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升产业附加值,这家产业园把小红枣做出大文章 来源:科技日报
提升产业附加值,这家产业园把小红枣做出大文章
通 讯 员 张 萍 段川江 本报记者 朱 彤
“去年,我们请沿海地区的一些红枣分销商来考察,看到合作社的标准园建设,他们当场就订货近千吨。多亏了产业园的支持和引导,我们才发展这么快。”3月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方圆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雷杨清在红枣加工厂感慨。
雷杨清口中的产业园,就是阿拉尔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
作为新疆唯一获得认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始终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牢记“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建园宗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如今,产业园红枣种植面积达49.64万亩,干制红枣总量39.52万吨,主导产业总产值达86.29亿元,成为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和红枣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红枣种植实现生产无污化
2020年,产业园新增8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0%以上,商品枣率由过去的70%提升至85%。园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5%。
得益于用绿色理念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园红枣种植实现了生产无污化。产业园建成了南疆红枣检验检测中心、自治区级红枣质检中心及3家国家CMA认证检验机构,连续5年对阿拉尔市红枣实施全域检测。
“园内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可检验红枣参数53个,从近年抽检产品来看,我们送检的红枣合格率均达到100%。”产业园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淑娟说。
近年来,产业园以建强红枣产业研究院为抓手,大力开展红枣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针对树形改造、花果调控、品质提升等红枣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制定了《简化树形培养方案和品质提升技术方案》。
销红枣,职工成了“甩手掌柜”
“背靠产业园红枣交易市场,我们这些职工几乎成了‘甩手掌柜’。”职工聂启州说。
近年来,产业园大力推进“塔里木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在西安、台州等地建立“塔里木河”公用品牌展销中心及线下体验店4个。
产业园还持续加强国家红枣交易市场建设,在原有基础上,2020年投资1600万元建设2座红枣期货交割库及附属配套设施,实现冷库库容5万吨,年期货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仓单注册量和交割量在全国13个交割库中排名第一。
“我们创建了新华(阿拉尔)红枣价格指数发布站,品牌影响力获得了极大提升。2020年,阿拉尔市干制红枣销售额增加了4.5亿元。”任淑娟说。
产业园还联合西安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建立4000平方米“塔里木河”特色农产品专区,并配套5000吨冷库前置基本仓,使阿拉尔市红枣及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订购,随订随到”,开启“产地+消费零距离”的新销售模式。
从2018年开始,产业园通过招商、就业政策倾斜,使园区电商企业及个体数量发展到216家,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物流整合配送基地2个,直接带动就业3000人,线上年销售额5.24亿元。
解决资金难题,助推精细加工
2020年,通过产业园推广的“疏密提干+有机肥”种植技术,加上红枣期货保险,职工段关平种植的红枣,实际每亩增收达到500元。
产业园创建以来,积极推广“期货+保险”“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利益联结模式,推广面积1.72万亩,种植户251户,亩均增收160元,为以点带面全覆盖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产业园建设成效日益显著,红枣种植户、企业及合作社对产业发展的信心和提质增效意愿也越来越强。
为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产业园与金融机构合作,打造“惠农e贷”“农贷通”特色产品,为职工协调贷款2.87亿元助力枣园提质增效。同时,产业园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2.9亿元统筹用于产业园建设,围绕红枣产业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化建设力度,并制订出台专项政策,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园建设,为持续引导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同时,产业园的政策引导让阿拉尔市红枣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20年底,阿拉尔市红枣加工企业增至59家,培育规上企业38家,拟升规企业20家,万吨加工企业6家,5000吨以上加工企业8家,初加工转化率从创建前10.8%提升至81.46%。
为延长产业链,不断提升红枣产业附加值,产业园还积极引进雪莲花生物、中欧农业、百果泉3家红枣精深加工企业,并培育现有初加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壮大,向精深加工发展。
目前,产业园培育兵团级农工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家,兵团级标杆示范社7家,家庭示范农场12家,农工专业合作示范社4家。
【编辑: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