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激发“当家人”意识,万科拟迭代非开发业务跟投机制
万科将对非开发业务的跟投机制进行迭代。6月14日,万科发布公告,拟对2020年5月提出的《关于补充完善复杂项目及非开发业务跟投机制的议案》(下称“《议案》”)进行修订,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在公告中,万科指出,本次修订是为加快非开发业务的发展,充分激发非开发业务经营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当家人”意识,稳定和吸引人才,并推动公司内部资源协同,实现“一盘棋”长期稳健发展,更好的回报全体股东,公司拟对非开发业务的跟投机制进行迭代。
根据公告,此次完善的跟投机制涉及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物流仓储、商业、长租公寓、冰雪、教育、企业服务、食品业务和未来拟拓展的非开发业务。
万科此次公告同时也对非开发业务跟投机制的跟投人员、权益比例、价格和资金来源等相关方面做出了规定。
跟投人员方面,将以非开发业务的核心经营团队、骨干员工为主,包括公司董事、监事、法定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可参与,具体跟投人员以届时确定的跟投方案为准。
跟投权益比例方面是本次修订较多的部分。本次公告的《议案》指出,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业务权益比例合计不超过20%,对于万科股权比例低于50%的业务,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权益比例还需不超过万科在该业务所持权益比例的40%。未经董事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同意,单一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业务权益比例不超过3%。
而在去年5月的那份《议案》中,仅指出跟投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项目权益比例合计不得超过万科在该项目/业务所持权益比例的10%。
此外,跟投价格方面也有补充表述。
在新一版《议案》中,万科称考虑不同业务的具体发展情况不同,万科此次跟投机制规定了三种定价标准,包括“不低于万科在该业务的已投成本及对应融资成本之和、不低于合资格独立第三方评估的公允价格、不低于每股净资产”。各业务具体定价将从三种定价标准中选择一种。比之去年,增加了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定价标准。
另外,该机制对跟投资金来源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全部由相关员工自筹,公司及下属企业不得为该等员工提供贷款,包括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万科方面对此次《议案》修订的原因回应称,此次披露的议案,旨在激发孵化成长期的非开发业务经营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责任担当意识,推动上述业务加速发展,也表明公司期望孵化成长期业务实现有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跟投机制是事业合伙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于2014年开始在开发业务实施跟投机制,实践证明,跟投机制对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物业服务以外,万科多数非开发业务都还在培育期。
万科物流仓储服务平台“万纬物流”, 2020 年实现营收(含非并表项目)18.7 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高标库营业收入 12.9 亿元,同比增长 29%;冷库营业收入 5.8 亿元,同比增长 60%。万科商业(含非并表项目)业务营业收入63.22 亿元,同比增长 4.33%。
其他业务板块万科没有详尽披露财务数据,但从2020年的表现来看,虽然增长可期,但的确需要大规模投入或许才能够看到“第二增长曲线”诞生的可能。
不过,尽管万科强调是为了发展新业务,但在万科股价低迷的微妙时刻,无论目的如何都依然容易引发中小股东的讨论。万科2021年6月11日最后一个开盘日的收盘价为25.29元/股,总市值为2938.12亿元人民币,已经跌破3000亿的关口。
由于万科近期股价一直阴跌,市场情绪已经十分悲观。而万科的非开发业务是市场对万科股价上行的最后寄望。在一些股票公开讨论平台上,对万科此次修订《议案》的讨论并非全是正面,也有不少中小股东表示不解,担忧跟投比例过高会影响股东权益。
不过,实际上总体来看,万科的跟投机制对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益还是有正向的激励作用。此前万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就曾对跟投机制是否影响股东权益时回应,“万科员工跟投现在都跟不动了,压力挺大的。全国前50强房企中接近30家,都出现跟不动的情况,我们不是唯一一家。现实情况是没有那么多现金流可以跟,即使是有足够现金流,我们员工也是落后的,分完股东再分给员工。”
2019年,万科管理层也曾在业绩会上指出,公司自2014年推出跟投机制以来,跟投机制在项目质量、施工进度、成本节约和销售促进上都有明显成效。”跟投机制是万科合伙人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万科会不断迭代跟投制度,并且参考独立第三方评估来调整机制。”
(作者:吴抒颖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