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在男足校队当队长的藏族女孩儿,为什么不想「红」
在这样人人争流量的时代,当那件事登上流量顶峰时,普布志玛选择了戛然而止。
一名女球员担任男足队长,在即将上场时被拒绝参赛,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19年南开大学的一场「新生杯」足球赛上,而这也让一场原本平淡的校园赛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一年后的11月16日,这件事被推上了舆论顶峰——「藏族女孩在男子足球队当队长」这个词条在当天冲到了微博热搜第二。作为事件主人公的普布志玛,她的故事被新华社、央视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很多人都被普布志玛对足球的热爱所吸引,网上很多留言用「太帅了」「高颜值」「励志」来形容她,从普布志玛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朝气与希望。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勇于打破规则与偏见的背后,十几岁的普布志玛,在被推到舆论中心时,面临的彷徨与迷茫,那些被人们赞美的故事并不全然是阳光的,它也有女生踢球背后遭遇的困难及阻力。
而这些,才构成了一个真实的普布志玛的故事。
01、那场比赛
那天上午,普布志玛像往常一样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只不过自打老师开讲后不久,她总能感觉到一股股灼热的目光袭来。
回头看时,她发现整个班的同学都在小声议论着什么,大家都在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目光审视着她,一些人还不停地在手机上指指点点……
当普布志玛打开手机时,才发现那条躺在微博热搜第二的词条:「藏族女孩在男子足球队当队长」。
在这个话题下面,如今的数据已经达到了1.4亿阅读、引发了9030次讨论,而热搜中那个藏族女孩不用多说,自然指的就是普布志玛自己,那一刻她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都要从2019年那场「新生杯」足球赛说起。
那个时候刚满18岁的普布志玛,是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的一名新生,也是学院男队里唯一的女生和队长。
当她满怀欣喜以队长的身份去参加「新生杯」的第一场比赛时,却因为性别被拒绝登场。在她之前,南开的「新生杯」比赛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女生参赛。
在知晓普布志玛这种情况后,南开足协的学生们在当晚就组织所有参赛队伍领队进行投票,决定是否让普布志玛上场。
最终,普布志玛在万众期待中重新走上了「新生杯」的赛场。
因为南开记者团的报道,这个差点「被拒赛」的男足女队长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而女足这颗种子,也因为这场比赛,因为普布志玛的故事,在南开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2020学年,南开大学「新生杯」足球赛章程中加入了「鼓励女生参赛」条款,有5名女生报名,而在那届比赛上,数学科学学院队的陈施含打入了「新生杯」历史上第一粒女生进球。
「你太棒啦,你是我们的骄傲!」
「即使没有我,你也会成为今天的你,因为你的光芒是任何人都挡不住的。」
在陈施含打入第一粒进球后,她收到了来自普布志玛祝贺的微信。
正是因为普布志玛,南开的很多女生有了勇气去加入男足,参加正式的比赛。
女生想要上场踢球怎么办?这也是很多基层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经常要面临的问题。
陈施含高二的时候,曾经看到同年级的男生举办了一场足球赛,在球场上肆意奔跑,为了冠军全队一起拼搏着,那场面让她至今记忆犹新。
在老师的「撺掇」下,她也想试着举办一场属于女生的足球赛,「我跑遍了全校的三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地问,最终只有七个女生愿意参赛,连一个五人制都踢不了。」
踢球这条路,对女生总是很难,很多时候男生也不愿意和她们踢球。妈妈会说,女孩子踢什么球,你应该做一个淑女;爸爸会说,踢球多危险,不小心容易被占便宜;老师会说,你就应该好好学习,踢球都是男孩子干的。
「足球这么好?为什么很少有人喜欢它?尤其是女孩子,我希望能给她们一个勇气走上去,走上这个绿茵场去踢,即便只有你一个人。」
普布志玛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
02、潮水退去
「拍个片跟认个闺女是的,怎么会有这么懂事和美好的姑娘」,在普布志玛完成一次短片拍摄工作后,一位在场的工作人员这样形容这个藏族女孩儿。
乐观、开朗、阳光和担当,在普布志玛身上总能感受到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但这个姑娘也有属于自己的忧愁与烦恼。
在那场「新生杯」结束后不久,就有五六家媒体蜂拥而至,其中也不乏新华社、央视这种权威媒体。
那个时候,大概从10月开始直到12月,一直陆续有各家媒体找到普布志玛,每个采访都要一到两周,经常是这周采访完下周还要再来个补采。「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觉得很幸运,但是过多的媒体采访,让我力不从心,有些茫然,其实大家能问的问题也就是那些。」
普布志玛和当时拍摄纪录片的新华社导演当时甚至还有几家综艺节目找到了她,被卷到舆论中心的普布志玛,有些迷茫了。原本对未来有很清晰规划的她,开始对未来,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那个时候,回到拉萨的家,普布志玛总是能在车上听到亲戚不厌其烦的叮嘱,「‘你不要骄傲啊,不能自以为是,要学的还有很多啊。’但我心里想的却是:我真的没有像你们说的那样啊......」
这种话听多了,普布志玛也会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变成了大家口中说的那样:开始飘了。
「你扔一个石子在水中,但却无法控制它的波澜,自然而然各种声音都会出现,误解也会有。有误解也是好事,这样才有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
彼时,普布志玛的妈妈给了她很大帮助,她告诉普布,不需要在意别人怎么说,要时刻问自己的心,做这件事是不是让很多不敢站出来的女生站出来了?如果是,这样就足够了,继续去做,不要因为反对、异议而退缩和犹豫不决。
「只要你自己内心明确,不要被动摇,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前进,也不存在什么人生顶峰。虽然别人的恐惧也会向你袭来,但这些不重要,去安抚他们,有能力的话就去改变。慢慢经历,别怕受伤、被排挤,别怕其他人的不理解。」
真理怎么会因为恐惧黯然失色呢?在感到迷茫困惑的时候,普布志玛总会想到当时妈妈说的这些话。
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后,普布志玛已经可以很好地安排采访、学业和足球之间的时间:她会和媒体提前打好招呼,什么时候自己在上课,什么时间自己在踢球,她会让媒体集中在一段时间把采访拍摄做好。
面对镜头的采访,普布志玛有着自己的小原则:只聊「新生杯」那场比赛的故事。她不想让大家过度关注自己,「不需要认识我,如果你知道这个故事,就像知道其他人的故事一样,能够给予你力量就好。」
直到上个学期末,普布志玛意识到对于这件事的关注是时候停一下了。她和女足队员们婉拒了热潮带来的一些节目邀约,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善意转化为训练的动力,她们就在那片绿茵场上安静地踢着球。
这个十几岁小姑娘的举动并不能被大多数人理解,尤其是在这个人人争流量的时代,当普布志玛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后,很多人甚至会说她「飘了」。
「你为什么不接受那些综艺的邀请?」
「是因为受过太多采访,觉得我们节目不行,瞧不上我们吗?」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普布志玛拒绝了所有综艺的邀请。「我爱足球,我只是想有球踢,能踢球,仅此而已。」在这个藏族姑娘身上,有着这个社会本就不多的对足球的那份纯粹。
其实,在登上热搜的当天上午,微博官方就立刻通过学校找到了普布志玛,为她申请了官方认证,就是普布志玛微博介绍里写的那句:「藏族女孩在男子足球队当队长 当事人。」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希望普布志玛,能借这个事情的热度再炒作下。
面对这一请求,作为当事人的普布志玛,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犹豫了,网友包括微博官方并没有等到那条期待已久的回复。
当天18:04,普布志玛在被认证的微博上转载了荔枝新闻在10点发的一条关于自己的新闻,并回复了「感谢大家~」,配上了两个双手合十的表情。
当这条微博发出后,藏族女孩这个事件的热度早已退了下去,37个转发、94条评论、305个点赞,这条回复平静地没有激起一点浪花。
至今回想起自己的「骚」操作,普布志玛还是很感激曾经的自己做出了那样的举动。「没有太多人关注,其实也挺好的。」
「为什么不想‘红’呢?你不喜欢被流量包围的感觉吗?」我问道。
「就像我之前说的,关注故事本身就好,如果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力量,我就很开心了。」关于流量,普布志玛并不在意。
那场「新生杯」比赛,就像普布志玛一直说的那样,只是她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正是因为自己早已坚定了前进的方向,即使在短时间内扰乱了步伐,但她还是在正确的方向前进着。
这段小插曲也给这个藏族女孩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现在有876个粉丝普布志玛的微博@是普布呀,已经成为了那些喜欢踢球女孩们互相倾诉的「树洞」。
曾经有过一个在职场上遭受过性别歧视的小姐姐,恰巧看到了南开女足故事,在地铁上顿时泣不成声的她,最终通过微博联系到了普布志玛。小姐姐对志玛说彼此要变得坚强要勇敢,直到现在两人也保持着联系。
在那个「树洞」里,这些女孩讲述着那些不被人理解的热爱,讲述着自己在场上遭遇的偏见,直到现在这个门还在敞开着,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关于热爱和坚持的故事。
03、在拉萨踢球的日子
八廓街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它被藏族人称为「圣路」。街上的石板路曲曲折折,两侧的藏式院落一座挨着一座,每个居民大院都有几户人家,普布志玛就出生在这里。
拉萨,这个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不仅不是足球的禁区,甚至还是足球的天堂。
2000年左右,以拉萨各个街巷命名的足球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那个时候西藏足球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但在大家心中,这些球队的球员就像一个个明星一样,他们的比赛也一定要场场亲临。
在拉萨八廓街街巷中和邻里街坊的孩子一起踢球的普布志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在拉萨的大街小巷,你能看到很多孩子踢着易拉罐,就和踢真正的足球一样,偶尔还会有几个小孩穿着破破烂烂的鞋,围在一起抢一个皮球踢,一直踢到很晚很晚才回家,即使在店铺门口踢球,也不会有大人出来说什么。
那是一种野生但也近乎纯粹的足球。只要在拉萨,你不会找不到踢球的小伙伴,大家也不会因为你是女孩而排挤你。
虽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在西藏,女足在普通学校没有普及,更没有女孩成立过民间球队。
在初三那一年普布志玛遇到了次德吉教练,才有机会进到业余俱乐部另类FC踢球,由此,她和另外7个女孩组建了这个俱乐部历史上的第一支女足队。
在被次德吉教练介绍给大家的第一场比赛,现场来了很多爷爷奶奶,带着自己做的酥油茶来给普布志玛他们,她切身体会到了大家对足球的热爱。
「爷爷以前是在拉萨队踢球的,我是另类FC20年的老球迷,你也要加油啊!」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慢慢走到普布志玛面前对她说道。
现在的另类FC女足已经逐渐壮大了队伍,队里一共有三个梯队大概二十人左右,虽然时不时还要在市里的各个野球场辗转,但次德吉教练说,大家有时间总会聚在一起踢场七人制的足球。
「志玛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我挺骄傲的,我更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故事,更多关注到女足这个群体,关注到这些女孩们背后的故事。」次德吉教练说,现在正是另类FC这帮女孩年纪正好的时候,她们本可以发展的更好,如果她们一直没有比赛可踢,就和足球这样错过了真的很可惜,以后想要再组建女队也就很难了。
直到现在另类FC女足队还没有正式的比赛可踢,大家只是日常聚到一起踢球训练,次德吉教练和普布志玛也一直在为这支球队能上场踢更多比赛努力着。
除了少之又少的比赛,队伍还要面临接连不断的减员,那时普布志玛曾经想过是不是就这样放弃了,但最后她只是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梦想我不会放弃,踢球也是。」
然后她就挨个给队员的父母打电话,经常还要解释很久「踢球不是不务正业」,承诺自己会好好照顾大家,不会让她们受伤,队里的一些球员甚至比普布志玛还要高,年龄还要大。
中考的时候,普布志玛考上了拉萨最好的高中——拉萨中学,这也成为了她劝说那些父母的秘密武器。
不止是赛场上,女生在场下遇到的困难及阻力,在足球氛围浓厚的拉萨同样存在,甚至偏见可能更甚。
在成立另类女足FC那段时间,普布志玛开始有些排斥出门去踢球,即使出去,她也会努力把球衣拉得长一些,用宽松的球衣挡住短裤,再把短裤向下拉一拉,尽量少让腿露在外面,最后再套个很大的外套。
穿着短衣短裤去训练总会被街坊邻居议论,那个时候她穿的球衣也总是大一码的。
临出门时,普布志玛总会先在窗户偷偷向外望去,看看那些平日在院子里聊天的阿姨走了没,一旦发现没有人影,就会疯狂飞速地跑下楼。
她不想看到阿姨们那种奇怪的眼神,不想听到她们议论纷纷说着什么,不想让她们去和父母告状,天天说自己又出去踢球啦。
「那段时间我可能是忘了自己为什么踢球,只记得那些阿姨说:这个孩子怎么每天出去浪、穿的衣服还那么少......女孩子家家的。」普布志玛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能理解,还要说那些很伤人的话。
女人对女人,天生是带着敌意的。
那个时候父亲成了普布志玛的后盾:你想去踢球就去踢,不要受伤就好。父亲只是很简单地说了一句,但普布志玛知道他是支持自己的,踢球并不是个不务正业的事,父亲的话给了自己很大的力量。
不只是踢球,父亲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普布志玛。
作为一家之主,普布志玛的父亲是一个康巴汉子,个子很矮,瘦瘦的,身上有着康巴汉子典型的特征,既能狂放不羁也能温柔如水。
「父亲经常每天4点多起床,然后开始去转经,回来后拿着一本书就在门口念,一字一句,他还有些老花眼,总是一种非常努力想要去看清看懂的样子。」自打普布志玛记事以来,父亲就开始这样做了。
初中时,普布志玛也曾遭受过校园暴力,那段时间她总是很抵触去学校上课,学习成绩也变得不理想,「你怎么又没交作业啊?」成了老师对她的口头禅。
最终父亲被老师请到了学校。
从办公室出来后的父亲,少见的没有发脾气反而一直沉默不语,直到快走出校门和普布志玛分开时,他轻轻说了一句:「爸爸中午做好饭,在家等你。」
一句话也没有说的普布志玛,转身直接跑回了教室,眼角的泪珠再也没能忍住,自此老师再也没找过她。
父亲总是有种神奇的力量,他从来不会要求普布志玛做什么,只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他想要普布志玛做的事情,都会自己做给女儿看,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
有时,父亲也会在普布志玛面前示弱,为了让女儿学会主动去承担一些事。「从小,他们会将很多事情完全交给我去做,我也坦然接受,因为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信任,我相信我能做好。」
带着这份信赖,普布志玛一直在很努力地去学,学会懂事、学会踢球、学会如何成为一名队长,开始承担责任,慢慢地变成了现在的普布志玛。
「即使他从来不去要求我,我还是变成了他所期望的样子。」
2020年,普布志玛在家乡筹办了拉萨首个民间女足比赛。
在家乡筹办的拉萨首个民间女足比赛,坐在场边休息的普布志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曾有一位赞助商问过普布志玛:你们做这件事,对中国足球提高有什么帮助吗?
普布志玛回答到:「我没想过那么远,我做这件事,只是想有一个地方能让我去踢球,能够和那些喜欢踢球的女生享受比赛,我希望我们以后踢球就能够像茶余饭后的散步一样,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是啊,就像普布志玛的故事一样,在如今流量满天飞的时代,依然有人选择坚持自己的热爱,足球不会让她们成为明星,但她们依旧执着,只是想让更多的女生上场踢球而已。
虽然这份热爱就像是很小的一点点光,但它也是一个存在,守住这点光,虽然它不大不小,但也是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