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思纯公开抑郁让人心疼,抑郁症已成最大的隐形杀手
大家好,我是凹叔。
最近有个热搜,让凹叔心生感慨。


马思纯抑郁症的根源,来自于她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她要“懂事”“要让别人”,她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要听话,要懂事,不能自我。马思纯开始将情绪憋在心里,她成为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只有她自己知道,一切并没有变好。
你可能无法想象,笑起来像海绵宝宝一样可爱的马思纯,已经病得很严重了。
她吃着缓解情绪的药,3天胖了8斤,情绪疯狂的时候,会感觉身体僵直、两腿打晃、从床走到房门口都走不过去,那种状态,心酸而无助。
马思纯说,“其实后来我才知道我已经病得很久了,我应该已经十几年没有睡过好觉了,永远在夜里要醒着。”
后知后觉的马思纯,在回顾这些年被抑郁症折磨的细节时,言语之间,引发观众一片共鸣。

去年五月,马思纯发微博说,“我始终在这个边界犹豫,要不要去外面的天地。因为比起外面,我更喜欢藏在阁楼里。可除了我,大家都在外面,甚至在外面爱我。”彼时她对世界,依旧没有安全感。
在视频里,马思纯表达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我很想试试有室友的生活”“我现在比较需要群居”。马思纯开始变得自信通透,不再害怕别人的眼光,也向世界宣示着,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最让人惋惜的大概就是哥哥张国荣了。
2003年,他从香港华文酒店24楼跃下结束了生命。相较于星光熠熠的人生,张国荣的遗书却只有寥寥数语,“Depression.我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如此?”因为抑郁症,一生没做坏事的“哥哥”,带着痛苦离开了人间。
2018年,热依扎被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她开始头疼、胸口疼,整夜失眠,终于整个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有了孩子后,她整个人都柔软了下来。
孩子会叫“妈妈”的那天,她哭着发了条微博,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她的幸福与激动。有了这味治愈的良药,她渐渐有了对抗疾病的勇气。
而这,不过是八千万抑郁症患者生活的缩影。
抑郁症已经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隐形杀手。
但现实中我们对抑郁的警惕却少之又少。
无独有偶,和马思纯谈抑郁症的同一天,还有一条热搜,值得我们警醒。

在这样的氛围中,仿佛被抑郁症折磨的病人才是有罪的。
但凹叔想说,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真的需要做出改变了。
即便压力没有大到情绪崩溃,需要医生的治疗,也要适时的梳理自己的内心。
正好,最近凹叔在看武志红老师的这本新书,感觉一下明白了怎么给自己找一个出口。
武志红的《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围绕“成长”“孤独”“自恋”“梦想”四个主题展开。这本书是为哪些朋友准备的呢?
如果你明明没做多少事,却经常感到累;不会表达愤怒,习惯做一个好人;
对自己的工作不讨厌,却也不热爱;觉得比起独处,与人相处更消耗能量;
渴望被爱,却也难以投入一段关系。那么这本书便是为你而写。
今天凹叔先陪你聊聊其中的两点。
第一个话题,关于成长。
武志红说,“成长,不是走向完美,而是走向真实”。
很遗憾,中国的家庭教育,往往把孩子塑造成乖巧懂事,却不曾拥有真正的自我。真自我与假自我有什么区别呢?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他人的感觉而构建。
武志红说,人需要从满满的自恋开始,从照顾好自己开始,需要带着自己的意志积极地参与到这个世界里,去爱恨,去体验成败得失,让自己的生命被锤炼,被淬炼。然后才能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人性化的灵魂。
如果一开始就教育一个人必须牺牲自己,反对他的自私,那他就无法形成自我,于是一直停留在全能自恋中。这时,无论他看来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他都是极其幼稚的。
太多的人像马思纯那样接受着错误的家庭教育,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学会无私和牺牲,而这正是抑郁症频发的原因之一。
成长的本质,就是带着自己的意志与世界的意志碰撞,在体验中被淬炼成钢,然后才能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人性化的灵魂。
关于孤独,有个悲凉的真相——讨好型人格的根源是极致的绝望和孤独。
懂事,或许是很深的绝望,是孩子觉得父母(最初是妈妈或第一照顾者)无论如何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而产生的绝望,也或许是有很深的恐惧——父母所说的“别出事,别惹事,惹了我们摆不平。”
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挫折,回家也同样受挫,他就会觉得无处可去,会陷入绝望。在极少数情况下,绝望会让他心如磐石。这份坚硬能让他在社会上生存,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深的伤害。
这样的孩子总是成为超级好人。
超级好人最失败的地方,是在伴侣关系上。
好人藏着这样的逻辑: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爱我。这种对爱的渴求,自然会在伴侣关系中达到顶峰。
好人的好,其实还藏着根本性的防御:真实的我是“坏”的,是没有人爱的;我若想得到爱,就必须摒弃真实的自己,而成为一个好人。
但这个好人是虚假的。面对一个虚假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对他产生爱与亲密。所以,好人越好,他们与伴侣的关系就越疏远。
我们应该牢记,对别人好,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但若想与人变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
生命不在伟大的思考中,而是在一次次真实的碰触与联结中。
愿你在真实中,与另一个自己好好谈谈心!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年花开。
《为何家会伤人》
武志红 著
磨铁图书出品
本书为心理学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百万畅销纪念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本书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用*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25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原标题:《马思纯公开抑郁让人心疼,抑郁症已成最大的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