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批片重回小众群体
在头部分账大片缺位的当下,批片正在成为引进片阵营中的“主力阵容”。
每年3、4月份都是内地院线市场的票房低谷,在这一时期,各式各样的引进片往往要背起救市重任。然而在疫情之后,屋漏偏逢连夜雨,伴着头部好莱坞大片的缺席和哑火,被留下的只剩一批体量有限的引进批片。
批片难堪大任
根据猫眼数据,截至目前,今年内地上映的引进电影数量为19部,其中批片数量15部,占比超75%。而这15部影片在今年引进片的总票房中,占比仅不足10%。
在这批影片中,高口碑文艺片《波斯语课》凭借3308.2万票房暂居今年批片票房冠军,其余项目中,除“黑豹”扮演者查德维克·博科曼主演的《21座桥》拿到2843.3万票房外,剩下影片均未达到千万量级,票房最低的项目甚至分账不足5万元。
纵览今年前三个月上映的这些引进批片,表现足以用一句“令人堪忧”来形容。暂且不去对标过往票房轻松过亿的小爆款项目,就连突破千万也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而这样的现象仅仅是疫情带来的影响吗?
疫情后遗症?市场开倒车?
中国市场对批片整体持宽容态度,在疫情前的几年时间里,每年上映的批片数量都呈增长趋势。在过去几年中,批片市场也曾经有过不少辉煌战绩。
在批片爆发的2017年,《摔跤吧!爸爸》曾凭借12.99亿的票房一举打破内地印度电影票房纪录,这一票房成绩还超过了16年的批片票房冠军《你的名字。》一倍以上。亚军《生化危机:终章》也拿下了11.09亿的票房成绩,丝毫不逊色于同年上映的许多分账大片。
此外,这一年还有《一条狗的使命》、《天才枪手》、《看不见的客人》等高票房批片上映。该年度上映批片共计63部,获得总票房达57亿元,是近五年来批片票房表现最好的一年。
相比之下,2018年的批片市场整体影片数量在增长,但高票房项目开始出现回缩。一方面是由于该年度分账市场表现喜人,涌现了《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海王》、《毒液:致命守护者》等大批头部大片,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是批片市场开始显现出触顶的端倪。
2018年国内上映批片数量达76部,总票房仅收31亿元。其中,该年度票房前三中被印度电影夺得了两个席位。分别为2.85亿的批片票房年冠军《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和2.1亿票房的亚军《起跑线》,第三名则由日本动画电影《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夺得,累计票房2.09亿元。
而到了2019年,国内批片数量达到一个高点,全年上映引进批片数量达86部,创造总票房42.9亿元。相较前一年,19年的批片市场又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趋势,但还是没能重现17年的批片盛景。
这一年的批片票房冠军为日本经典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累计票房达4.88亿,亚军和季军则由两部高口碑文艺电影《绿皮书》、《何以为家》夺得,分别获得了4.7亿和3.7亿的票房成绩。
来到2020年后,因新冠疫情的爆发,内地影院停摆近半年时间,也直接冲击了批片市场。该年度上映批片共计40部,较前一年数量“腰斩”,总票房约8.9亿,较前一年回缩了近80%。
去年的票房冠军同样由日本电影获得,为热门IP剧场版动画《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累计票房达1.25亿元。亚军和季军分别由8622.2万元票房的《地狱男爵:血皇后归来》和7906.8万票房的《汪汪队立大功之超能救援》摘得。
总体来看,批片市场已经开始进入饱和阶段,市场票房容量几近触顶,进场的影片数量却仍有上升空间。因此,一部分有潜力成为高票房爆款的批片项目,其市场空间无形中被更多影片抢走,培养爆款的可能性也就更低了。
这场疫情的出现,或许只是批片市场转冷的又一剂催化剂。
市场选择与观众离场
在我们看来,批片市场的遇冷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
批片性质带来的外力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干扰项。众所周知,批片操作流程分为版权采购、申请配额、审批、档期选择四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要耗上许多时间,平时短则几月,有些遇到问题的项目,可能要长则一两年。
漫长的引进周期,将极大程度击退观众的观影热情。而另一边,很多操作中的批片项目可能已经先行流出了盗版资源。如今互联网技术愈发成熟,一部分核心观众可能因此放弃院线观影,选择观看盗版。
当然,像《绿皮书》、《何以为家》等高口碑影片,即便在上映前同样流出过盗版资源,仍然在院线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只是相较早期批片市场的大热影片,现在已经很难再创造10亿+的爆款项目。
宣发乏力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批片,在宣传营销环节“掉链子”的分账大片也不算罕见。
近几年来,纵然引进批片的市场价位水涨船高,但总体而言还是中小成本的买卖场。本就不如本土影片擅长营销造势,加上预算上限的限制,无形中为影片破圈带来更大的压力。
此外,这背后也有一部分审查环节的间接影响。作为填档专用项目,批片的档期选择并不自由。提前半个月、提前一周定档都是常见状态,在真正过审前,很多项目甚至无法确定是否能顺利登上内地银幕,就如此前宣布引进却销声匿迹的《鬼灭之刃剧场版无限列车篇》。
种种不确定因素相加,这类项目放不开宣传手脚,也在情理之中。
外部环境自然也是一个问题。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电影产业均受到不同程度波及,特别是在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海外市场,至今仍处于几近停摆状态。电影产量锐减直接从供给侧削弱了国内批片市场的整体实力。
而在毒奶电影看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部环境的转变。不仅是批片领域,近几年来,国内电影市场的各个题材类型领域都开始进入“精细化作业”时期。一边是迅速崛起的国产片,另一边则是审美快速进化、受众细分趋势显著的电影观众。
像动作、犯罪、悬疑、动画等以往批片市场的热门类型,在近年的国产片领域也涌现了不少佳作。当批片失去了独特性,观众显然会优先考虑更接近本土文化、更容易唤起自身共鸣的国产作品。
更何况,电影行业本就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大部分片方都会选择更为保险的项目上映,这样一来,可能还会加速观众们对批片的审美疲劳。
如此再看批片市场,稳扎稳打已是万幸,再求爆款难上加难。
不过,幸运的是,批片也有了一些好的起色。像《绿皮书》、《波斯语课》这类高口碑小众电影,还有《天才枪手》、《网络谜踪》等类型创新影片,都在这几年逐渐进入观众视线,并获得了广泛好评。
项目引进方面,即将在本周上映的《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档期较日本仅延迟一天,实现准同步上映,在往年的批片市场也几乎没有出现过。这些都是批片市场更加成熟化、精细化的积极信号。
截至发稿,《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的首日预售票房已经突破1000万大关。不出意外的话,这部影片有望创造今年批片票房的新纪录,毒奶预测组给出了2.15亿的预估均值。如果这部影片能够顺利点燃市场,那么4月的片荒,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而这也正说明了,尽管风采不再,但作为填补冷档期、丰富市场类型的最佳选择,批片在目前仍然是内地电影市场的刚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