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惠保火热背后:保费是怎么定的,共保体如何划分份额
自4月27日开放投保后,“沪惠保”产品卖得火热,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好奇:我在投保时也不知道自己投的是哪家保险公司,后续如果出险又该如何理赔呢?也有保险公司员工表示,大家都在积极推广,但对于提到的激励也并不清楚。
其实,上海的惠民保产品沪惠保采用的是共保体的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各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按承保份额分摊风险和保费。沪惠保所采用的共保体形式具有统一的标准,包括统一承保、统一出单、统一理赔、统一服务标准等,包括风险的平滑都是统一的。正因如此,投保人在投保时的感觉与投保普通产品有所不同。
4月30日晚间,澎湃新闻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截至目前,沪惠保参保人数已超过340万人,累计保费3.95亿元,参保率17.9%。在参保人中,女性占比53%,男性占比47%。
“沪惠保”由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首席承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平安养老险、人保健康、泰康养老、平安健康险、太平养老、建信人寿等共同参保,镁信健康为药品服务提供支持。投保日期为2021年4月27日至2021年6月30日。承保生效日期是今年7月1日,保障期限1年,第二年需重新投保。
作为一个共保体,各家险企之间如何划分份额呢?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参保的各家险企之间有一个共保协议,同时又划分了公域和私域两个部分。所谓公域部分,指的是一些公共投保入口,包括沪惠保微信公众号、支付宝、随申办等共同投保入口。而私域部分则是保险公司自身通过个人营销员队伍、团体直销、兼业代理等形式进行销售。两个部分销售的保费之和则为共保体的总保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域部分,共保体也进行了份额的相应分配,其中9家保险公司组成90%,此外10%用来奖励私域部分销售最好的两家机构。
公域部分10%的激励其实诱惑不小。从近几天的推广情况来看,参与沪惠保的各家保险公司等都在加大力度,众多险企员工在各个渠道积极发布带有个人识别信息的二维码“带货”。
惠民保产品目前是按照“一城一策”的思路铺开,各地之间差异不小。仅从产品形态来看,一些地区并没有采取共保体的形式,实则是各参与险企各自承保、各自理赔。
有保险业人士对此表示,尽管产品是一样的,但可能有些保险公司碰到的客群赔付风险高,赔付率就相对低,盈利状况较好。如果有的保险公司销售的客群赔付风险低,赔付率可能就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甚至出现较大亏损。如此一来,有的公司盈利状况较好,有的公司盈利状况较差。
太保寿险政保合作部总经理刘杰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沪惠保背后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保司联盟,真正按共保体的模式来推进。这样的风险可以平滑,既不会出现某一家公司盈利较好,让别人质疑这种普惠产品还可以有巨大的盈利空间,同时也不会出现一家公司亏损情况严重,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问题
。总体来说,共保体是有它自身的一些特色和优势的。
在他看来,各个保险公司的能力、专业水平、服务标准、系统流程等存在一些差异,如果不采用共保体的形式,客户的体验差距会比较大。但
沪惠保是统一理赔,各家公司在同一个系统里按统一的理赔规则操作,不会出现客户体验差距明显的感受
。
值得注意的是,
沪惠保产品的一大关键点便是把产品责任聚焦于自费部分
,如今来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020年末,时任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曾公开表示:“我个人认为,目录外的自付医疗费用恰恰是商业医疗保险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提供长期保障,加快长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可以平缓和减轻经济波动的冲击,与基本医保形成结构互补,稳定参保人保障预期,减少后顾之忧。”
不过,有多家保险公司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都谈到,惠民保产品后续可能是要涨价的。因为即便出险率是在界定范围之内,但是有医疗通胀的问题,如果要保证所谓的微利,则保费会视医疗通胀情况做调整的。
以南京为例,该地的惠民保保费从49元/年涨到99元/年,但与此前不同的是,既支持报销自费药、自费项目,也支持带病投保。不过,从投保人的感受来看,保费瞬间翻倍心里仍会有不少质疑。
“医疗通胀是必须要考虑的,同时,要加快医疗控费能力建设,这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刘杰向澎湃新闻表示,这两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冲的,更多的希望是通过控费使得产品价格增长不是那么明显,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况。医疗通胀的水平具有外部性,不是产品本身能决定的,保险公司在定价当中会充分予以考虑,医疗的控费保司可以做的工作会更多些。
刘杰还以沪惠保的定价举例称,过去没有这么多的全量的医保数据进行风险定价,
这次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通过医保数据的穿透让险企精准进行风险定价,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上更为精准,可以给出一个充分惠民的价格
。
针对消费者关注的理赔问题,刘杰指出,沪惠保的销售现在更多是借助于线上销售,这样中间的销售成本相对可控,也较传统渠道要低一些,如此也就可以把相当的销售成本变成客户的实际获益。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推进快赔、直赔、直付等,客户体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