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我在雪域高原修铁路

时间:2021-05-01 17:46:17 |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我在雪域高原修铁路

新华社拉萨5月1日电题:我在雪域高原修铁路

新华社记者曹健、张京品、格桑边觉

拉林铁路作为川藏铁路的重要一段,即将于今年6月通车。这条铁路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

全线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高达75%……在青藏高原修铁路,难度不言而喻。遇山开隧,遇水架桥,13万名建设者先后参与拉林铁路建设,用青春、奉献、担当筑起一条“神奇的天路”。

赵卫星:“有幸工作第一站到雪域高原”

“90后”小伙赵卫星,2016年大学毕业应聘到中铁广州局。尽管学的是铁路建设相关专业,他却从未想过,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会是到雪域高原修铁路。

“刚来时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头也晕晕的,早晨还流鼻血。”尽管年轻,赵卫星初上高原时身体还是出现了明显不适。而他很快投入到工作中,不适也在忙碌中逐渐消退。

藏木特大桥是拉林铁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横跨雅鲁藏布江,主拱跨径430米,平均一节段钢管拱的重量就达200多吨,再加上当地天气多变,架拱难度非常大。

高山峡谷间,风力最高可达十二级。为在大风间隙抢时间,施工人员经常凌晨5点起床,确保下午4点大风来临前结束工作。

“我和同事每天一起早起,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年,才架拱完成。”赵卫星说,“那段时间虽然很累,但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没人抱怨,也不敢懈怠,看着桥梁一点点延伸,我是发自内心地欢喜。”

在西藏工作4年多,赵卫星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一年也就能回家一两次,施工具有连续性,活不告一段落不好休假,平时想家了只能多与父母视频聊天。”他说。

中铁广州局藏木特大桥项目部副经理王学栋介绍说,项目部职工平均年龄29岁,多是“90后”,这些年轻人经过高原锤炼,再遇困难,信心、底气都有了不小提升。

“不久后我们将转战川藏铁路雅林段,还是在西藏境内施工,那里施工难度不小,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继续为高原铁路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赵卫星说。

曾祥文:“这是我遇到的最难打的隧道”

与铁建“新兵”赵卫星相比,今年45岁的曾祥文已是一名“老兵”。2017年5月,藏噶隧道突然出现大涌水,最多时1小时涌水量超过4000立方米,施工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中铁五局一方面组织专家会商新施工方案,另一方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攻坚队。曾祥文因有20多年的现场经验和10次隧道施工经历,被紧急调任架子一队队长。

“每个隧道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既要科学推进,又要敬畏自然,做到胆大心细。”曾祥文说,最终采用帷幕注浆方案,边注浆边掘进,才很好解决涌水问题。

这样的大涌水在藏嘎隧道修建中先后出现了5次。“遇到大涌水这样的突发状况,大家24小时守在工地,实在困了就到车里眯一会,或随便靠一靠,心里记挂着,回去也睡不着,还不如在工地上盯着。”曾祥文说。

大涌水只是在西藏修隧道遇到的诸多困难之一。冰积层、岩爆、地质活动断裂带等,加之气候独特,雪域高原给铁路建设者出了不少难题。

“在西藏修铁路,付出很多,也学到很多,藏嘎隧道是我遇到的最难打的隧道,我们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尝试不同技术路径,积累下大量数据,这些都将是以后铁路施工的宝贵财富。”曾祥文说。

刘欣:“让站房充分体现藏地风格”

走近拉林铁路林芝站,浓郁的藏地风格扑面而来:整体色彩采用传统藏式的白、红、木色搭配,四坡屋面的屋顶与西藏经典建筑相呼应,桃花状纹饰寓意高原桃花。

“中铁建工共参与沿线4个站房建设,按照‘站城融合、一站一景’的理念,我们尽量将当地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融入,以让游客在站内就能领略极具特色的藏地文化。”中铁建工拉林铁路林芝站指挥长刘欣说。

将于5月安装的壁画是展现藏地风格的重要一环。记者查看样稿看到,一幅壁画展示茶马古道商贸的繁荣、春耕秋收的喜悦、民俗文化的多彩等;另一幅壁画展示巍耸的冰川高峰、牛羊成群的牧场、错落有致的桃花彩林等,勾勒出一幅山水长卷。

刘欣说,林芝市被誉为“雪域江南”,这里雪山环抱、树木葱绿,也曾是唐蕃古道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如何将更多元素在壁画中充分展现,成为创作的关键和难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多次组织“头脑风暴”,并充分吸收当地意见,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目前的壁画设计。

“能经历如此重要的工程,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今年57岁的刘欣说。

“钢铁长龙”在雪域高原延伸,众多建设者将转战川藏铁路雅林段,继续穿山跨江,为国家铁路建设事业书写新的传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