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后一百米的有人与无人,快递行业的增量纠结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图源图虫网,作者房煜。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快递速度越来越快,包裹数量越来越多。不过,很多人最近都有感觉,越来越多的快递员不愿意上门了。一方面是快递柜的普遍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包裹使得末端快递员越来越不堪重负。2020年中国全年的包裹数量已经超过了800亿件,平均每天路上有2亿多个包裹在跑。
正因此,最近有这样一条新闻引发了很多人的注意:“你的快递可能是无人车送的!”背景是今年3月,菜鸟无人车已经进入了全国15所高校菜鸟驿站,服务超过30万学生。在“高校快递第一城”武汉,无人车已进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菜鸟驿站。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宣布将加大无人车的投放,计划今年将投入1000台菜鸟无人车,为校园与社区的消费者提供随需预约、送货上门的优质服务。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物流无人车投入实景运营。
这似乎预示着快递末端无人化时代正在临近,至少在高校这个特殊场景正在逐步实现。
关于菜鸟驿站还有一条消息是这样的。“今年开始,菜鸟驿站的’免费保管,按需上门‘将向全国范围推行。以菜鸟驿站为中心,将加快形成购物、回收、洗衣等便民服务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
这条消息有两个含义。第一,菜鸟驿站仍将努力推动快递员“按需上门”;第二,将围绕菜鸟驿站打造一个便民生活圈。
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很有意思。
我们先来看无人这件事。现在说的无人,更多是指最后一百米的交付。目前快递行业的履约链路里,从分检点到写字楼、商圈、住宅都还是依赖人来派送。只是最后一百米交付到每个用户手中。
目前看来,明显趋势是鼓励用户下楼自取,自提柜只是自取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象一下,假设一栋楼有100户同时有快递要收,快递员如果带着大小不同的包裹需要挨家挨户敲门,身体、精力和时间的负荷都是极大的。
用户自提减轻了一部分配送压力,但是还是需要快递员以楼宇为单位,至少配送到楼下,或者放自提柜,或者守着快递车一一打电话。
无人车的应用,其实是在这个基础上又尝试多迈了一步。它尝试解决的是最后五百米的问题。在封闭环境里(校园)固定路线的前提下,将无人化又延长了几百米。
对于环境相对封闭、且对快递实行指定地点提货管理的校园来说,无人车无疑是具有极大实用价值的。
但是社区的问题更加复杂一些。如果有一天末端完全无人化,快递员完全不能进入社区接触末端用户,快递公司也是有担心的。他们会担心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机械跑腿的运力公司,而失去了用户价值。这是非常不划算而且危险的。在社区商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谁能够围绕这社区做生意做服务,是具有巨大想象空间的。
如果快递公司好不容易进了社区,却因为成本的原因,放弃了与末端用户的交互场景,则是战略失误。至少现在各家快递公司的市场价值,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菜鸟对菜鸟驿站做了如下的规划,不仅要寄存快递,还要延伸到洗衣等服务。菜鸟深知,社区店这个阵地的价值,占据了就不能轻易放弃。这里可能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一方面是快递量增加导致的末端配送上门成本太高,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则是社区商业和服务的巨大想象空间,围绕着最后一百米的有人与无人问题,快递物流行业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边纠结,一边探索。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