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保尔森基金会孙蕊:国际资本对中国绿色金融科技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时间:2021-06-21 22:47:38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保尔森基金会孙蕊:国际资本对中国绿色金融科技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6月18日,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了《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年)》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技术创新活力,为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金院院长马骏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各方面对绿色金融的关注度将进一步提高,在未来30年中,预计“碳中和”目标将带来数百万亿的绿色投资需求,为绿色金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此后,中国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呈现出稳健发展态势。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47万亿元和2.29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今年一季度,我国绿色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29万亿元和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17.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3.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7%。

面对巨大的绿色融资需求,马骏强调,中国绿色金融亟需进一步完善标准、披露体制、激励机制、产品以及方法和工具,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发展金融科技。

“过去,绿色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支持大型绿色基建,比如光伏、风能、地铁、轻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这些都是属于比较容易识别的绿色项目。但未来,越来越多的绿色金融业务需要支持绿色小微、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绿色建筑,要在计量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碳排放碳足迹的基础上开展。对这些主体、项目和产品进行绿色识别的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大数据、物联网、AI、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来为绿色金融赋能。”

北京绿金院ESG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嘉龙认为:“在30·60目标实现过程中,规避信贷资产的转型风险、实现绿色转型成为金融机构的迫切需求。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可以有效增强银行的绿色识别及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业务管理降本增效,并通过绿色金融数据和ESG信息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建议金融机构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转型模式。”

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根据从北京绿金院的工作调研,目前,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共有59家,其中,41家是以绿色金融为主业的金融科技公司,剩下18家是金融机构和金融投资集团下属的科技服务公司。

她指出,在这41家以服务于绿色金融为主业的金融科技公司中,有近四分之一是外商独资或者是合资。“这个数据表明,国际资本对中国绿色金融科技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

湖州:给中小微企业建ESG码

马俊强调,要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就需要更加精准的识别工具和方法。“如果无法有效识别的话,就会导致‘洗绿’的风险。一旦出现‘洗绿’,绿色金融市场可能会失去信誉,也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所谓“洗绿”,即一些投资者或者企业拿着比较便宜的绿色资金,从事非绿色项目,导致市场的声誉受损。

目前,中国的部分绿色金融试验区已经对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的场景融合进行了探索。在湖州,当地政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减少环境气候相关信息不对称,帮助绿色企业、项目与金融机构快速对接。

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黄丁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通过给每个中小微企业建立一个ESG码,企业主的绿色表现将能够被显现化,从而有效杜绝“洗绿”的行为。“我们还正在建金融碳数据中心或者碳核算的平台,把企业重点项目及碳排放的核算信息做一个整理共享,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此外,黄丁伟指出,金融科技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绿色建筑方面,我们现在有一个试运行平台,叫‘绿建通’。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对整个绿色建筑流程从设计到交付进行绿色打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能够对项目信息进行跟踪,比如有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在施工,有没有按照绿色建筑的材料标准进行安装,以及上新的装饰工艺有没有遵守相关程序。”

报告显示,自2018年底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注册中小微企业近3万余家,是2019年的两倍;帮助2万余家绿色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2000亿元,2020年同比增加了25%;为近90个项目和投资机构对接融资86.44亿元,2020年同比增加了30%。2020年,该平台还新增了信用担保和司法保障功能,并对企业ESG评级进行功能升级,并在国内其他地区成功复制推广。

报告称,金融科技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运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已经覆盖到绿色金融监管、绿色企业认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管理和运营、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细分领域,并开始在中国更多地区复制推广。

金融科技如何防止“洗绿”?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ESG研究总监韩晓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资产管理机构的角度来看,现在,ESG概念、绿色低碳概念在市场上非常火爆,相关主题产品层出不穷。但同时,也确实有投资者这些产品到底够不够绿提出一些疑问。

韩晓燕向本报记者指出,金融科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防止“洗绿”中发挥作用:一是在碳排放的计算和核算更好的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先决条件。二是在投资产品和组合层面进行公开披露,特别是定量的环境绩效披露。三是引入三方服务机构或者鉴定机构,对某些基金产品或者相关主题的资管产品进行见证和审计。四是出具是否符合ESG评估的标签和报告,在这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非常形成成熟的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韩晓燕认为,可以积极借鉴海外的做法。例如,在欧洲的很多市场上,都有针对基金产品的ESG认证和鉴定服务,这些鉴定机构是非政府的或者非常独立的三方机构,能够确保客观性和独立性。“它们可以根据整个产品的投资理念、投资范围、投资策略、选股标准、持仓结果来判断基金产品是否真正的践行了ESG或者绿色标准。”

韩晓燕补充道,在金融产品方面做ESG见证,其实不只是要定性的看产品材料中描述的投资理念、范围,还有选股的标准,这个部分其实是非常容易做到的,更需要重视的应该是定量指标的披露,例如组合层面的碳足迹,组合层面对绿色营收占比跟基准的对比情况,还有在时间上的需要序列表现,这些量化的指标能更加客观和精确地展示这个组合的最终绩效。

此外,韩晓燕指出,还应关注公司层面ESG投资制度和体系的建设情况,例如人员的匹配,投资流程中纳入ESG的体系化程度,包括有没有信息系统和金融科技的支持。在各方面定量和定性评估之中,金融科技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面对市场上大量涌现的新产品,一定会涉及海量的数据抓取和处理,人工是无法实现大范围覆盖,也没有办法做到客观和标准化。

绿色金融科技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正日益成为国际金融发展和治理过程中的焦点。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政策的落实,绿色金融科技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中国能否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

孙蕊向21记者强调,在发展绿色金融科技方面,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

“从政策支持角度来看,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的领导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出要推进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孙蕊说,“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前景非常巨大。”

但另一方面,孙蕊指出,目前在市场上尚缺少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领域具体政策指引,缺少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沙盒,同时,支持用于绿色金融的数据溯源性比较弱,质量不高。

从市场机遇的角度来看,孙蕊表示,中国拥有全球发展最快、体量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是为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良性结合,需要不断探索在多元化创新场景下的成功应用。在规模化、市场化的实践基础上,才能够充分体现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在增效、创新及复制推广方面的作用。

目前为止,孙蕊指出,绿色金融科技正在逐步延伸到ESG投资、碳交易、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农业、绿色REITs,包括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等多个创新业务领域和应用场景,未来还会在更多的场景当中发挥作用。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莹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