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艺青年“逃离”豆瓣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松果财经,作者:叶小安,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豆瓣被“饭圈”“水军”拉下水,是因为“文艺”“佛系”惹的祸?
近日澎湃新闻报道称,豆瓣评分平台被“饭圈(粉丝圈子)”和商业“水军”盯上,后者正进行大量的“养号”、“刷分”等的操作,其中一名水军称:“一部片8000元开7分,6500元开6.5分,7分以上没把握。”
过去,豆瓣是音影书爱好者的聚集地,是文艺青年的精神圣地,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桃花源。给电影或者书籍打分是为了与同好者分享自己喜欢的导演或者作家,用客观的评分系统来提升优秀音影书作品的筛选效率。这么多年过去了,“豆瓣电影TOP250”依旧是很多音影书爱好者“闭眼入”的存在,这也是上一代豆瓣文艺青年为这个平台创造的价值之一。
如今,这些文艺青年正在连夜“逃离”豆瓣。
豆瓣被“饭圈”“水军”拉下水
豆瓣正被“饭圈”、“水军”拉下水。
315前夕,澎湃新闻爆料称,豆瓣评分已经被“饭圈”和“水军”盯上,其中“饭圈”会组织在豆瓣新建账号,给各种书籍、电影、音乐打分评论等操作。商业“水军”则在网络上发布各类寻觅客户、招募可兼职刷分控评豆瓣用户的帖子,进行批量养号、买卖豆瓣号,开出不同的“刷分控评”套餐等操作。截图来自:新浪科技官方微博可见,“饭圈”与“水军”在豆瓣平台上进行有关刷分的操作早已轻车熟路,甚至发展出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豆瓣被爆出此类丑闻也绝非第一次,在百度上输入“豆瓣刷分”关键词,可发现在2018年就有人质疑豆瓣存在刷分现象。截图来自:百度另外在贴吧、知乎等论坛网站都有专门对“豆瓣刷分”现象评论的帖子,不少人质疑《余水欢》《黄金瞳》以及《流浪地球》等影片遭遇恶意水军“五星改一星”的差评现象。为此,当时豆瓣电影还曾官微回应《流浪地球》刷分事件。由此可见,豆瓣早已成“饭圈”与“水军”刷分的聚集地,但为何这类刷分现象会频频爆出?或在于庞大的粉丝经济市场。
据综合电商平台Owhat发布《2019偶像产业及粉丝经济白皮书》显示,2018年粉丝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450亿元,同比增长60%,随着粉丝对偶像相关的消费意愿不断提升,预计未来还会大幅提升。
大多粉丝们又是疯狂的,会创建各种应援会为偶像进行氪金(花钱)冲榜、冲代言销量等疯狂行为,商业“水军”则是哪里有红利就往哪里钻的群体。由此,微博早已沦陷为“饭圈殖民地”,其平台上有关“饭圈”刷分、打榜以及买量等行动层出不穷。
所以,在巨大的市场规模下,作为国内知名评分类平台豆瓣被这类群体盯上也毫不稀奇。但是,豆瓣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陷的呢?
豆瓣是如何一步步沦陷的?
豆瓣沦陷,是“文艺”与“佛系”惹的祸。
(1)一直戴着“文艺”高帽的豆瓣,使得新、老用户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平台社区氛围一度恶化。2005年诞生的豆瓣将自己的调性定为“文艺”,吸引了不少小镇、理性青年的关注沉淀出一批具有圈层影响力的优质用户,也逐渐使得自身评分“口碑权威性”深入人心。
但随着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豆瓣圈层群体也越来越广,而为了迎合更广的受众豆瓣曾改版将“豆邮”改为“私信”以及上线了豆瓣小组等新功能。但这类举动却引起了老用户强烈不满,他们一致认为“豆瓣将豆邮改为私信,是在向大众化靠拢”。
与此同时,不同豆瓣小组中透露出的问题是,新、老用户之间的“鄙视大战”愈演愈烈,典型的是老用户将流量、热钱、盈利等视为“粪土”,而新用户中的饭圈又以偶像、流量至上,后者的刷分、买量行为大大引起了前者的强烈不满。由此,戴着“文艺”高帽的豆瓣,社区氛围不断恶化,逐渐让饭圈与商业水军们钻了空子。
(2)平台管理“佛系”,相关优化做的不够完善加速豆瓣沦陷。众所周知,豆瓣创始人“阿北”是一个“佛系”、“文艺”的程序员,这使得豆瓣在处理相关问题上方式上有点“佛系”。
就拿澎湃新闻本次爆出豆瓣存在大量饭圈、水军刷分控评事件来讲,豆瓣方面回应称,“水军”刷不动分,在平台大数据面前,水军的群体行为特征很容易被算法发现,数据的异常波动很容易被识别和定位。
然而,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灰色产业及刷分现象,应该是平台加强相关管控或者优化。而不是靠一句“水军刷不动,大数据及算法足以识别异常的数据波动”,就真的能避免此类现象的发展。
不然,豆瓣近年来为何不断爆出饭圈、水军刷分控评等现象。回顾豆瓣以往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可看出平台是真“佛系”。例如,在2018年被证券日报爆料出平台存在水军刷分现象时,豆瓣电影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刷分没用,别瞎花钱了。”
饭圈以及水军群体又不傻,在这场“猫鼠游戏”中,豆瓣作为“猫”率先偷懒怎么不会导致平台上不断爆出水军刷分、控评丑闻。
那么,在大量饭圈及水军环绕下,这又会对豆瓣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豆瓣的风评与口碑会越来越差,导致曾经忠诚的文艺老用户逐步流失。例如,近年来豆瓣不断爆出“药丸”风波,老用户纷纷保存相册日记等记录或转移至其他平台。其中豆瓣重度用户诗人廖伟棠还曾发过一条豆瓣广播表示称,“豆瓣危在旦夕,以防失联,请关注我的备用号:廖伟棠”。
可见,不少老用户对于如今的豆瓣能否存活下去都是一个疑问。用户不断流失下,表现在数据上,是豆瓣根本不济于其他互联网社区类平台。据易观千帆数据,去年7月豆瓣APP的月活人数仅为641.6万,知乎超2358.7万,就算被唱衰多年的百度贴吧也有3047万月活。
其次,豆瓣商业变现将变得更加困难。豆瓣有一个浪漫主义创始人阿北,商业化之路本就困难,其在资本市场上已经慢半拍,如今若再逐渐失去文艺老用户后无异于将独守空城。
阿北曾在一次采访中公开表示,“对于豆瓣的期盼,不能用数字来描述。只希望促进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譬如,即便是很生涩的书,你也能在豆瓣找到同道中人。”可见,对于流量或者融资、估值等数字而言,小北都是不屑一顾的,对于豆瓣来讲商业化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然而,在知乎、B站都在急求商业化出口的今天,豆瓣也早已被推向资本化的队伍中。因此在2017年,豆瓣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并计划上市。然而,后续的上市动作也无太大进展。
但无论怎么说,小北就算不追求盈利,但在豆瓣逐渐陷入水军刷分控评的灰色产业泥潭下,为了挽救社区氛围,挽回老用户及平台寿命,它或也不得不走向商业化的道路。
所以综上所述,不管是对用户负责也好,还是对平台口碑、商业化变现负责也罢,只要豆瓣想要继续存活下去,必须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管控好平台上饭圈及水军。
二十一世纪,还能在哪找到靠谱的音影书评平台?
二十一世纪下,作为国内信誉度较高的豆瓣都在渐渐地失守,大家还能在哪找到靠谱的音影书评平台呢?观众还能相信评分吗?
豆瓣不靠谱,猫眼娱乐、淘票票同样不靠谱。
不单豆瓣上存在刷分控评等事件,其他评分类平台此类事件同样频发。例如在2018年,电影《后来的我们》猫眼淘票票几十万张的退票事件引得市场一片哗然,该影片在当年4月28日出现的退票订单中46%退票订单被认定为存在恶意刷票行为。可见,饭圈、水军刷分、刷票等现象在行业内早已泛滥成灾。然而,目前来讲豆瓣或还是比较具备话语权的。
较于同行而言,豆瓣的评分体系可信度还是较高的。因为猫眼、淘票票目前采用的都是看了电影才可以评分的操作系统。但是,这类评分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可能会有某些烂片及流量片因为粉丝原因评分过高,因为大多粉丝会专门为支持偶像去买座,即使是烂片也会打出高分的评价。由此,在这两个评分平台中,其实少有分数极低的影片。
反观豆瓣评分,虽然不看电影也可进行评分,但其正是拥有自身的评分体系管控才不至于烂片分数过高。因为水军刷量也就在影片上线后一周左右,但当水军撤退时,该系统下长时间综合评分体系将重新为影片进行估分操作,这也就将影片真正的分数沉淀出来。
毕竟,消费市场上不是还有这么一句公认的话,“在豆瓣上,高分的不一定好看,但低分的几乎都烂。”这或侧面透露出,在豆瓣评分平台上,烂片还是不能肆意招摇的,同理水军还不能无法无天完全改变平台上的评分法则。
但不置可否的是,行业内确实存在大量的刷分控评等行为,这类现象不除观众对各家平台的信誉度只会一降再降。直至哪天,观众不再相信每家平台的评分系统时,这也就到了大家消亡的一天了。
所以,仅有评分系统的豆瓣是该紧张起来了,毕竟猫眼娱乐、淘票票不是还有美团、阿里撑腰嘛。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