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11时22分,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随着天和核心舱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间站组建过程
我国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初步规模将分11次发射完成组建,包括4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号),4艘货运飞船(天舟二号,三号,四号,五号),3个大型舱段(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大型舱段每个约重20多吨。整个空间站可供航天员生活工作的空间达到50立方米,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乘组一般在轨执行任务周期为半年。天宫空间站整体采用对称T形构型,轨道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设计寿命10年。此外,与空间站共轨的巡天望远镜(CSST)预计将在2024年发射,巡天望远镜的视场范围将是哈勃的300倍。
天和核心舱结构
我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名称为“天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空间站组合体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它由节点舱(具有气闸舱功能)、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组成。支持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飞行器与其交会对接和在轨组装,具备接纳航天员长期访问和物资补给的能力,配置大型机械臂,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核心舱尾部有一个对接口,用于对接货运飞船。货运飞船可以给空间站运送物质,补充燃料,进行轨道维持等工作。
节点舱兼具气闸舱的功能。核心舱的大型机械臂,臂长10.2米,7自由度,承载能力达到25吨。机械臂具备自主“爬行”能力,可以从核心舱转移到实验舱上,可广泛用于辅助对接、舱段转移、载荷安装和辅助航天员出舱等任务。节点舱有4个对接口,用于对接实验舱和载人飞船,是空间站的联系枢纽。还配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航天员通过节点舱顶部的出舱口进行舱外太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