圳台 池昕芮 杨诚)
(编辑 李茗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