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作者|甘晓
我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组成基本构型,并分3次发射入轨。
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
那么后续任务如何安排,目前进展情况如何?作为载人飞行器,天和核心舱舒适吗?
在29日下午举行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和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4 月 29 日 11 时 23 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后续任务咋安排
季启明表示:“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4个航天员乘组和备份航天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空间站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等各项训练。”
季启明介绍,空间站建造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计划2022年前后完成。
“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任务,现已圆满完成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以及天和核心舱发射,今年还将陆续实施2次天舟货运飞船和2次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他说。
“这一阶段任务主要目的是,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柔性太阳电池翼、大型柔性组合体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
目前,执行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飞船和火箭,已于4月中旬前陆续进入文昌和酒泉发射场,正在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总装测试工作。
问天、梦天实验舱及其配置的科学实验机柜、应用载荷正在加紧开展研制,参加后续任务的天舟飞船、神舟飞船以及三型长征运载火箭均在按计划进行生产总装和测试。
此后,建造阶段也规划了6次任务,包括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2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
这一阶段任务主要目的是,全面完成以三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季启明介绍,在这一系列任务中,每次载人飞船发射前先发射一艘货运飞船,运送航天员在轨生活物资等。
每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都是3人,在轨驻留时间为3~6个月。
其间,航天员将开展货运飞船物资转移、再生生保系统验证,空间站舱段管理,机械臂操作、在轨维修、出舱活动和舱外操作,以及多领域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空间站完成建造后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目前,除了航天员外,保障飞行任务的测控通信、着陆场系统的任务准备工作也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
核心舱里都有啥
《中国科学报》从此次发布会上获悉,天和核心舱内安装了3个科学实验机柜和1个应用任务公用支持机柜,舱外预留载荷挂点,配置了大机械臂。
配备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
朱光辰介绍,核心舱密封舱内部具有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3个独立的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
其中,就餐区域配备食品加热、冷藏、饮水设备和可收放餐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为航天员在轨锻炼提供了条件。
朱光辰介绍,为提高航天员工作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核心舱采用了情景照明技术和Wi-Fi通信技术,可便捷控制照明设备开关、查询站上物资存储情况,以及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在载人环境控制方面,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能够实现舱内氧气的再生、二氧化碳等人体代谢产物的处理和有害气体的去除,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大量减少了氧气、水等消耗品的上行携带量。
此外,核心舱还配置有“主动温控流体回路”,也就是空调系统,保证空气温度、湿度和仪器设备工作温度在适宜范围内,确保人员驻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