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邮电报
中国电信博物馆里有这样一组珍贵的照片,记录着中美邦交史上的重要一刻,也见证了我国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起步。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夕,周恩来总理对尼克松访华的通信需求规定了“对总统的通信予以保证,对新闻报道尽可能满足需要”的原则。但是,当时北京通信网络能力不足,随行的美国新闻机构根本无法在驻地将拍摄的照片传回美国,需要中方的通信保障人员取了照片,送到北京电报大楼的传真室,才能传到美国。美国方面了解到中国国际通信的条件后,提出自带卫星通信地球站解决尼克松与美国的通信问题。
接到美方的请求后,周恩来总理决定原则同意美方的要求,并要美国方面帮助租用一颗通讯卫星,在转播技术方面也请美方协助。
外交部熊向晖向美方转达了周恩来的决定。美方听了,认为租用通讯卫星的经费可能高达一百万美元,中国政府不必花钱租用,因为美方已经准备了供美国记者使用的通讯卫星,只要求中方在北京、上海等地修建地球站即可,费用由美国承担。熊向晖听后,立即表示修建地球站的费用由中国政府支付,只要美方技术协助,租用通讯卫星一事,再作考虑。熊向晖之所以这样表示,是想为中方节省一百万美元租金。
不料周恩来听了汇报后,马上批评熊向晖,他说:这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涉及我国主权的问题,在主权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为了维护主权,同时又圆满地解决卫星租用的问题,周恩来让熊向晖向美方转告三点:第一,请美方负责为中国政府租用一颗通讯卫星;第二,在租用期间,这颗卫星的所有权属于中国政府,美国方面事先向中国政府申请使用权,中国政府将予同意,中国政府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第三,租用费和使用费都要合理。三点“约法”既维护了我国主权,又解决了通信需求问题。美方代表听了以后表示印象深刻,并同意了我方要求。
1972年2月1日至3月2日,为保障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的通信,我国租用美国的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先后在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建立了两座临时卫星通信地球站,开通了中美之间的直达无线电报、电话和传真电路。1972年2月21日,“空军一号”专机载着美国总统尼克松安全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前往迎接。当两位巨人之手“历史性的一握”,北京的卫星系统迅速将电视图像、照片、传真、新闻报道传遍全球。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卫星通信。
从此,我国电信部门按照相关领导作出的“改变我国通信设备落后状况,建立我们自己的永久性的卫星地球站”的指示,开始了大规模的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1973年7月4日,北京1号卫星通信地球站正式开通,通过太平洋上空卫星开通国际业务。
编辑:闫瑾梁晨
监制:夏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