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鸟舞动深圳湾 拍摄者道出壮美背后的城市变化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深圳湾是我国东南部沿海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站点,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三月,深圳湾以及跨越深港两地的大片红树林湿地,都能吸引数万只候鸟在此停留。
“一万多只翅膀扇动的声音太美妙”
这段时间是深圳的黄金观鸟期,二月初,摄影爱好者曾勇前在深圳湾拍摄到了鸬鹚迁徙奇观。上万只鸬鹚在水面上空飞翔捕食,奏响了“深圳湾生态交响曲”。
曾勇前是一名自然生态摄影爱好者,网名“电分”。他是一位70后,精于巨幅自然风光摄影,作品曾编入《中国大画幅摄影在当代》等大型画册及全国性期刊,著有《关于顶级摄影器材的配置与评价》,闲暇时也在深圳附近拍摄野生鸟类。
“当时场面太壮观了,我在现场听到那一万多只翅膀在扇动的声音,非常震撼,太美妙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曾勇前难掩兴奋。他说,“刚开始我用的‘大炮’拍,后来它们飞得太近了,我就赶紧拿出手机,因为手机的视角才够大。我在深圳湾拍了12年的野鸟,这是离鸟最近的一次。”
深圳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的重要“中转站”和“加油站”,每年冬季都能吸引近200种、10万多只的候鸟在此聚集歇脚、越过寒冬,包括鹭、鸥、鹬、鸭等,其中20多种属于国际、国内重点保护珍稀品种,包括黑脸琵鹭、黑嘴鸥等极度珍稀鸟类。
“我最喜欢的鸟还是黑脸琵鹭,它也是深圳的‘明星鸟’。全球只有不到4000只,但每年在深圳湾能观测到几十只在岸边觅食”, 曾勇前说。
十二年记录
见证鸟类一步步亲近城市
摄影界有句名言:“你能看到,你就能拍到;但要学会如何看到,也许需要花几年的时间。” 曾勇前介绍说,这群鸬鹚整个冬季都生活在深圳湾,只是很少会飞得这么近岸边,多去守候它们总会有好运的时候。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曾勇前记录下这里的点滴变化。
“从2009年开始,每一年我都会来深圳湾拍摄几十次,每一年我都能感受到深圳湾在变化,岸上越来越美了,深圳湾里面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而且鸟越来越亲近市民。原来鸟都离我们远远的,这几年因为深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同时也积极倡导市民爱护生态环境,所以鸟类是逐年地跟我们人类在亲近,跟我们这座城市在亲近”,曾勇前说。
越冬候鸟“安乐窝”背后的城市攻坚
在曾勇前看来,鸟群的聚集是生态环境好转的“试金石”。“深圳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更是一座宜居的示范城市,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过程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先行示范。”
前几年,深圳湾饱受工厂尾水和生活污水导致的污染困扰。问题在水里,但解决源头在岸上。近年来,随着深圳对汇入深圳湾流域的污水进行治理,这里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修建生态围堰、清淤还湖、补植红树林……一系列措施为越冬候鸟提供了一片栖息的“安乐窝”。
据了解,深圳河湾流域陆域面积约为596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侧约为340平方公里;这里有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纳入国际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的米埔自然保护区,生态十分敏感。而且深圳湾是典型的半封闭浅水型海湾,水质随季节、潮汐变化而波动,平均交换周期约需25-30天,水体交换能力差。水务部门介绍,此前深圳湾水域共有27个排水口,大量污水直接汇入水中,极大破坏了水体环境。
近年来,深圳市在深圳河湾流域内通过开展污水收集管网的新建改造及完善,减轻周边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并通过小区城中村雨污分流的正本清源、水质净化厂的提标扩容、干支流排放口整治、支流综合整治,河道水质已明显好转,主要入湾支流已基本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
近期,深圳湾水域还频频出现“万鱼翻腾”、白海豚聚集等景观,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编辑 丛宁)
深圳湾是我国东南部沿海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站点,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三月,深圳湾以及跨越深港两地的大片红树林湿地,都能吸引数万只候鸟在此停留。
“一万多只翅膀扇动的声音太美妙”
这段时间是深圳的黄金观鸟期,二月初,摄影爱好者曾勇前在深圳湾拍摄到了鸬鹚迁徙奇观。上万只鸬鹚在水面上空飞翔捕食,奏响了“深圳湾生态交响曲”。
曾勇前是一名自然生态摄影爱好者,网名“电分”。他是一位70后,精于巨幅自然风光摄影,作品曾编入《中国大画幅摄影在当代》等大型画册及全国性期刊,著有《关于顶级摄影器材的配置与评价》,闲暇时也在深圳附近拍摄野生鸟类。
“当时场面太壮观了,我在现场听到那一万多只翅膀在扇动的声音,非常震撼,太美妙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曾勇前难掩兴奋。他说,“刚开始我用的‘大炮’拍,后来它们飞得太近了,我就赶紧拿出手机,因为手机的视角才够大。我在深圳湾拍了12年的野鸟,这是离鸟最近的一次。”
深圳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的重要“中转站”和“加油站”,每年冬季都能吸引近200种、10万多只的候鸟在此聚集歇脚、越过寒冬,包括鹭、鸥、鹬、鸭等,其中20多种属于国际、国内重点保护珍稀品种,包括黑脸琵鹭、黑嘴鸥等极度珍稀鸟类。
“我最喜欢的鸟还是黑脸琵鹭,它也是深圳的‘明星鸟’。全球只有不到4000只,但每年在深圳湾能观测到几十只在岸边觅食”, 曾勇前说。
十二年记录
见证鸟类一步步亲近城市
摄影界有句名言:“你能看到,你就能拍到;但要学会如何看到,也许需要花几年的时间。” 曾勇前介绍说,这群鸬鹚整个冬季都生活在深圳湾,只是很少会飞得这么近岸边,多去守候它们总会有好运的时候。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曾勇前记录下这里的点滴变化。
“从2009年开始,每一年我都会来深圳湾拍摄几十次,每一年我都能感受到深圳湾在变化,岸上越来越美了,深圳湾里面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而且鸟越来越亲近市民。原来鸟都离我们远远的,这几年因为深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同时也积极倡导市民爱护生态环境,所以鸟类是逐年地跟我们人类在亲近,跟我们这座城市在亲近”,曾勇前说。
越冬候鸟“安乐窝”背后的城市攻坚
在曾勇前看来,鸟群的聚集是生态环境好转的“试金石”。“深圳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更是一座宜居的示范城市,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过程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先行示范。”
前几年,深圳湾饱受工厂尾水和生活污水导致的污染困扰。问题在水里,但解决源头在岸上。近年来,随着深圳对汇入深圳湾流域的污水进行治理,这里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修建生态围堰、清淤还湖、补植红树林……一系列措施为越冬候鸟提供了一片栖息的“安乐窝”。
据了解,深圳河湾流域陆域面积约为596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侧约为340平方公里;这里有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纳入国际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的米埔自然保护区,生态十分敏感。而且深圳湾是典型的半封闭浅水型海湾,水质随季节、潮汐变化而波动,平均交换周期约需25-30天,水体交换能力差。水务部门介绍,此前深圳湾水域共有27个排水口,大量污水直接汇入水中,极大破坏了水体环境。
近年来,深圳市在深圳河湾流域内通过开展污水收集管网的新建改造及完善,减轻周边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并通过小区城中村雨污分流的正本清源、水质净化厂的提标扩容、干支流排放口整治、支流综合整治,河道水质已明显好转,主要入湾支流已基本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
近期,深圳湾水域还频频出现“万鱼翻腾”、白海豚聚集等景观,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编辑 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