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和府捞面凭什么可以这么值钱,以及它带来的投资启示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深潜atom,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图虫。看到和府捞面融资8个亿的信息后,我陷入了沉思——和府捞面为什么这么值钱?原因是我前不久看到兰州拉面成了资本的新晋宠儿时,还在感慨资本已经“卷”的不成样了。
但2021年7月8日,和府捞面拿下的近8亿元E轮融资,堪称今年以来,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
一时间,我觉得事情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本轮投资由CMC资本领投,新股东众为资本、老股东腾讯投资、Longfor Capital跟投。投资人都是猴精猴精的,思考清楚他们的投资逻辑,才能明白这一轮热度,到底在炒什么。
01
大市场&小品牌的门类,
是资本感兴趣的
可以不武断地讲,任何一个流行于大众视野内的“国产星巴克”、“国产麦当劳”的故事,基本都是扯淡的,它们都是资本预留给媒体传播使用的。就像文艺青年的鼻祖罗永浩老师在最近一次访谈中揭秘的,他从年轻的时候,就赚钱能力格外突出,投资人之所以接二连三的投他,无疑是看中了他的赚钱能力、能成事的能力,而不是什么理想主义。因为他觉得他的粉丝在他每次转身赚钱的关口,没有他想得开,这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
就像投资人看中的是老罗的赚钱能力,和府捞面能斩获这么高的估值,核心当然还是在于它的盈利能力,以及在一线城市成功的品牌策略。这两点,就足以支撑它可以讲二线城市下沉的故事。
就像“刚需”被鼓动起来的年月,无论一个楼盘叫“莱茵小镇”,还是“东方巴黎”,买它的人买的都不是这个名字,或者这个名字背后的内涵和外延——本来也没有,大家买的还是配套、区位和升值空间(趋势),整个决策过程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模型,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付得起首付。
投资人选择项目,也对这个逻辑心知肚明。饭统戴老板在总结奶茶这门生意的时候,提供的范式很有价值——“大市场&小品牌”,这种类目很受投资人喜欢,因为产品已经根植于市场了,用户基础也在那里。比如面食这个行业,用户基础不需要过多论证,但在一二线城市,面食作为一种白领午餐、晚餐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参差不齐。整个行业更多的还是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存在。
对于这种业态,资本进入就有极大的重塑的空间。你在外面看热闹,觉得资本内卷到无以复加了,其实并不是。面食业态从家庭作坊进化到现代化生产,这是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甚至组织方式的质的迭代和进化。
而且,用户认知已经建立了,在品牌的建立中,你只需要把等号另一边的“所指”建构起来就行。品牌不单单是大销量、大流量的大logo,而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是内涵和外延的无延时传递和转换。
02
资本在意的是赛道头部
我跟做投资的哥们唠了半天,他直白的跟我讲,虽然那些媒体故事没有投资人信,但是投资人还是认“赛道”的。比如最近上市就暴涨650%的 “普普文化”,很多人惊叹从来没听过,凭什么涨这么夸张,其实核心就是“中国嘻哈第一股”这个卡位,因为在这条赛道上,它是头部。
具体到和府捞面,它也正是面食餐饮这条赛道的头部。所以现在回头去看兰州牛肉面为什么突然火了,突然开始有资本追着投了,那是因为既然和府捞面是头部,那么紧跟着它成为这条赛道的第二名,也没什么不好。
和府捞面被资本认可,最核心的还是在于其模式和盈利能力。在投中网的采访中和府捞面透露,经过多年的标准化框架打磨,和府可以做到基层员工培训一天即可上岗。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捞面在全国门店总数已经突破340家,并且和府捞面已经连续多年保持营收50%以上增长。目前在300多家的情况下,单店盈利能力稳定,平均营业额可以达到55万元/月,坪效4800元/月,人效5.5万/月,客单价45元,为行业头部水平。如今和府的日销售已突破15万碗面,年服务大于5000万人次。
这就说明,和府捞面具有很强的标准化能力,员工培训一天即可上岗,满足了批量规模化复制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这些盈利数据,很有说服力。那么在一线二线城市取得成功后,这个模型已经不需要被过分的论证了。
餐饮这个千百年来强调手作的行业,正在迎来新的转机。它的前端更加注重用餐的体验和环境,它的后端更加在于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而规模化效应则更加有利于品牌溢价。
和府捞面目前的成功,带来了另一种启示:前些年轰轰烈烈的O2O大战和外卖大战,争夺的似乎只是最显性的用户和流量。但这种竞争,带来的资源损耗和浪费,应该得到清晰的估量。和府成立迄今9年时间,也刚好经历了这一波硝烟。跨越硝烟,互联网和资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早的发现类似和府的业态,并尽早进入。比如美团,借鉴和府的模式和思路,投资餐饮可能是最有优势的,这样也能缓解平台经济被诟病最多的对外卖员的抽成。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