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人民不会忘记丨瞿秋白:真理的力量

时间:2021-04-04 14:45:48 | 来源:央视

原标题:人民不会忘记丨瞿秋白:真理的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黑色中式对襟衫、白布短裤,背手挺胸,面带笑容。这是瞿秋白留给世人最后的影像。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我们熟悉的《国际歌》,他是最早的中文译者。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处决的电令摆到了瞿秋白的面前,此时距离他被捕已经四个月了。看着处决书,瞿秋白面色不改,淡定写下绝笔:“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随后走到长汀中山公园一个凉亭前,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张照片。

拍完照,凉亭里的送行饭已经备好。当年7月5日出版的天津《大公报》记录下瞿秋白的最后时刻。“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行至亭前,已见韭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稍憇,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继而高唱《国际歌》,以打破沉默之空气。”

瞿秋白用俄语哼唱着《国际歌》,发表了最后的演说。他说,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是要实现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制度,使人人都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他坚信,这个理想迟早一定会实现。

当时,红军主力长征后,整个苏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这是一份国民党重金悬赏通缉中共领导人的密令,瞿秋白、周恩来的名字赫然在列,悬赏金额两万元。尽管如此,瞿秋白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从没有动摇。支撑他的,是真理的力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瞿秋白是最早一批取回真理火种的人。他的文章让很多中国人对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无限向往。1923年,瞿秋白将俄文版《国际歌》翻译成中文,从此“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豪情激荡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瞿秋白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就是高唱着这首《国际歌》,走向罗汉岭刑场。山上青松挺秀,山前绿草如茵,瞿秋白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开枪吧。”

如今,在他的就义处,矗立着这样一块花岗岩巨石,八个红色大字“瞿秋白同志就义处” 格外醒目。而昔日拍下照片的八角凉亭,被命名为“秋白亭”,它就在长汀第一中学校园里。

1950年,毛泽东主席为《瞿秋白文集》写下这样一段话:“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编辑 王鹤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