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全媒+|艺述百年瞬间:没有绿叶红花,他却画出了43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春天 来源:新华社
1978年3月
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正是在这次大会上
邓小平同志作出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等著名论断

闭幕式上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
作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
整篇发言稿以诗一般的语言
向人们热情地宣告
一个“科学的春天”即将到来

2006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丁一林
接到了文化部关于
《科学的春天》命题创作任务
他花了两年的时间
查找资料 寻找灵感
最终 这一张
没有一棵树 也没有一抹红的
描绘“科学的春天”的油画
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43年前 郭沫若的书面发言稿
向广大科学工作者表达了
期望中华民族创造“一部巨著”的心愿
“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
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
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这一张《科学的春天》油画作品
虽然画在了有限的画布上
但无疑
它更是画向了无限的未来

统筹:常君丽
记者:马晓冬、罗鑫、蒋文婕(实习)
拍摄、剪辑:马晓冬、蒋文婕(实习)
编辑:常君丽 王玉璐
视觉:王洪流
鸣谢:中国美术馆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