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为什么前任们和我分手后,转头就找到了真爱?丨抚育型恋人

时间:2021-05-14 20:46:48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为什么前任们和我分手后,转头就找到了真爱?丨抚育型恋人

原创 KY KnowYourself

策划 / Cyte

撰文 / Jojo

编辑 / KY主创们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她都快变成感情中的“植树大师”了,让我赶紧安慰她一下。

我立刻被“植树大师”这个没听说过的名词吸引住了……

她只好先给我解释道,所谓“植树大师”,就是在感情中,一种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更糟心的情况——别人还能乘乘凉,而她光植树了。

原来,她的上一个前任又在和她分手之后的半年内就结婚了,而这已经是第三个了……

别人的恋爱:在一起的时候又稳又甜,分开后各自难过。

“植树大师”的恋爱:

感情不稳定,或是每段关系都很短暂

偶尔会怀疑自己是否被“养鱼”了

分手以后,很多前任都快速找到了“人生真爱”,甚至直接结婚了

经常感觉自己在关系中是对方的踏脚石、避风港

“真的不想再给别人当园丁了,我该怎么办啊?”

为了安慰和帮助我的集美,我试着在各路文献和blog中寻找灵感。没想到,还真的发现了它的英文版名字。在英文世界里,总在感情里“栽树”的恋人,有一个专有的称呼——foster boy/girlfriend,中文译为“抚育型恋人”。

(截图自推特用户@brooke_meyers:提及“foster girlfriend”的由来及涵义,引起大部分网友的共鸣)抚育型恋人,指的是在对方认真恋爱前,暂时性的约会对象(a boy/girl who dates people until they find their forever love)。

其实,这个名字是从英文中“foster a pet”这一词组演变而来,用来描述抚育小动物的行为。比如说,当我们发现路上有受伤或无家可归的小猫,决定把它们带回家照顾一段时间,直到它痊愈、找到新主人后,我们和它告别,送它展开新生活。这样一个过程就被叫作foster a pet(抚育宠物)。

听起来是不是关系中的你有些相似?想知道你是不是潜在的“抚育型恋人”,关系专家Selma June总结了以下三种信号,赶紧来看看吧:

你更像是ta的爸爸/妈妈,而不像ta的恋人

大多时候,你的伴侣表现得像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而你,经常负责照顾和教导ta。

你常常感觉自己好像对方的家长而不是恋人。你教给ta关于人际关系、生活、事业等等的建议,推动对方成为更好的人。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可能正在“为他人作嫁衣”。

Ta没有给你明确的承诺

即使你们在一起挺久了,ta却没有对你做出什么认真的承诺。

Ta不怎么谈论关于你们俩的未来,ta未来的计划中没有你。如果是这样的话,这说明你可能不是ta的最终目的地,而只是ta经过的一个站点。

Ta看上去好像“情绪无能”

你可能常常觉得ta好像不怎么向你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可能还认为对方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但事实上,ta只是没有把你当作那个真正的爱的对象。Ta只是“伪情绪无能”。

从这个角度看来,抚育型恋人确实有点像是亲密关系中的避风港,对象的踏脚石。

Ta们可能在这段关系中陪伴了对方成长,治愈了对方的情伤,甚至提升了对方的自尊。而等到对方终于准备好进入一段稳定的感情、展开新生活后,ta们就“功成身退”了。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抚育型恋人呢?

一般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情况:总是被那些“没准备好进入关系、只想暂时找个伴儿”的人吸引。

总是成为关系中的“抚育型恋人”,一种可能性是,你陷入了某种“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这一概念是在1914年,由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指的是人们会由于过往的创伤,固执而无意义地重复一些可能伤害自己的行为。

比如,从小生活在父母冷漠、缺少温情的家庭中,感到孤单又没有安全感的人,可能会在长大后,再次把自己置于相似的环境中。Ta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总是被那些只想“钓着”ta的人吸引,重复地让自己经历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和创伤。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但弗洛伊德认为,强迫性重复本身就是一种原始的、本能性的行为,人们总是试图回到ta们更早期的状态中去,即使那种状态会给ta们带来痛苦也在所不惜。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总是被相似类型的人所吸引。我们也不是真的看不出对方心思不定、对感情不够认真,只是不想,也不敢去面对这段感情的真相。

第二种情况:没准备好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但我们却没意识到。

虽然嘴上总是喊着想脱单、想稳定下来结婚,但我们的行为真的与之相符吗?总是宁愿一个人待着,对长时间的亲密行为感到抵触,甚至认为对方影响了自己工作或提升……这些感受和行为可能是在隐晦地告诉我们:自己现在还没有准备好进入一段关系。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想要追求的东西不同,我们的步调和节奏也不尽相同。没有准备好进入一段关系,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它只能说明,当下有对我们更重要的事情去完成。

然而,如果在尚未准备好的时候进入一段感情,对方往往也能感受到我们在关系中的“后退”,以及这段感情中一直存在的距离。因此,ta们也更有可能选择离开这段感情,去追寻一个和ta们一样真正准备好稳定下来的人。

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决定一段感情是否能够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时机——两个人是否同时都真实地准备好进入一段互给承诺的关系了?

Agnew教授(2019)将一个人感觉自己准备好进入一段长期的承诺关系定义为“承诺准备”(commitment readiness)。

研究者们召集了409位正处于承诺关系中的成年人,并询问了ta们“是否认为当下是这段感情发生的好时机?”调查结果显示,那些认为“时机正确”、“自己准备好了”的人,对于关系的承诺程度明显更高。关系预备程度测量问题,截图自Agnew, C. R., Hadden, B. W., & Tan, K. (2019). It’s about time: Readiness, commitment, and stability in close relationship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0(8), 1046-1055.不仅如此,在针对320位大学生的跟进调查中,研究者们还发现,即使愿意与现任伴侣进入承诺关系,那些认为“自己还没准备好进入长期关系”的人,也有更高的几率,在之后的5-7个月内与伴侣分手。对关系的不同预备程度以及不同承诺水平,对于分手行为的预测,截图自Agnew, C. R., Hadden, B. W., & Tan, K. (2019). It’s about time: Readiness, commitment, and stability in close relationship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0(8), 1046-1055.

研究表明,承诺准备程度更高的人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承诺一段关系。当ta们在一段关系中时,ta们更愿意关自我暴露,包容伴侣,并且为了关系而做出牺牲。并且,ta们也更有可能选择维持关系,而不是结束关系。

这是因为,只有那些真正认为自己准备好进入关系的人,才会在日常生活中为维持这段感情付出更多努力。因此,如果你正在考虑一段长期的承诺关系,以下几个问题是需要搞清楚的(Nicholson, 2019):

你和你的潜在伴侣都准备好

承诺了吗?

在主观感受上,你们都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去承诺一段关系了吗?

考虑到当前生活中的很多因素(经济状况、所在地、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等),你们是否向承诺开放?(比如在异地网恋的情况下,你们还是准备好承诺了吗?)

对你们来说,当下这个时机是否合适进入一段承诺关系?

你们都认为拥有一段互给承诺的关系对于自己是一件好事吗?

你们俩的举动是否表现得像对承诺感兴趣的人(acting like someone interested in commitment)?

一般来说,那些准备好承诺的人倾向于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对待伴侣。

Ta们可能会分享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以增加亲密感,ta们也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感激之情,从而鼓励更多的积极行为。总的来说,这些行为促进了信任,使你们的关系是特别的、亲密的。

你们的关系是否具备承诺的正确动力(right dynamics)?

你们的关系是否平等?

你和你的伴侣都在为关系付出努力?

这段关系是否既满足了你的需求又满足了伴侣的需求?

你们是否都觉得彼此对自己既有吸引力又很适合?

其实,不稳定、缺少承诺的恋爱,也不是不能谈。重点在于,双方在这段关系中是否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双方都只想要在一段时间内“有个伴”,或是“先交往看看”,那也未尝不可。需要注意的是,这必须是在双方都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才有效的。

但如果只是一方故意“钓着”另一方,那么,识别出自己是否不小心成为了“抚育型恋人”,并及时抽身,可能才是更加明智的。

References:

Agnew, C. R., Hadden, B. W., & Tan, K. (2019). It’s about time: Readiness, commitment, and stability in close relationship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0(8), 1046-1055.

Ball, T. (2020, August 04). Are You a Foster Boyfriend or Girlfriend? 6 Ways to Tell. Medium.

Bibring, E. (1943).The conception of the repetition compulsion. 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12(4), 486-519.

Hocking, J. (2020, July 16). 'Men date me then find their wife'. Daily Mercury.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9, February 13). Tick tock: Commitment readiness predicts relationship success. Science Daily.

Nicholson, J. (2019). Study: When Partners Are Ready for a Committed Relationship. Psychology Today.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