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报
IDC
IDC,一个耳熟能详却又陌生的概念。事实上,我们每一次刷短视频、在移动支付上查看流水、在电商平台上购物,都离不开IDC的默默支持。同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产生的数据量巨大,IDC也为这些技术的应用落地奠定基础。目前,以IDC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基建”的坚实底座。
作为最早开展IDC类业务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凭借雄厚的云网资源和产业数字化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市场规模常年位居首位,是领跑行业的“常青树”。
百舸争流,运营商IDC独领风骚
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基于专业的设备、管理、应用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等服务。随着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全社会存储、计算的数据量出现爆发性增长,对IDC的需求急剧上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实现稳定高速的网络体验需满足接入带宽、电力供应、机房环境、监控运维等方面严苛而又综合的要求,一批专业化的IDC服务商应运而生。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IDC领域形成了“以运营商为主、第三方厂商为辅”的市场格局。根据中国信通院报告,2019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超过60%。其中中国电信IDC市场份额占比行业第一;第三方IDC服务商市场份额总体较小且较为分散。
(中国IDC行业企业市场份额情况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
相较于第三方服务商,运营商在IDC市场上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一方面,作为网络提供者,运营商在网络带宽、时延等方面存在先天优势;另一方面,由于IDC业务和网络连接业务存在天然的联动性,运营商可以采用云网融合方式服务客户。此外,经过多年的积累,运营商已经在IDC领域形成“安全、稳定”的品牌形象,对于在服务可靠性方面有较高要求的政企客户极具吸引力。
云网融合,中国电信的IDC基因
中国电信在IDC领域积淀深厚,是我国最早提供IDC类服务的运营商。IDC服务和网络质量密不可分,中国电信良好的网络质量一直是其IDC服务的“金字招牌”。早年在固网时代,大量头部互联网客户选择电信,便是看中其网络优势;而近年随着中国逐步进入“移动时代”、“云时代”后,中国电信率先提出“云网融合”的发展策略,以“云为核心,网随云动”的方式进行组网,为实现“2+4+31+X+O”的IDC资源全国布局“铺路架桥”,重构全国“信息高速公路网”。
由于各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成本及能源、冷源自然资源各不相同,为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中国电信采用“围绕核心,区域协调,云边分布、点线结合”的方式,打造“2+4+31+X+O”的大数据中心布局:既有位于内蒙古、贵州的10万+机架、100万+服务器规模的“超级航母”,也有离用户最近不超过1公里的综合接入局所,可满足用户从海量算力到超低时延等各种需求。
结合数据中心布局规划,中国电信构建全球领先的宽带互联网络和CN2-DCI精品专网,实现蒙贵园区、四大重点区域间及四大区域内部的扁平化组网,数据流动效率大幅提升,访问时延业界领先。此外,针对头部政企客户的高端需求,中国电信基于四区六轴多通道的光缆底座,建成全球最大的新一代ROADM全光2.0网络和国际领先的政企OTN精品网,覆盖主要IDC,为客户提供高速、低时延专网,满足差异化需求。
凭借在组网模式和精品网打造方面的优势,中国电信成功将全国IDC资源连接起来,全网调配、切片化运营,全方位支持客户业务运行。目前,中国电信已打造超过20个省级政务云、300个地市级政务云,超过1,000个智慧城市项目选择了中国电信的云网基础设施。而云网融合业务的增长又为IDC服务带来了新的需求,帮助中国电信巩固在IDC领域的领先地位。可以说,“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云网融合模式是中国电信作为运营商开展IDC业务最鲜明的特色,是中国IDC服务界“开山鼻祖”最深厚的基因。
地利之先,“近身”布局核心区位
时延,是评估IDC服务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从数据中心到客户的距离会显著影响网络时延,行业内通常认为IDC的有效辐射半径在300公里内。尤其是随着5G的发展,服务产业互联网的各类低时延、大带宽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对数据中心在部署时需更加贴近客户。此外,贴近客户布局方便客户实地走访,运维起来更加便捷。由于IDC的主要客户及互联网用户流量需求大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同时核心城市周边新建IDC项目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处于核心城市经济圈的数据中心通常被业界认为是“核心资产”。
得益于最早开展托管业务的先发优势,中国电信主动谋划,围绕核心经济圈布局了大量IDC资产。目前,中国电信约45万个机架中,近80%部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陕川渝4个重点区域。凭借低时延、稳定的服务质量,中国电信IDC吸引了大量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优质客户,全国平均机架利用率超过7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较高的上架率进一步摊低IDC运营的固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良性循环。
此外,中国电信盘活大量分布在城市、街道中的机房资源,构建了广泛分布、贴近用户的边缘数据中心和云节点。这些边缘节点能够满足用户低时延、数据本地化、安全性、差异化服务等需求。同时,利用云边协同优势,中国电信还可满足用户全国级大数据中心、离线计算、容灾备份、AI训练等业务需求,为客户提供云边协同的综合数字化解决方案。
绿色节能,网信央企的生态底色
在IDC行业中,电费是运营成本的主要构成,占比平均超过50%,合理控制运营过程中的电费成本是IDC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而降低非IT设备的用电就成为了降低电耗的重点。
在IDC行业中,常使用PUE(电能利用效率)这一指标衡量数据中心的能效。PUE的数值等于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反映了数据中心消耗的总电能中有多少应用到IT设备上。一般PUE值越低,数据中心的能效越高。国家对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效高度重视,在《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平均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PUE在1.4以下。
中国电信秉承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自觉以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建设运营IDC,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自2020年以来,中国电信新建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PUE均在1.3以下,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位于天津武清、即将一期投产的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占地达246亩,机架超过4万个,是京津冀地区目前在建最大的数据中心,全部投产后将有效满足京津冀地区持续增长的需求。建设过程中,中国电信综合应用自然冷却、间接蒸发冷却、热管背板、封闭冷/热通道及绿色供电等技术,同时利用余热进行办公区采暖,实现了1.25的年PUE值,位居行业领先水平。目前,中国电信已上线自主研发的智慧运营系统,在大规模应用新型节能节电技术后,新建数据中心每年节省电费数亿元。
当您阅读这篇文章时,在网页跳转、内容导入等功能实现的背后,便有若干IDC的默默支持。IDC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更是社会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而中国电信作为网信领域的老牌央企,有实力、有信心凭借IDC领域的优势,协同其他产业数字化业务共同发展壮大,与5G、云计算等业务深度结合,践行“云改数转”战略,助力数字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