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誉为守边护防的“帕米尔雄鹰”的这位全国人大代表,今年缺席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唱歌的这位新疆团全国人大代表,今年,缺席了。
02:51
他叫拉齐尼·巴依卡,41岁,如果不是2个月前,用尽生命的那一次托举,这位不穿军装、骑着牦牛和解放军边防官兵一起爬冰卧雪、守卫祖国边境的人大代表,应该已经换上了准备已久的崭新服装,正准备步入全国两会的现场。
然而,他明澈的笑容,永远留在了2021年1月4日。
一次奋不顾身的救援,和那个耗尽生命的托举,成了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姿态。
“帕米尔雄鹰”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新疆喀什入冬以来特别冷的一天。喀什大学校园湖边突然传来呼救声,一名儿童不慎掉进冰窟窿。正在该校参加培训的拉齐尼闻声赶到,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拉齐尼却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41岁。
用生命托举生命。认识拉齐尼的人对他的救人之举都不感到意外。在乡亲们眼中,拉齐尼是一位勇敢善良的塔吉克族好儿郎,一名忠诚正直的共产党员。他来自祖孙三代义务为国戍边71年的光荣家庭,被当地群众誉为守边护防的“帕米尔雄鹰”。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连绵。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组建,哨卡就建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雪窝里。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巡逻路线中有条吾甫浪沟,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一次次蹚过刺骨的冰河。
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征服这条巡逻路,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当地塔吉克族向导。拉齐尼的祖父当年自告奋勇参加巡逻,一干就是23年。1972年,祖父走不动了,把担子交给他的父亲巴依卡。爬冰卧雪、戍边巡逻,巴依卡又走过30多个春秋。2004年,两鬓斑白的巴依卡把担子交给了刚从部队退役的儿子拉齐尼。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从小听着祖父和父亲戍边故事长大的拉齐尼,把他们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铭记在心中。
“当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16年,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个山口、峡谷,每一道河流、沟壑,每一处界碑、地标,都留下了拉齐尼巡逻护边的身影。
巡逻路上,边防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拉齐尼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和祖父、父亲一样,拉齐尼凭着丰富的经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多年巡逻,拉齐尼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路上,9头牦牛因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从不要一分钱补偿。牺牲之前,拉齐尼还在驯养家里的4头小牦牛。他说,等这些牦牛长大了,家里就有5头牦牛能参加巡边了。
“为国戍边,我们义不容辞。”拉齐尼曾说,“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自己也是一名党员,守边护边是我应该做的事。等我干不动了,就把这项工作交给我的儿子。我们要在护边路上世世代代走下去。”
2015年2月11日,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在北京举行。那一天,拉齐尼向习主席汇报了一家三代爱国守边的经历。
2018年,拉齐尼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他走访了当地农牧区,倾听牧民的心声。
2020年,拉齐尼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在拉齐尼看来,他是“代表每一个在边境线上巡逻的护边员获得这份荣誉的”。
为了提高文化水平,拉齐尼利用巡边间隙向边防官兵学习。2020年10月,他到喀什大学参加培训,重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课堂上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课后写作业、读书、看新闻,不断地丰富自己。
在喀什大学培训期间,拉齐尼请假回了一趟家。因为11月山里下雪了,他家的牦牛还在牧场滞留。那些牦牛,可是边防官兵巡边路上的得力助手。
这些年,荣誉多了,拉齐尼的初心从未改变。无论是在雪山深谷巡逻戍边,还是在首都北京建言献策,他始终用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2020年12月11日,拉齐尼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最后一条动态。这是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诗歌《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