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肾脏病日丨1亿人的“沉默之殇”:一言不合就“卖肾”?你的肾已余额不多……
十年前,“年轻小伙卖肾买iphone”的新闻轰动一时,在感慨年轻人短视的同时,该事件也让我们对肾脏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普遍忽视慢性肾脏病的存在。
在人们的认识里,糖尿病人遍地都是,慢性肾脏病人却没有多少。临床上经常发现,一些人本没有肾脏病,如“腰痛”、“性功能不好”,却去肾内科就医;而对于真正的肾脏问题,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却视而不见。肾脏出现问题,不是去控制危险因素,而是想尽各种办法去“大补”。
可以说,肾内科是健康误区“污染”最严重的医学专业之一。
事实上,慢性肾脏病在我国非常普遍,其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150多万,并以每年新增12-15万的趋势持续上升。科学认识和有效预防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2021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健康人生”。
你懂你的肾吗?如何及时发现、预防、延缓慢性肾脏病?今天就让我们聊聊肾脏健康那些事儿。
01
排毒、调节平衡、分泌激素……肾脏是这么“工作”的
肾脏是个排泄器官,具有排“毒”功能。它是我们每个人身体中过滤废物的“洗手池”,也可以叫“废物筛子”,人体自身的代谢废物、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服用的药物等,绝大部分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个筛子一旦坏了或者堵了,就会失去过滤的功能,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主任杨琼琼教授向21新健康记者介绍,肾脏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形似蚕豆,其三大主要功能是排毒、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和分泌激素。
身体日常代谢中产生的尿素氮、肌酐等物质,最终会由肾脏中的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为人体“排毒”。另外,肾脏还会参与排除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体液酸碱平衡,还可以排泄体内多余的钾、钠、钙、镁等离子。同时,肾脏会通过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等,实现调节血压、促进骨髓造血等效果,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会导致人体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具体可表现为浮肿、尿量减少、乏力、纳差、恶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这时候,慢性肾脏病已经悄悄“找上门来”了。
02
为什么慢性肾脏病容易被忽视?
肾脏堪称最能“忍”的器官,“轻伤不下火线”,受损时少有疼痛或不适症状,在病变累及其他脏器或引起全身反应之前都不易察觉。很多肾脏病患者在初诊时病情都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因此,科学认识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非常重要。
杨琼琼主任指出,慢性肾脏疾病早期主要有五大症状,包括:
(一)泡沫尿:早期可只表现为泡沫尿,即解小便时尿液里的泡泡增多。
(二)尿色改变:正常尿色为淡黄色或者白色透明,注意尿色是否洗肉水样或浓茶样等改变。
(三)尿量改变:平时可留意尿量的情况,正常人每日尿量约1000-2000ml。
(四)腰部酸痛、乏力、胃口差、恶心、呕吐:都可能是肾脏损害的一种信号。
(五)夜尿增多:留意夜尿是否增多,在睡前没有多饮水的情况下要频繁起床解小便。
同时,专家建议,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生化、肾脏B超等体检,特别是尿常规检查,是及早发现肾脏疾病潜在发病风险的最有效方法。
而除了提高警惕、及早发现,为保持肾脏健康,避免肾损害,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杨琼琼教授给出了以下建议:
1.多饮水、多排尿、不憋尿,避免熬夜,合理膳食。
肾脏负责清除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和毒物,多饮水、多排尿可以有助于机体排除有害物质。熬夜、过量营养成分摄入都会加重肾脏负担,规律休息、合理膳食有利于预防肾脏疾病。
2.药物使用需谨慎,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多数药物部分或全部通过肾脏代谢,因此肾脏对药物非常敏感。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肾损害。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消炎、镇痛、退热等作用,经常被使用于感冒、头痛、痛经、痛风等情况,但该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肾损害。
3.慎用具有肾毒性的中草药,如马兜铃酸。
部分中草药对肾脏有毒性作用,如马兜铃酸、关木通、草乌等。用药应在正规医院或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要轻易相信民间偏方。
4.如接受了增强CT检查,检查前后可适当多饮水,促进排泄。
目前增强CT时常使用的优维显、泛影葡胺等含碘造影剂,需通过肾脏排泄,进行操作前后可以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减少发生肾脏损害的风险。对于已经有肾病基础的患者,需要咨询医师是否可行增强CT检查。
5.管理好血压、血糖,减轻肾脏负担。
高血压、高血糖对肾脏来说都是负担,长期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会引起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有高血压患者,应每日监测一到两次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目标。
03
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生
知乎上一道肾脏病相关问题下,一位年轻的膜性肾病患者展开自白:“自患膜性肾病以来,发生了太多:由于生病离开了500强公司,每月抽血化验见大夫,长期服药内分泌紊乱、体重突增、还有随即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他表示:没有什么比你的健康重要,包括你的梦想。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能让更多年轻人绕开这种牵制。
有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有百分之十的人口患有慢性肾脏病,200万人口正在接受透析治疗或者肾脏移植治疗,相当一部分人群未得到所需治疗和慢性肾病管理。
慢性肾脏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正在逐年迅速增加,同时其致残致死率增幅也是所有慢性病之首,预计到2040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如果肾脏病加重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还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
在慢性肾脏病的各种治疗手段中,肾移植后的生活质量最好,但标本少、费用高,普通患者往往望而却步。
血液透析则开展得比较广泛,但会损害残余肾功能,对心脏负担重,而且每周需三次到医院透析也会对患者工作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对大部分血透患者来说,长期、繁杂且昂贵的支出也是沉重的负担。
目前,血液透析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血液透析器械、耗材和药品生产厂家,中游是各大血透器械和耗材的流通代理商,下游则主要是血液透析服务供应商。根据广证恒生利用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系统的统计数字测算,血液透析的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78亿元,四年复合增长高达29.12%。其中,2015年的市场规模增速为29.01%,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我国ESRD患者(终末期肾脏病)数量至少200万人以上、每年9.22万元的治疗费用的现状进行测算,血液透析对应的理论市场空间为1843.92亿元。但目前,我国血透行业的市场规模仅为378亿元,治疗渗透率约20.5%,与美国等发达国家90%以上的治疗渗透率差距较大。由于经济条件或医疗资源的限制,目前我国仅有少部分人接受透析治疗,大量透析治疗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腹膜透析这一肾脏替代方法则未受重视。与其他疗法相比,腹膜透析的优势是保护残余肾功能,对心功能的影响小,可居家治疗。使用腹膜透析机能够保证白天不用再频繁地更换腹透液,不影响工作,而且生活质量高。疫情封闭管理期间,腹膜透析的优势也越发突出。推荐卫生素养较高的尿毒症患者选择腹膜透析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黄睿、张阳、韩倩倩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首发于21新健康(Healthnews21)
(作者:唐唯珂 编辑:李欣夷,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