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苗 ·
国药公布两款疫苗Ⅲ期临床结果
昨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表的COVID-19灭活病毒疫苗的3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这是一项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进行的随机、双盲、3期临床试验。整个研究项目对46270名受试者进行了筛选,自2020年7月16日起,40411名受试者被随机分至铝佐剂组(13471人)、国药武汉生物疫苗(WIV04)组(13470人)和国药北京生物(HB02)疫苗组(13470人)。截至2020年12月20日,首剂注射后共出现255例确诊病例,其中142例确诊病例在监测期内(第二次注射14天之后)。142例病例中,95例在铝佐剂组,26例在WIV04组,21例在HB02组。与铝佐剂组相比,国药武汉生物疫苗保护效力为72.8% ,北京生物疫苗保护效力为78.1% 。
此外,在中和抗体水平方面,两种疫苗组参与者基线时的几何平均滴度为2.3,对照组的参与者为2.4,在完成两剂疫苗接种14天后,WIV04组几何平均滴度为94.5,HB02组为156.0,对照组则为2.7。接种两类疫苗的参与者体内血清转化率几乎都为100%,而对照组则为2.3%。研究结果显示,国药两款新冠灭活疫苗两针接种后14天,能产生高滴度抗体,形成有效保护,且全人群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以上。
· 生物学 ·
人类胚胎研究限制范围有所改变
据《科学》官网的报道,国际干细胞学会(ISSCR)表示愿意重新考虑对实验室培育和研究人类胚胎的限制。在过去发布的指南,ISSCR严格限制研究受精后培养超过14天的人类胚胎。在新起草的指南,ISSCR并没有明确放松了对人类胚胎培养时间的限制,将其限制范围修改为“需要经过科学和伦理审查允许后进行的研究”。在新起草的指南中,ISSCR并没有明确放松对人类胚胎培养时间的限制,但呼吁美国国内的学术机构、团体和监管机构就允许延长胚胎培养时间可能引发的社会和伦理问题,进行公开交流。此外,ISSCR给出了一个可能用于研究胚胎的替代方案:利用干细胞模拟人类的发育过程,但要求对一些特定的干细胞模型进行科学和伦理审查。
· 行星科学 ·
木卫二可能存在海底火山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Michael Carroll木卫二的冰表面之下,是覆盖全球的海洋,其热量来源于木星引力对木卫二内部的潮汐效应。近日,一项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论文构建了木卫二的模型,详细描述木卫二内部岩质部分被加热并融化为岩浆的全过程。这最终增加了木卫二存在海底火山的可能性,并且火山活动最有可能存在木卫二的两级。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发现证明,木卫二的地下海洋可能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NASA计划于2024年发射的欧罗巴快船(Europa Clipper)任务将对木卫二展开进一步探测。
· 新冠病毒 ·
新冠轻症患者或长期拥有分泌抗体的免疫细胞
此前的一些报道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的抗体数量会下降得非常快,因此有人推测,免疫系统或许对新冠病毒不具备长期抵抗力。不过,《自然》的一项新研究有了更加乐观的发现。研究人员在近20名新冠轻症患者感染病毒7到8个月后抽取了他们的骨髓,结果发现其中15人骨髓中有免疫细胞会持续分泌数量较低的新冠抗体进入血液,帮助人体应对下一次病毒感染。有5名研究对象在感染11个月后再次提供了骨髓,样本显示他们体内仍然有分泌新冠抗体的免疫细胞,而未感染者的骨髓中并不存在这类抗体。论文作者认为,患者骨髓中的免疫细胞没有分裂,只是“待在骨髓里分泌抗体,这些患者或能一直产生抗体。”
· 神经科学 ·
正常神经元活动如何引发脑瘤
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常见遗传病,大约15%的NF1患者会在7岁前罹患视神经胶质瘤。此前研究表明正常的神经元活动能够诱导这种脑部肿瘤的形成,但具体机制尚不明晰。近日,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Nf1基因缺陷小鼠分别饲养在黑暗与光照条件下。结果发现,虽然小鼠的遗传背景相同,但光照条件下的小鼠在12~16周时都出现了视神经胶质瘤,黑暗环境中的小鼠却在24周内都没有出现肿瘤。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小鼠的视神经元处于活跃状态时,小鼠会释放大量的神经连接蛋白3(neuroligin 3),而抑制该蛋白的活性或减少其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由于神经连接蛋白3在脑瘤患者体内含量也较高,该研究或能用于降低存在Nf1先天基因缺陷的人群罹患脑瘤的风险、减缓脑瘤的生长。
· 社会学 ·
目的地越远,去的人越少
据一项新发表于《自然》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大型通讯公司提供的匿名手机数据,分析了居住在非洲、北美洲、欧洲或亚洲地区多个城市的、超过400万人的旅行数据。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城市中,人们具有相同的旅行模式。人们对某个地点的访问频率会随着距离增加而降低,且在人口密度较高地区生活的人,更偏好短途旅行。研究结果与德国城市地理学家Walter 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相一致,或能为城市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
· 医学 ·
新型可吸入纳米抗体或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
图片来源:Nambulli et al , Science Advances纳米抗体的作用类似于多克隆抗体,但体积更小,更加稳定。据《科学·进展》的最新研究,研究者让感染新冠病毒的仓鼠吸入了名为PiN-21的纳米抗体。结果表明,利用传统纳米抗体接受治疗(对照组)的仓鼠,因感染导致体重下降了16%,而治疗组的仓鼠体重没有下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抗体能将鼻腔、喉咙和肺部的传染性病毒颗粒数量减少到100万分之一。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吸入式治疗,纳米抗体可以直接运送到感染部位,比如呼吸道和肺部,使治疗更加有效。该纳米抗体或将有助于治疗已感染新冠,或者无法接种疫苗的患者。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5月27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168 175 450例,死亡病例3 493 704例。新增确诊病例557 888例,新增死亡病例13 074例。
5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广东1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上海1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境外输入18例,本土4例(均在广东);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1例(境外输入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92例(境外输入363例)。
文:石云雷、王昱、曾欣欣、谢汝雨、马一瑗
编辑:洪艺瑞、杨心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