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财经
20世纪初,各派军阀连年混战,对农民横征暴敛。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人民更是面临沉重的苛捐杂税,那时的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境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部设立了内设机构——税务局,它的设立对减除人民负担、支持革命战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策划的大型融媒体报道《红色金融路》,今天播出第15集,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进江西,一起寻访这段难忘的历史。
废除苛捐杂税
设置多项免税规定
走进位于江西瑞金沙洲坝的中央苏区税收史陈列馆,能看到当年税务人员自带干粮下乡用的工具,当年的税收制度比较简单,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资金和物资需要,同时也让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江西省瑞金市税务局党建股股长钟俊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税务局成立之后,主要征收的税种有三种,农业税、商业税、关税。农业税就是用每亩田的产量除以全家的人口数,按平均数来征税。
江西省瑞金市税务局党建股股长 钟俊辉:而国民党时期,除了这些税之外还有临时的捐税、附加税等,农民的负担很重。苏区成立之后跟国民党统治时期,税收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没有苛捐杂税,施行统一的累进税。同时还会根据阶级成分来划分,雇农会免税,富农会多征一点。
通过翻阅资料,记者看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颁布暂行税则的决议》,废除国民党的一切田赋丁粮、苛捐杂税、厘金等,征税的种类分为商业税、农业税和工业税。为鼓励苏区工业发展,当时暂免工业品出厂税的征收,农业税是当时的主要税种,农民在分得土地之后,生产积极性得到提升。
江西省瑞金市税务局工作人员程光敏:当时农业税主要按农民分得土地后,种了稻谷、茶叶的收获量来征收。如果种稻谷一年收两季,就征两次税,也就是收获几季就按几次征税。如果遇到天灾等,可以享受税收适当优惠减免。
《暂行税则》中有多项免税规定,这维护了工人、农民、红军的利益,也鼓励了农民开垦荒地、改良种子增加农业收入,这种经济杠杆作用也体现在商业税上。根据《暂行税则》的要求,商业税按照商店的资本定税率,然后按照税率征收所得营利。
江西省瑞金市税务局工作人员程光敏:两百元到十万元分了13个档次,档次越高税率越高。两百以下不用征税,肩挑的小贩不用缴税,贫苦阶层也享受免税。
国民党对苏区实行经济封锁
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设置关税处
随着国民党对苏区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苏区经济遭遇极端困难。1933年3月,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发布训令第十五号《建立关税制度》,训令规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十五个县的边境水陆要冲设置24个关税处,位于江西会昌县的筠门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为什么设在水运的交通要道,交通陆路就不需要了吗?江西省会昌县党史办主任曹树强表示,当年苏区出口到白区的大宗物品,像农产品大米、茶油等,走水路运输比较便利。苏区里面重要的出口物资钨砂,走水路运输成本比较低,而且也比较方便。当时征收的税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进入苏区,叫入境税;一种是苏区的产品输往白区的,叫出口税;还有一种就是过境税,货物在苏区进行中转,又可能流转到其它区域去。
当年的关税处为什么设在会昌筠门岭呢?会昌筠门岭在当年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咽喉,这里有条江,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线。当年筠门岭关税处是一个大的关税处,负责三个县关税的征收,这里设的是一个总处,大概还有十来个分处,总的工作人员在两百人左右。
现在平静的湘江水已经看不到往日的繁忙,只有附近几处老房子在见证着岁月变迁。曹树强告诉记者,当年税务人员在河边稽查物品,再搬到岸边称重计量。苏区的关税主要分为入境税、出口税和过境税。一切货物在边境税关纳税后通行全苏区,不再二次征税,税率也是按照苏区群众需要的程度来确定高低。
江西省会昌县党史办主任曹树强:当年苏区生产的工业品钨砂,包括富余的农产品,大米、稻谷、茶油,送往白区能够为中央财政提供收入,白区输入苏区的紧缺物资,像布匹、洋油、蜡纸、西药,这些是我们苏区紧缺的物资,那么它进入到苏区收的税就比较低。
总的来说,当时关税的税率是:进口苏区不需要的货物税率高,进口苏区紧缺的货品税率低;出口苏区盛产的货物税率低,出口苏区紧缺的货物税率高。税率还根据经济斗争的需要进行浮动。由于中央苏区时期税收工作尚处于创建阶段,税收征收面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不大,但是它在积累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