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里程碑式的判例:Facebook反垄断案的裁决,及其对国内的影响

时间:2021-06-30 17:45:25 | 来源:财经自媒体

文/怪盗团团长裴培

来源: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

2021年6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D.C.)联邦法院对美国贸易委员会(FTC)以及46个州联合提出的对Facebook的反垄断诉讼做出了裁决:

46个州(除了阿拉巴马、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南达科他,其他所有州均参与了)的诉讼被全案驳回。

FTC的起诉状被驳回,但是全案仍可继续审理。FTC有30天的时间整理材料,提出新的起诉状。

简而言之,这是Facebook的重大胜利,但是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因为FTC在30天之内仍可卷土重来。我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判决:法官指出,这是自从二十多年前的美国诉微软案以来,美国联邦法院审理的又一起重要的反垄断诉讼。在欧美各界纷纷呼吁限制乃至拆分科技巨头的情况下,这个判决具备很高的指导意义。相信硅谷各大公司的法务人员已经把判决读过好几遍了。

对于国内正在进行的平台经济反垄断调查来说,FTC诉Facebook一案的判决也必将是一个重要参考。对于全世界各国来说,互联网平台经济都是一个新鲜事物,究竟什么算垄断、如何限制垄断,大家心里都没有很清晰的答案。现在,美国联邦法官对Facebook涉嫌垄断的问题写出了洋洋洒洒的53页判决,其中蕴含了很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知灼见。我相信,这份判决在国内肯定也会得到重视和参考。

虽然长达53页、充满复杂的法律术语,但是这份判决仍可称得上“文采飞扬”,让人读来很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本怪盗团昨晚读了一晚上,总算懂得了判决的基本精神。现在我们就尽量深入浅出地分析一下:FTC究竟对Facebook提出了什么指控?为什么败诉?对国内的指导意义又在哪里?

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美国最重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美国最重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二章对垄断的定义

FTC和46个州的起诉状,完全围绕着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二章进行,这也是美国执法部门在进行反垄断行动时最经常援引的法律。根据该法,任何公司或个人要被判定违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在某一市场具备垄断地位(Monopoly Power)。

以不正当手段,蓄意获取或维持垄断地位。

请注意,“具备垄断地位”这一事实并不违法,以不正当手段维持垄断地位才违法。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以及历史上的运气因素而获得并维持垄断地位,被视为合法行为。

美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在漫长的司法实践中,各级法官逐渐将“垄断地位”严格地区分为两个类型:“强制垄断”(Coercive Monopoly)以及“无罪垄断”(Innocent Monopoly);顾名思义,只有前者才算违法:

强制垄断的公司可以随意提高产品价格、随意做出经营决策,而完全不用担心消费者会被竞争对手吸引过去。这样的公司几乎不受市场竞争规律的限制,从而没有任何动力降低价格、做好服务。

无罪垄断的公司仍然受到市场竞争规律的限制,一旦做出了错误的经营决策就有可能失去垄断地位。这样的公司会千方百计地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格来留住消费者。

FTC的任务就是证明Facebook是一家“强制垄断”的公司:在某个市场具备垄断地位,不受市场竞争规律的限制,而且蓄意以不正当手段维持这种地位。

FTC的起诉状:如何证明Facebook的“垄断地位”

说实话,FTC的起诉状写得非常难看,缺乏最基本的专业性(各州的起诉状就更差了)。有可能它认为自己的获胜十拿九稳,没必要做什么认真准备?或者它认为官司会打很多年,这份起诉状就是意思一下罢了?

如果FTC真想打赢这场官司,它必须在起诉状当中做到如下三条:

指出Facebook具体属于哪一个市场。

证明Facebook在该市场具备垄断地位。

举出Facebook以不正当手段排除竞争对手的证据。

上述第一条,FTC完成的不错:它认为Facebook属于“个人社交网络”市场,就是人们以互动内容等方式与家人、朋友分享个人生活的平台市场。FTC坚持认为,“个人社交网络”既不包括LinkedIn这样的“专业社交网络”平台,也不包括YouTube、Twitter这样的公域属性较强的社交媒体平台。否则,Facebook完全可以宣称自己的竞争对手很多、实力很强,根本不可能具备垄断地位。有趣的是,FTC认为即时通信工具不属于“个人社交网络”,这好像与国内的认知不同——有人会认为微信不算社交网络吗?

对于FTC的上述观点,法官基本予以认可。他写道:“我可以理解,大多数人在Facebook上发的东西,可能不愿意发到LinkedIn或者YouTube上面。”所以,FTC算是通过了第一关,这也是它通过的唯一一关。

对于第二条,FTC交出的答卷可谓不及格:它反复强调“Facebook拥有个人社交网络市场60%以上的份额”,却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法官在判决中吐槽道:“FTC甚至没有举出任何数字或图表,只是不停地重复60%这个毫无证据的数字。”对此,法官决定不予采信,这就决定了起诉状被驳回的命运……

那么,FTC是否有可能提供更多证据,证明Facebook的市场份额确实超过了60%?对此,法官也做出了不厌其烦的指导:

不能以营业收入指标计算市场份额。因为Facebook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而它是与数以百计的互联网平台共享广告市场的。除非能证明Facebook把互联网广告市场也垄断了,否则营业收入指标没有意义。

不能以DAU/MAU等用户指标计算市场份额。因为一个用户往往会使用多个社交网络服务,每天登录Facebook的人很可能也会登录Google+,导致这种计算毫无意义。

可以以用户时长指标计算市场份额,但是难度很大。例如,FTC可以指出用户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同类平台上的时间之和。问题在于,用户在Facebook上不仅会社交,也会看文章、看视频,必须把这些“非社交”的内容消耗时长给剥离出来,才能构成公允的证据。

法官还进一步指出:即便FTC证明了Facebook拥有个人社交网络市场60%以上的份额,那也不一定构成垄断地位;它还需要证明,这个市场的竞争壁垒很高,任何人都不可能随意进入。Facebook到底建立了什么样的竞争壁垒——技术、资金还是网络效应?这些都需要控方举证说明,不能假设“这些都是常识”。

其实,判决书写到这里已经够了,因为起诉状已经被驳回。然而,法官还是非常良心地多写了几大段:如果FTC能够证明Facebook拥有“垄断地位”,那么是否能证明后者利用不正当手段排除了竞争?在我看来,这几大段是整个判决书的精华,下面继续深入分析。

2019年11月,Facebook管理层访问白宫2019年11月,Facebook管理层访问白宫

Facebook API:“任何公司都没有义务帮助竞争对手”

FTC在起诉状中列举了Facebook的三起“排除竞争行为”,可以分为两组:

Facebook于2010年和2014年先后收购了Instagram和Whatsapp,其决策不是基于正常商业逻辑,而是害怕它们被竞争对手买下,从而威胁自身的垄断地位。

Facebook对第三方开发商提供了API(应用程序接口),允许它们接入并使用自己的部分功能和数据;但是,它拒绝对竞争对手开放API,并且禁止第三方利用Facebook API去推广竞争对手的产品。

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对上述第一组指控持保留态度,认为可以留到今后探讨(取决于FTC的后续举动);对于第二组指控则持否定态度,认为Facebook的行为在任何层面上都没有违法嫌疑。

法官对这一段的分析非常精彩(见判决书第33-36页):哪怕Facebook真是一个垄断者,它仍然有权参与市场竞争,它没有任何义务帮助竞争对手。如果竞争对手开发了一个与Facebook功能类似的APP,而Facebook愿意对它开放数据,无疑会大大加快这个APP的成长——可是Facebook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FTC在起诉状中举例称,内容社交平台Path的用户增速一度很快,可是一旦Facebook禁止它使用自己的API(主要是账户登录和寻找好友功能),增速就一下子掉到了零。对于这个“证据”,法官不无讥讽地评论:任何公司不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吗?哪怕Facebook是垄断者,它就不配保护自己的核心地盘吗?

有一些舆论认为,Facebook提供的是类似“水电煤”这样的信息基础设施,带有巨大的外部性,所以没有资格拒绝向竞争对手提供服务。对此,法官毫不留情地反驳:“这种观点会使得今后的公司丧失建立基础设施的动力,因为它们知道自己将被迫对竞争对手开放基础设施。”这句话实在太精彩了,我看到时不由拍案叫绝!

在洋洋洒洒、毫无重点的起诉状中,FTC还提出,Facebook在对竞争对手提出“排他条款”:如果希望接入Facebook API,无论是作为独立APP还是小程序,都不应提供与Facebook竞争的功能,也不得将Facebook的数据传递给竞争对手;只有在同意上述条件的情况下,API才对它们开放。FTC认为这是“二选一”性质的霸王条款,证明了Facebook的“强制垄断”性。

法官再次驳斥:Facebook只是禁止第三方使用自己的数据去帮助竞争对手,没有禁止第三方为竞争对手开发类似产品。例如,一个开发商完全可以为Facebook和Google+同时开发小程序,只要两者的数据不互通即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Facebook给那些与竞争对手做生意的第三方“穿小鞋”。

那么,究竟什么行为才构成“排他性条款”(或“二选一”)呢?法官指出,只有禁,止自己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做生意,才构成“二选一”。例如,一家报纸为了抢夺广告市场份额,就禁止广告主去同城的电台投放广告,否则就不接它们的广告,这就是典型的“二选一”。不过,该报纸完全可以拒绝为这家电台打广告,因为两者是竞争关系。简而言之,限制竞争对手不是“二选一”,限制合作伙伴才是“二选一”。

讽刺的是,2018年底,Facebook已经废除了“不对直接竞争对手开放API”的规定。从那时起,哪怕你经营一个与Facebook完全一样的APP,仍然可以通过API读取前者的账户和好友信息(小程序仍然存在限制)。FTC坚持认为,这只是反垄断压力之下的权宜之计,只要风头过去,Facebook又会故态复萌。法官则认为,无论Facebook会不会故态复萌,这件事情反正不违法……

扎克伯格这几天应该可以好好睡觉了扎克伯格这几天应该可以好好睡觉了

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不排除违法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FTC对Facebook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构成“排除竞争行为”的指控,法官认为合理性更大一点。虽然这两个平台不是Facebook的直接竞争对手,但是有可能发展到威胁Facebook大本营的地步,尤其是有可能被更大的公司收购以对付Facebook。

FTC指出:在面临来自Instagram和WhatsApp的威胁时,Facebook想的不是如何开发更好的产品(其实想过,可惜失败了),而是收购对手以消除竞争压力。电子邮件显示,Facebook管理层对于收购Instagram感到如释重负,认为自己从此掌握了图片社交市场的统治地位。在收购WhatsApp之后,Facebook特别注意不为它开发与Facebook重叠的功能,从而把这两个平台的定位分开。有证据显示,Facebook还企图收购Twitter等社交媒体,只是没有成功。

针对上述指控,Facebook的回答是:这些收购都获得过FTC的审批许可,如果违法的话,FTC早干嘛去了?它们发生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FTC不具备对它们发起违法指控的权力。

在这个问题上,法官站在了Facebook的对立面。他指出:反垄断法律对于“收购”的界定,不仅局限于合并行为本身,还包括合并之后的运营环节。在被Facebook收购之后,Instagram和WhatsApp仍然在运营,构成了一个庞大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所以“收购”行为是一直在持续的。所以,Facebook不能以年代久远为理由拒绝指控——要知道,美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对半个世纪前发生的并购进行审查的先例。

FTC认为,如果Facebook的一系列收购行为被判定合法,则将构成一个危险的先例:任何科技巨头在面临新产品、新模式的竞争时,都可以砸钱把竞争对手收购了事,从而在实质上排除一切新进入者。争议的焦点在于,收购的动力到底是不是正常的(非垄断的)商业逻辑?收购行为是否有效地限制了竞争?这都是很难证明的问题。所以,在这份判决中,法官没有过多地予以评论。

如果FTC能在30天之内整理出一份更专业的起诉状、证明Facebook具备垄断地位,那么双方争议的焦点将在于对Instagram和WhatsApp的收购是否合法。FTC将会要求巨额罚款、分拆或出售上述两个应用,那无疑是Facebook难以承受的。因此,在起诉状被驳回之后,Facebook的股价并没有大涨,市场显然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美国镀金时代讽刺托拉斯的最著名的一幅漫画美国镀金时代讽刺托拉斯的最著名的一幅漫画

Facebook诉讼对国内平台经济反垄断的指导意义

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对反垄断也是最近半年才开始研究,但是看到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的53页判决,还是会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它不但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且对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个人认为,对于国内正在进行的平台经济反垄断调查,以及对于互联网巨头下一步的战略决策,这份判决将具备下列深远意义:

首先,由于互联网各个细分市场的复杂性,用营业收入去判断市场份额,可能不是通用的最优选择。有些平台的收入可能很高,但是没有垄断能力;有些平台可能没多少收入,却具备着垄断能力。根据用户时长去判断,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备选方案,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电商平台而言,GMV是不是一个更好的判断标准?对于内容平台而言,内容生产者人数、用户打开频次占比是不是一个更好的判断标准?一切仍需要在实践中解决。

其次,任何公司(无论是否处于垄断地位)都没有帮助竞争对手的义务,哪怕它经营着所谓“信息基础设施”。例如,如果竞争对手气势汹汹地要颠覆微信,腾讯是没有义务为它提供便利的;如果竞争对手明确地与淘宝形成了替代关系,那么阿里也有理由不与它进行商业合作。尤其是平台经营者保护自身数据的行为,完全合理合法,而竞争对手或第三方并不天然具备利用这些数据的权利(除非平台经营者许可)。

再次,通过收购维护市场地位或进入新市场,很可能被判定为“排除竞争行为”,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Facebook发生在2010年和2014年的并购行为直到现在还被FTC揪住不放,可以想象更晚近的并购行为会受到多么严厉的审核。以前,各国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巨头的并购审核都太宽松了,现在变成了能严则严。监管部门最担心的,是互联网巨头把并购作为增长的主要手段,以资本运作代替产品和服务的迭代,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丧失活力。

我期盼着在30天内,FTC拿出一份新的起诉状,使得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有机会对Facebook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的行为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如果这两起并购被判合法,那么互联网巨头至少还是有资本运作的自由空间的;如果被判违法,那么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外延增长的道路,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被关闭。包括那些尚未上市的新兴平台公司,今后想在钱烧完之后与竞争对手合并从而称霸市场,恐怕就是“此路不通”了。

当然,整份判决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句:“任何公司(哪怕是垄断者)都没有帮助竞争对手的义务,竞争对手也不应该期待这种事情发生。”这个观点符合人们最朴素的逻辑,也为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划定了一条最基本的界限——竞争还是要有的,正常的竞争不会被禁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