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黑黄金” ,被中国“啃”下了

时间:2021-07-07 20:45:2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黑黄金” ,被中国“啃”下了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左雨晴)钓鱼发烧友手中的钓鱼竿,高尔夫球场上挥舞的球杆……这些看似普通的运动器材,其制作材料是被誉为“黑黄金” 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大丝束碳纤维,但中国却长期依赖进口。如今,中国打破了这一技术壁垒,大丝束碳纤维也正走入量产。

2020年进博会上的“黄金超跑”,这是一款全碳纤维量产超跑。中新社 康玉湛 摄。

“这是中国要不到、买不来的独门绝技。”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向中新网表示。

新材料之王,强度是钢的7倍至9倍

碳纤维是指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高性能纤维,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越的综合性能,被称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

碳纤维原丝集束在一起,形成性能不同的碳纤维丝束。在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0.1万根-1.2万根之间的,称为小丝束碳纤维;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

“48K大丝束碳纤维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50,密度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倍至9倍。”

黄翔宇告诉中新网,大丝束碳纤维的最大优势,就是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让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碳纤维的优质产品。

目前,大丝束碳纤维在交通运输、能源、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工业制造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既有像钓鱼竿、羽毛球拍这样的体育用品,也涉及飞机部件、轨道交通原材料、车身等高端制造领域,是名副其实的“黑黄金”。

《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截图。《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截图。

“黑黄金”长期被国外垄断

《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大丝束碳纤维占全球碳纤维需求的42.2%;到了2020年,该比例已提升到了48.3%。大丝束碳纤维的市场需求正在迅速扩张。

然而面对加速扩张的市场份额,世界碳纤维的生产却主要集中少数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森严。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其“三巨头”——东丽、东邦、三菱丽阳,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PAN基碳纤维市场份额。日本东丽更是全球碳纤维生产第一大公司,其碳纤维产品覆盖了从小丝束至大丝束全系列范围,并正持续扩大大丝束碳纤维的产能。

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美国赫氏则占据了绝对优势,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8%。德国西格里、日本三菱丽阳共同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其余企业只有2%。

资料图:碳纤维无人机。资料图:碳纤维无人机。

中国打破技术垄断,实现量产

尽管中国对碳纤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如今大国外垄断的局面,正被中国龙头企业一步步打破。

上海石化是国内较早研发碳纤维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企业。为提高原丝产能并实现大丝束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降低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2021年1月,国内首个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该公司开工建设。据介绍,该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中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

黄翔宇告诉中新网,中国碳纤维的发展,一开始沿用日本的小丝束碳纤维技术路线,所以整个研究方向是怎么做好小丝束。而大丝束碳纤维的研发思路跟小丝束是不一样的,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也不一样。

“从12K小丝束到48K大丝束,并不是把喷丝口数量从1.2万个放大到4.8万个这么简单,中间要走过一条十分艰难的攻关之路。从12K到48K,生产过程中氧化碳化放热反应的放热量是巨大的增加,而核心技术就是怎么把这个放热量控制住。”他表示。

资料图: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生产车间。资料图: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生产车间。

国产“黑黄金”自由,有何意义?

碳纤维技术的发展,关键是在大规模的应用上发挥作用。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总经理林生兵向中新网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发展风力发电、氢气存储、汽车轻量化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碳纤维。如果没有自主研发的大丝束碳纤维,新能源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

“比如风电叶片,它用的都是大丝束碳纤维。这些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都没有,都是靠国外进口的,不仅成本过高,而且我们的进口还受到控制,这就造成了这些新能源产业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局面,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生活中,我们很多物品都用到了“黑黄金”,现在你知道了吗?(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