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再升温!超七成韩企称对华业务受阻,中韩疫苗护照及“旅游气泡”计划近期有望出台?
据韩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机构(KDCA)16日发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6月16日零时,韩国较前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22例,时隔四天日新增感染数再度超过500例。目前韩国累计新冠感染病例共149191例,其中累计死亡病例1993例,死亡率为1.34%。
疫苗接种方面,韩国自今年2月26日启动接种工作,至今已有超1300万人完成了第一剂疫苗接种,超347万人完成了疫苗接种,分别占韩国总人口的25.7%与6.8%。
本周,韩国将开始推广首批Moderna疫苗的接种,共55000剂,这是继阿斯利康、辉瑞、杨森疫苗之后在韩获取使用权的第四种新冠疫苗。加上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引进的诺瓦瓦克斯疫苗,韩国至今共确保1.93亿剂新冠疫苗。
近日,韩国国土交通部和文化体育观光部公布了有关推进“航空旅游气泡”的方案,以图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进展的国家之间免除旅客检疫,借此恢复备受打击的旅游业与航空业。此前有消息称最快将于7月启动旅游气泡机制,但具体实施还要根据韩国疫情形势而定。
疫情亦对中韩贸易往来产生了较大影响。韩国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企业称其对华业务因疫情受到了影响,大多数企业表示目前与中国开展业务的最大困难在于“出差(难)”,希望政府能通过“简化复杂的出入境手续”、“引进中韩疫苗护照”等手段刺激双方贸易恢复。
力争在11月实现群体免疫
在韩国首尔工作的中国人范范(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韩国的新增感染患者大部分都在首都圈,在当地感觉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现在民众对于确诊人数的关注重点在于(它)是否呈现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近一周韩国的新冠感染病例均徘徊在300至500多例,在14日、15日确诊数跌至300多之后又于16日回升至522例。
居住在首尔东大门区在韩华人Kelan(化名)告诉21记者,对于韩国近日的感染病例新增情况,还是会有担心,因她还没有进行疫苗接种,而据她观察,身边已经接种疫苗的朋友并不多。
范范也还没有打疫苗,“我们没有进行疫苗接种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群众还不能申请(疫苗接种)。韩国目前是先对急需打疫苗的人进行接种,普通工作人员的疫苗申请可能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15日,韩国新冠疫情疫苗接种对应推进组发布公告称,将委托医疗机构准备第三季度的大规模接种。据中国驻光州总领事馆发布的“关于韩国中国公民接种新冠疫苗的说明”,按韩方公布计划,有在韩长期居留资格(持外国人登录证)、已缴纳健康保险的外国人,可免费接种疫苗。但在接种时间上有具体的人群细分:(2021年)一季度为疗养医院患者和医疗人员,高风险医疗机构、精神疗养设施、康复设施从业人员;二季度为65岁以上老人,医疗机构和药店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看护行业从业人员等;三季度为普通成年人(18~64岁)等;四季度为其他未接种或再接种人员。
韩国政府此前表示,在今年9月将至少为3600万人完成第一剂疫苗的接种,并争取在11月实现群体免疫。目前韩国正在使用的新冠疫苗共三种,包括在韩使用比例最高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辉瑞疫苗以及强生公司旗下的杨森疫苗。
此外,14日韩国新冠疫情疫苗接种应对推进组公布称,将在本周开始推广首批Moderna疫苗的接种,共55000剂,这是继以上三种疫苗之后的在韩获取使用授权的第四种新冠疫苗。另有65万剂辉瑞疫苗已于6月16日凌晨抵达韩国仁川机场,借此,计划在上半年引进的700万剂辉瑞疫苗已完成570万剂,其余的130万剂将依次引进。
本国疫苗研发方面,据透露,韩国保健福祉部于6月7日向总统文在寅报告国产疫苗研发进展和今后计划。报告称,SK生物科学、Eubiologics、Genexine、GeneOne生命科学、CELLID五家公司已完成第一期临床试验。部分企业已经完成第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争取最早7月分阶段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
在近日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将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取新冠疫苗,今年将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提供1亿美元资金,2022年将追加1亿美元或等价物资。
“旅游气泡”最快将于7月启动
6月9日,韩国国土交通部和文化体育观光部公布了有关推进“航空旅游气泡”的方案,旅游气泡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进展的国家之间免除旅客检疫的计划。
韩国官方称正在与部分国家与组织合作,以在集体免疫形成(疫苗接种率不断上升)之前的过渡时期恢复有限的国际交流,促进旅游气泡(旅行安全区)的旅行活动,在实施之初,将只允许已完成疫苗接种人群的团队旅游。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黄熙表示:“旅游气泡的推广是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期望韩国的旅游和航空业能够在疫情发生之后通过安全可靠的旅行气泡取得进展。”
黄熙承诺将尽最大努力重新开放国际旅游市场,以促进韩国旅游市场的迅速复苏。
据悉,韩国政府将加快与防疫安全的国家/地区签署《旅游气泡协定》,最快于7月启动旅游气泡机制。但韩国外交部15日表示,政府决定将面向韩国公民发布的全球旅游特别预警期限延至7月15日,建议计划出境游的公民取消或推延旅行。由此看来,旅游气泡的实施还要根据韩国疫情形势而定。
“韩国计划推出“旅行气泡”其实不出所料,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全球多数经济体都面临着比较强烈的经济复苏、贸易增长的压力。在压力之下,各国都在努力通过贸易便利、财政政策等措施刺激经济。”
张琳介绍,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与实施,美国国内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复苏;欧盟7个成员国已经发放数字疫苗护照,预计7月欧盟所有27个国家都将推行。新加坡和香港等也尝试启动“航空旅游气泡”计划,借此推进跨境旅游、跨境贸易的复苏;以旅游业为支撑的泰国正在推行酒店优惠等手段促进旅游,等等。“若真正实施‘旅游气泡’,对航空业、旅游业、跨境人员流动的恢复,必然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张琳也提醒,需要警惕这其中的风险,包括出入境过程中变种病毒的扩散可能性等。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指出,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世界贸易将迎来强劲但不均衡的复苏,预计2021年全球贸易增幅将达8%。但疫情将继续对全球贸易前景构成最大威胁,若疫情反弹,全球贸易复苏前景会很容易被破坏。这意味着,“目前来说,疫情防控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影响因素”。
超7成韩企对华业务受疫情影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5月中韩进出口总额为1385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自韩进口总额818亿美元,同比增长26.3%。
张琳认为,韩国作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国(2020年),从中韩1-5月的双边贸易额看,这个数据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增长趋势相吻合,体现了中韩双边进出口贸易活动及市场需求的逐步复苏。
张琳向21记者指出,目前最受疫情影响的是旅游业、航空业等服务贸易,传统的货物贸易已逐步恢复,基本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供给层面看,大部分国家的生产能力已经恢复,比如工厂、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层面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使得消费能力也有所恢复;从贸易领域看,各个国家、地区已经通过恢复海运、航运等措施,尽可能地实现贸易便利化,减少货物贸易的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在2020年5月,中韩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通了便利商务等重要急需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这对于韩国的对华投资、业务往来、人员的出入境手续上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疫情对中韩业务的影响依然存在。根据韩国贸易协会14日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在540家对中国有出口业务的受访企业中,75.7%的企业称其对华业务因疫情受到了影响,其中表示“损失较大”的企业占比37.2%,“损失较小”的企业占比38.5%。
受访企业中,有73.9%表示目前与中国开展业务的最大困难在于“出差(难)”。对于出差,受访企业最希望的政府支援政策是“简化复杂的出入境手续”(67%),其后依次为“引进中韩间疫苗护照”(65.7%),“增加中国邀请函和签证的发放”(46.9%),“增加专机等航班”(21.3%)。
关于疫苗护照,张琳认为,目前国内总体的疫情防控非常有力、到位的,这也得益于我们严格的入境人员防疫措施。“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全面解除外国人入境限制,推行疫苗护照的实施与互认,我们还是比较谨慎的。”
那么目前有哪些可行的中韩贸易优化措施?张琳建议,中韩之间可以针对部分区域的入境开放进行探索。比如针对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特色合作产业区,对于这些特定范围内的韩国企业人员入境,可以考虑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双方的疫苗互认,在隔离措施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但是更大范围的、全面的人员流动放开,还是需要谨慎地对待”。此外,应当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的拉动作用,疫情之前和疫情期间电子商务(E-commerce)已经成为中韩双边贸易增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后疫情时期这样的新型贸易业态优势更应当继续保持。
此外,调查中还对出口正常化的时间进行了预估,预计“明年以后”的企业占77.7%,其中预计“明年第一季度”(32.2%)和“明年第二季度”(23.8%)恢复的企业最多。认为“今年内恢复”的只有19.3%。
(作者:何柳颖 编辑:陈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