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破获制毒大案:相当于往西湖倒5克毒品,都能检测出来
今天,国际禁毒日。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182年后的今天,那段遭受侵略的耻辱历史已经过去,中国翻天覆地、换了人间。
但我们不能忘记,不能让后人又重蹈覆辙...拒绝毒品,抵制毒品,全民禁毒,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中国缉毒有多较真?今天,我们想分享一篇文章,这是我国禁毒科技快速发展并应用到实战领域的缩影,也是我国创造“无毒”国度的决心。
“这种精度相当于往杭州西湖里倒5克毒品都能被检测出来。”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杜明荦博士这样形容。
22日,国家毒品实验室北京、浙江、广东、四川、陕西分中心正式启用。记者来到位于广州的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探访了这里的情况。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电脑对仪器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6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鑫 摄整齐列装的各种专业仪器设备让人眼花缭乱,研究人员在仪器旁对广东省各地污水样品进行检测。
2020年起,这个实验室每个季度都会在广东188个污水处理厂同步采集污水样本进行独立检测,覆盖7800万常住人口。
“污水验毒技术是一项新的禁毒科技成果,应用的是痕量级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特点,能够准确测算出特定区域内滥用毒品的种类、消费量、吸毒人员规模等信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说,这可为区域禁毒工作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毒品监测手段。
污水从下水道到实验室,要经过同步取样、冷链运输、交接暂存、二次编码等环节,等到了检测人员手中时,已经是一瓶瓶“加密”密封的一次性塑料罐。
“这是为了保证样本检测程序的严密性、公正性。”杜明荦说,一瓶50毫升的污水经过过滤、萃取等多个环节,浓缩为0.2毫升的待检样品,放入一台精密仪器后就转化为电脑屏幕上的一条曲线。
“如果线条陡然增高,那就意味着一个数十万人的区域可能有人吸毒或者制毒。”杜明荦说,检测结果经过结合大数据讨论研判,会形成一份份毒情白皮书,成为各地缉毒警察的办案指南。
一滴污水看清“毒出没”,这是我国禁毒科技快速发展并应用到实战领域的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我国有吸毒人员180万名。多位禁毒工作者表示,随着新型毒品层出不穷、国际毒品渗透加剧、网络吸毒圈子兴起,加快禁毒科技创新应用势在必行。
2020年6月,广东江门市警方联合外省警力,在省外捣毁一处制毒工厂,缴获氯胺酮等制毒原料760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从警18年的广东恩平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卢祖钻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这宗制毒大案,线索竟来自他办公室10公里外取到的一瓶污水。
“我完全没想到‘一瓶污水’就能判断出一个城市的毒品状况。”卢祖钻说,“毒品犯罪越来越隐蔽,单靠人力很难发现,是污水验毒等新技术给了我们‘大海捞针’的能力。”
目前,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污水监测的毒品种类达31种,既包含海洛因、冰毒、K粉,也包含芬太尼、卡西酮等近年来滥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
除污水验毒外,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与国家科研单位、高校团队等开展科研合作,共同搭建纳米、光谱、质谱关键技术转化应用的工程平台,推动毒品治理方法手段不断革新。这是在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拍摄的一款手持式吸毒检测仪的工程样机(6月11日摄)。这款仪器可对唾液进行一分钟现场快检。新华社记者 毛鑫 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杨祥良举例说,他们与实验室合作开发出一款新型毒品应急筛查样机,仅取微量唾液就能在一分钟内查验出是否吸毒,未来即可运用在“毒驾”路检与应急筛查等活动中。
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副主任王煜凯说,分中心2021年已成功申报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这有助于参与国家、省级禁毒科技重大项目和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理毒品问题的驱动力,与社会各界一道共筑毒品防线。
广东省禁毒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禁毒部门将深入推动禁毒大数据与毒品实验技术有机结合,开展交叉信息研判、毒品溯源打击、毒情监测预警、吸毒人员管控等工作,推动禁毒工作向科技化、专业化、现代化更高水平发展。
有人为钱为瘾“销售”它
有人为国为民“销毁”它
在今天,我们不该忘记的,还有很多...
文章来源:新华社丨记者毛鑫 詹奕嘉
策划:广东共青团/广东公安/粤虎工作室
原标题:《广东破获制毒大案:相当于往西湖倒5克毒品,都能检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