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楼市半年考:房价转为“稳中有落”,投资端热度不减或支撑下半年销售
2021年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场市场升温与调控“维稳”的双重变奏。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1-6月的楼市相关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三成,销售额同比增长近四成,继续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受此影响,房地产投资、开竣工、资金来源等指标继续保持不错的增速。
上半年的市场热度,是由去年年末的学区房升温而引发。到今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因一二手房价格倒挂而出现非理性升温。此后,一系列调控政策推出,市场再度恢复平稳,房价也逐渐回归理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读,今年6月,70大中城市房价涨幅由此前的“稳中有升”、“趋稳”,变为“稳中有落”。
在此过程中,市场预期也逐步回调。多数机构认为,随着信贷环境的收紧,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正在回调,下半年的市场将继续趋于理性,房价涨幅有望继续收窄。
销售向好的三个原因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86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7%;比2019年1—6月份增长17.0%,两年平均增长8.1%。商品房销售额92931亿元,增长38.9%;比2019年1—6月份增长31.4%,两年平均增长14.7%。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交易热度,不仅月度交易规模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市场预期也颇为高涨。在部分东部城市,消费者一度出现恐慌性入市,并引发市场乱象。整个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创同期历史新高。
中原地产指出,有三个原因促成这一现象:第一,信贷整体宽松,2021年1-6月,居民户中长期信贷数据刷新历史记录。第二,因一二手房价倒挂,部分城市出现了“打新潮”,刺激了市场需求。第三,疫情后,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加之海外投资锐减,资金回流,使市场需求进一步累积。
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仍是热度最高的区域,上半年销售面积增速均超过30%,销售金额增速均超过40%。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销售面积增速均在20%以下。
销售向好,也使得其他指标保持较好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2179亿元,同比增长15.0%,近两年平均增长8.2%。房屋施工面积和开竣工面积均保持正增长。
多数机构认为,投资端的热度不减,与热点城市的“两集中”供地政策有关。从今年4月开始,22个热点城市先后实施土地集中公告和集中出让,并对整体土地市场的热度带来刺激。按照现有的开发周期,首批土地有望在年内形成销售业绩,因此开发商的拿地和投资热情颇高,这既刺激了新开工、投资两项指标的提升,也有望支撑下半年的销售。
多数机构认为,全年来看,今年房地产销售规模很可能再度创下历史新高,并有望向20万亿的规模发起冲击。
在资金端,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2898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受销售向好的影响,“定金及预收款”增幅高达49.7%。
从“趋稳”到“稳中有落”
虽然上半年交易热度颇高,但为维持市场稳定,调控政策也在不断落地。
据中原地产的统计,今年上半年,监管层和各地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达到286次,其中以住建部约谈、整顿中介、限制二手房定价、经营贷、土地供应、鼓励租赁、打击炒作学区房为主。
6月是政策发布的最密集阶段。贝壳研究院统计显示,6月无锡、天津、青岛、广州、海南、北京、哈尔滨、长春、南昌、苏州、南宁、成都、深圳、湖州、绍兴共15城发布20次房产调控政策。
与此同时,在各种原因影响下,信贷环境也有所收紧。前述机构监测的72城房贷利率显示,6月首套房贷款利率为5.52%,二套房贷款利率为5.77%,分别较1月上浮23和21个基点;6月72城房贷平均放款周期为50天,较5月延长2天。
这些政策不仅对销售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也开始影响到市场预期。按照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的观点,市场整体预期正在回调,购房者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
因此,临近年中之时,市场终于趋于平稳。具体体现在,虽然交易量仍维持高位,但房价涨幅明显收窄。
统计局发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6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三线城市新房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涨幅均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房价格方面,各能级城市维持持平和微涨状态。
从国家统计局对房价的解读中,不难看出变化的趋势。今年一季度,70大中城市价格涨幅还处于“有升有降”的状态。到第二季度,涨幅分别为“稳中有升”、“趋稳”和“稳中有落”。
华东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各项调控政策带来的资金压力,加上“限价令”的限制,涨价空间基本被堵死,相反,上半年已有不少企业实施降价促销。如果资金链继续承压,“以价换量”的情况还会继续。
许小乐认为,这种情况应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政策环境仍然从紧,局部新房市场热度较高的城市可能收紧调控,如调整二手房指导价等。另一方面,信贷环境收紧,预计整体预期还将进一步回调。他表示,预计市场将进一步趋于理性,后期房价整体涨幅也会继续收窄。
(作者:张敏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