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寄云科技:以平台+数据智能投身工业互联网的“大江大河”
作为国家推进新基建的战略举措之一,工业互联网的热度不断升高。在工业互联网热潮中,既活跃着西门子、PTC、GE等国际厂商,也有以十五家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双跨”)平台为代表的众多国内工业互联网厂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千帆竞速、百舸争流的规模化扩张窗口期,各类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如何寻求差异化竞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无疑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这其中,作为一家有着深厚底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寄云科技日前完成了近亿元C轮融资,得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核心技术研发股权投资,此前还获得达晨、云启、基石、华成、赞路、丰厚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多轮投资。通过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基于数据的行业深度智能化应用双轮驱动模式,寄云科技走出了一条属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那么,寄云科技如何在工业互联网版图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为什么寄云科技会持续获得资本的青睐?收获融资后,寄云科技又将如何拓展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前沿和应用疆界?带着这些问题,e-works CEO黄培博士通过视频连线,专访了寄云科技CEO时培昕博士。
寄云科技CEO时培昕博士探索价值驱动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从2018年工业互联网开启发展“元年”后,业内关于工业互联网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在概念普及走向行业深耕的3年时间内,国内市场涌现出一大批活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具有较强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备受瞩目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从2019年的10家大幅扩展到15家。
在时培昕博士看来,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是国内制造企业走向高端制造的必由之路。在成本压力和激烈市场竞争下,只有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数字化变革,通过数据智能实现可量化的生产和经营指标优化,才能为企业的品质和效率带来跃迁。然而,时博士也指出在相关政策红利的刺激下,进入工业互联网市场的主体越来越多,技术水平层次不齐,难免出现鱼目混珠。
“当前,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寓意丰富、覆盖面广的大概念,但企业需要明确,工业互联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必须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时博士指出,不少客户的需求并不清晰,甚至将工业互联网建成了一个信息化“大杂烩”。而实际上,工业互联网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都集中在生产制造过程优化、供应链管理、预测性维护等具有较高行业特质的场景中。
以离散制造业为例,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与多种信息系统集成。然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采集什么数据?连接什么业务系统?分析什么指标?怎么控制和决策?这些问题很难由一家或者两家服务商解决。“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协作,结合行业知识的深度分析,寻找各种可量化的生产指标的优化空间并加以改进。。”时博士强调,工业互联网应用是一项庞大而漫长的工程,需要多方协作才能构建功能强大的平台化产品。
目前来看,国内许多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的领域众多,对外虽然宣称开放,但在实际项目中彼此并不包容,需要大量的二次开发来实现集成。时博士认为,工业互联网领域要想良性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这其中包括:
首先是底层自动化与控制系统厂商。这些厂商在PLC、DCS往APC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底层自动控制的丰富经验,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控制实时性、稳定性的要求。
第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这些厂商关注的重点在于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可视化,需要实现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将原本分散到各个信息孤岛的数据整合起来,帮助企业便捷、高效地开发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应用,平台提供商(包括IaaS厂商)也提供云服务、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第三是工业APP应用提供商和集成服务商。这些厂商能够结合各种应用场景的数据处理与应用开发能力,实现基于数据的一系列智能化应用。根据不同的业态,又分为通用性应用和面向行业或生产场景的专属应用,囊括了各种应用软件开发商和集成服务商。
时博士总结,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需要以价值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形成包括制造企业、平台服务商、软/硬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工业应用开发者在内的开放网状生态,打破传统封闭工业技术体系链式发展路径,实现换道超车。
寄云科技的沉淀与释放:平台+数据智能应用的双轮驱动
在庞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时博士坦言,在2019年前,寄云科技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销售模式,业务主要以定制化项目为主导的模式,使整个团队像极了张开五指的手,能力分散到四面八方。“虽然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但持续以这种方式运营难以形成寄云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2019年下半年,寄云科技决定将张开的手握成拳,制定了平台化为主线,数据智能应用为基础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推进工业互联网落地的过程中,平台和应用这两类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时博士形象地称之为“既要识大体,也要知小节。”从横向集成的角度,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平台去连接人、机、物等各类工业要素,获取各种设备实时数据和生产过程数据,再深入结合行业的机理模型,辅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分析,构建生产指标的优化能力,实现反馈控制和实时决策能力,进而优化生产制造过程。时博士表示,平台能够方便的定义各类模型,帮助企业实现整体化、全局化的应用。企业基于平台可以实现规范的数据开发应用,实现各种生产指标的统一管理和实时计算。从垂直应用的角度,以数据为基础形成的智能应用是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工业互联网价值的最终输出,工业应用通过封装工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显著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沿着平台化和行业深度智能化的方向,寄云科技采用平台+数据智能应用的双轮驱动模式,加快寄云NeuSeer平台上标准产品累积,开发了包括工业网关、边缘智能一体机、时序数据库、MPP数据库、工业数据管理和数字孪生开发平台、工业数据分析和建模平台等多个标准化产品,为企业提供方便的异构数据接入和融合、大数据处理与智能化分析,以及低代码的开发工具简化和加速工业应用的开发与迭代。例如为企业提供标准的可视化开发及应用框架、微服务开发环境、数据对象开发工具以及无代码开发工具,实现全工作流的可视化、零代码建模。
寄云NeuSeer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通过研发先进的应用开发工具,寄云科技构建了一系列基于数据的智能应用,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预测性维护,针对大型高附加值装备,提供振动分析、状态监测、实时报警、故障预测与诊断、健康档案管理能力。例如寄云科技同国内油气装备厂商宝石机械深度合作,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包括钻机、压裂车等价值数千万的特种装备的预测性维护上,通过实时采集装备的运行数据,结合现场的作业和维护记录,帮助宝石机械实现了对油气装备的远程智能实时监控,在避免关键故障、降低故障排查和修复时间等方面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不仅使得客户满意度更高,降低了每年数百万的维护成本,也大幅缩减了工程师现场支持的维护费用支出。
二是针对连续、离散行业,寄云科技通过整合MES、ERP以及底层CNC等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实时分析,帮助企业改善设备运行效率,提升OEE等生产指标。例如在汽车零配件行业,寄云科技与麦格纳格特拉克针对生产设备运行效率的优化展开合作,通过采集设备实时的状态数据,结合ERP和MES的工艺数据,实现秒级生产指标(OEE/JPH/MTTR/MTBF)的实时计算,再通过精益管理实现过程管控。
三是针对流程类企业,实现生产管理优化,满足生产调度、实时组态、实时生产工艺分析与可视化、能效管理等需要。例如,在帮助某省级能源集团公司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时,寄云科技参与建设了“安全生产智慧管控平台”,通过实时对DCS生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了集团整体生产经营情况的集中展示分析,打造集团一体化监控、一站式辅助决策分析的信息窗口,满足了集团公司对日常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生产调度决策分析、应急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等需要。
在平台+数据智能应用的双轮驱动下,如今,寄云科技已经广泛服务于包括中国电科、中国电子、富士康、北方华创、中石油、中海油、国网、大唐、中车、中铁、麦格纳等在内的世界五百强和行业头部客户,积累了丰富的高端制造行业经验与样板工程,对于拓展行业内其他客户起到了非常有利的示范效应。时博士强调,“未来,寄云科技将在上述三大类智能应用的基础上深耕制造场景,朝着小型化、轻量级的方向发展,使行业智能应用功能更加专一。”
持续创新,翻开寄云科技未来新篇章
2020年,工业互联网融资数量和规模再创新高。据计世研究院数据统计,2020年工业互联网领域共发生了135宗融资活动,是2019年的3倍,融资总额超过200亿人民币。这其中就包括了电科研投基金对于寄云科技的C轮近亿元投资。
“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不可能仅依靠投资和烧钱就发展壮大”。 时博士表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多元但零散,难以通过统一的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独特需求,这也导致了不可能如同互联网经济一样通过融资烧钱快速扩大市场,然后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实现盈利。在时博士看来,融资只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2018年和2019年,寄云科技完成了B轮和B+轮融资。本次获得电科研投基金的投资,将有助于寄云科技与中国电科在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等方面展开合作,合力创新工业互联网生态。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作为较早进入工业互联网赛道的寄云科技,时博士坦言,前期也走过一些弯路。“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寄云科技必须回归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设。这也是寄云科技秉承不断学习的工程师文化和坚持IT/OT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原因。”如今,寄云科技的团队成员既有来自于国外领先工业互联网供应商,也有来自国内传统制造业巨头,以及IT领域的人才,专业背景涵盖工业自动化、核心工业软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方面。
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是数据,应用落地的基础是行业机理和知识沉淀。伴随着工业互联网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未来势必会有更多场景化的智能应用脱颖而出。“对于寄云科技而言,也将继续强化以数据智能为中心的平台产品能力,与客户和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更多基于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更好的帮助制造企业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时博士如是说。
后记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在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寄云科技平台+数据智能应用的优势与特色也日渐鲜明。对于寄云科技而言,收获多轮融资只是起点,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才是最终目标。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时培昕博士深知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眼下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好,一步一个脚印,让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企业带来可衡量的、显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