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色觉异常者的“隐身之难”:我们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红绿灯看得清吗?”
这或许会是色觉异常者交际时印象最深的话语。“色觉异常”,是指患者无法正确感知、区分部分或全部颜色,俗称“色盲”“色弱”。在色觉异常者的自述中,遭遇同学们对分辨颜色的调侃、玩笑不可避免。这种玩笑有时暗含歧视的意味,敲打着这个并不少数的群体。
已经过去的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人们常会关注白内障、青光眼等重大眼科疾病,但对色觉异常似乎并不在意。不过,据2002年出版的第五版《俞自萍色觉检查图》,我国男性先天性色盲的发生率,约为4.71±0.074%,女性约为0.67±0.036%。换而言之,每二百人中,就可能有5人存在先天性色盲。
我们爬取了知乎、百度贴吧“色盲吧”、B站“色盲”相关视频上的色觉异常者自述,来关注他们在偏见与歧视之中隐匿的不便。
01色“盲”:被混淆的色觉异常程度界定
医学上认为,色觉异常多是由于先天性遗传造成的,后天性的色觉异常在我们的生活中相对少见,因此大部分患者从出生之日起就被迫戴上了“有色眼镜”。
人体的视网膜中存在一类名为视锥细胞的感光细胞,负责感知强光和颜色。L型、M型和S型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对应感知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线。一旦某类视锥细胞上的感官色素缺失,人眼对特定颜色的敏感度便会下降,进而导致色觉异常。
尽管色觉异常者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低于常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眼中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按照视锥细胞的类型差异,色觉异常可以分为红色色觉异常、绿色色觉异常、蓝黄色觉异常或全色觉异常,其中仅能分清“黑白灰”三色的全色觉异常者在全球只有不到0.0001%的人口。而人们熟知的“红绿色盲”,也并不意味着“红绿不分”。事实上这只是对“红色盲”与“绿色盲”的总称。
与此同时,色觉异常同人们熟悉的“近视”一样,也存在程度差异。按照视锥细胞缺失程度的不同,色觉异常被分为了色盲(色觉异常Ⅰ/Ⅱ级)和色弱(色觉异常Ⅲ/Ⅳ级),二者较难予以清晰的界定。因此,日常生活中,“红色盲”和“绿色盲”也可能可以分清红绿灯,只是其眼中的色彩与常人有所差异。
但在现实中,一个“盲”字,多年来塑造了公众的刻板印象。知乎用户“Minnie”回忆,小学体检时,她久未看出色觉检测图上的数字,检测医生与周遭同学的窃窃私语,让她觉得“自己得了绝症”。
在这种隐匿的背后,我国色觉异常者被“一刀切”式地设置了大学专业选择、就业、考取驾照等限制。在互联网社区中,可以看到色觉异常者对我国现行色觉检测制度的批评:我国长期沿用俞自萍改编的石原氏色盲检测图,在这一检测标准下,不少自觉生活无碍的色觉异常者不得不遭受种种政策限制。于是,建议国家对色盲、色弱进行精细划分的呼声屡见不鲜。
知乎上有人问:“色弱对生活影响大吗?”“色弱对生活没啥影响,却在我生命的节点中改变了人生轨迹。”知乎用户“张旭宇”于2016年9月6日敲下这个句子。
02影响:人生道路的重要拐点
对于色觉异常者而言,体检成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升学考试前的体检,是大多数患者发觉自己色觉异常的起始点。
我们所爬取的数据显示,62%的患者最初确认自己的色觉异常症状,是在高考前的例行体检。其次,是小学及以前的体检,占比17%。在初中体检发觉自己色觉异常的患者则为12%,也有一定数量。对于这些正值年少求学时期的孩子们,被体检检测为色觉异常,或许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打击。
面对这种打击,超过48%的患者产生了“质疑”与“愤怒”的心态。有患者初中体检为红绿色弱,高考体检时变成红色色盲,到驾考体检时,又被测为绿色色盲。类似的案例在自述中并不少见,确诊结果也受到质疑——这种左右摇摆的检测标准是否科学?凭什么他们只是因为“看不出色觉检测卡上的数字或动物”就被迫戴上了诸多枷锁?
在多数患者看来,这样的疑问不无道理。一位匿名用户在自述里表示,“时至今日,除非站在体检室的色盲检查图前,我不会想起我是色盲这件事。”
根据数据,82.2%的患者认为色觉异常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影响并不明显。这部分群体受到的生活影响大多具体而微。有的患者玩不了祖玛、消灭星星等色彩消除类游戏,有的则会分不清课程教学PPT上细密的红字与黑字。
不过,在此类患者的表述中,积极或中立的词语占据主要地位。他们对于这样的困扰大多都是“一笑而过”,以过来者的口吻去回顾过去的“趣味”生活。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几乎没有患者提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分不清红绿灯。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色觉异常者在人生发展中遭遇的诸多限制。即使他们对检测标准的科学与否有所质疑,但也几乎得不到回复,只能落于空处。而质疑之后,更现实的问题随之而来:我国规定,色盲、色弱分别有着限制报考的专业;过了专业这一关,仍有驾照考取、就业等限制。
在高考前才知道自己存在色觉异常的同学,不仅要承受这一打击,而且需要面临更残酷的状况:如果自己立志报考的专业有着色觉限制,即使分数达标,自己也极有可能被院校退档。
2016年,因色弱问题,河南考生宋奕辰被天津中医药大学退档。他虽然考出超过河南省理科高考一本线87分的好成绩,但仍不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医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患有“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的考生,“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其中便包括医学类专业。
患者自述里,也不乏立志报考医学、化学等专业的同学因色觉异常而被迫放弃。他们早早坚定自己的理想,最终却只能败退在现实的紧箍之前。更极端的情况里,有患者从此一蹶不振,浑浑噩噩地度过了高考与随后的大学生活,至今仍生活在遗憾之中。
“求学”、“就业”、“驾照考取”是色觉异常患者心中的三座大山。他们求学路不顺,工作选择上也要面对或显或隐的限制。有硬性色觉要求的职业不会考虑色觉异常者,而某些岗位看似没有色觉限制,却也隐隐有着一道准入门槛。
2011年12月14日,湖南一考生向法院起诉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尽管该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总分排名第一,且招聘单位并无明文规定的色觉异常限制,但其最终仍因色盲被拒绝录取。这起诉讼被称为我国“公务员色盲歧视第一案”,在2012年8月6日第二次开庭审理中,法庭宣判驳回原告请求。在百度贴吧“色盲吧”“色弱吧”中,这一案件口口相传。职场中隐性、钝痛的就业歧视,向那些尚未步入社会的色觉异常者,微微显露了其冷酷的一面。
色觉异常者考取驾照,又是一笔糊涂账。患者自述里,有人经历了极不走心的体检,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有人反复强调自己只是色弱,出行毫无问题,还是被取消了考取驾照的资格。不过,即使各地驾校、体检单位情况不一,这道隐而待发的红线仍然令色觉异常者们提心吊胆。
03检测:“异类”身份下的歧视与逃避
目前,假同色表检查法仍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色觉检测机制。
在假同色表检查法中,检测对象需要观看特定的图片,并指出其中由色彩明暗程度相同而颜色不同的圆点或色块组成的数字、字母或图案。因为色觉异常者是由色彩的亮度(即明暗程度)辨别颜色,由此假同色表检查法可以对人群中的色觉异常者进行区分。我国尚未出现统一发行使用的色盲检查本,地方医院多用俞自萍色盲检查本,也有王克长、李春慧、汪芳润等不同版本。
学校统一组织的体检,或许是大部分人仅有的接触色觉检查本的机会。对正常人而言,色觉检测耗时不长,可以轻松通过,日后再回想,可能只剩下一个淡影。但大多数色觉异常者的体检经历并不愉快,甚至带来了许多煎熬、难堪的体验。在那个并不漫长的时刻,他们集中感受着种种恶意、嘲笑与歧视。
他们的记忆里,常常有着检测医生的异样目光与同学们的窃窃私语。
一位匿名用户感叹:“小孩子的冷漠其实是很可怕的,他们只会意识到你跟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欺负你,认识到不正常就足够了,不可能会理解的,各种捉弄和恶作剧,习惯就好了。”她在小学便被检测为色盲,每次同学们的嘲讽与讥笑都让她感到痛苦与难堪,她感到她们之间逐渐生成了一种泾渭分明的界限。而她顺从着这一变化,几乎切断了与同学的交往。
在孩子们的心中,色盲,是缺陷,是“异类”的身份标识。他们好奇的追问与窥探,往往让被检测为色盲的患者更为紧张与难过。有的患者在被围观时会默默提出:“色盲不等于瞎子。”但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转瞬间就会被朋友们的嘲弄与玩笑所淹没。
在高考体检前被确诊为色觉异常的患者,同样需要面对同学异样的目光。随着心智与学识的成长,他们的同学、朋友也许能收敛起嘲笑,但关于颜色分辨的调侃话语仍能让患者感到“自己是人群中的异类”。一位知乎匿名用户言辞激烈地表示:“有同学几年来一直问(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好像看到外星人一样觉得很神奇,这种同学断了吧呵呵,真想打死他们。”
同样糟糕的体验来自负责色觉检测的医生。
色觉异常者广泛吐槽的,是检测医生表现出的不耐烦与“优越感”。当患者因无法分辨数字、图案而着急时,有些医生不耐烦地多次催促。而在医生收获一个“错误”的答案之后,他们又可能表露出看待残疾人般的优越感,或是言语挤兑、嘲笑。而遇到检测医生草草了事,随手写下“色盲”评语的情况,部分先前被确认为“色弱”的患者也会大为恼怒:作为专业人士的检测医生既不专业,又不负责,如此轻率地做出了一个可能影响某个人一生的判断。
目前,医学界尚未出现先天性色觉异常的科学医治方法。为了回避体检时的不适以及未来发展的限制,色觉异常患者也会采取某些手段来通过色觉检查。
在百度贴吧“色盲吧”的2540条主题帖中,我们统计了吧友“混过”色觉检测的方式。
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背图,其占比为71.69%。在“色盲吧”吧友看来,背图的方式是通过检查的“正道”。我国采用的色觉检测本种类并不多,他们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其中所有图片的“正确答案”生生背下来,等到正式体检时再通过记忆作答。
这又衍生了两个派别。前者通过网络交流各地体检医院的色觉检测本版本,再进行针对性背诵,后者则将所有色觉检测本一同背下,有备无患。
微信公众号“色弱联盟”是前者的代表,这一公众号收集网友们提供的信息,每日更新某个地方医院的色觉检测本版本。后者同样拥泵众多。“色盲吧”近四分之一的精品贴,都是因吧友免费在线分享全套PDF格式的色觉检测本而加精。小米应用商店里,提供色觉测试与检测图辅助背诵服务的APP“色盲体检宝”也有近5万的月下载量。
近年来,色盲矫正眼镜的出现提供了通过检查的另一方式。色盲矫正眼镜通过在镜片上进行特殊镀膜,可以截止光的波长,使得色觉异常患者能够正常地分辨颜色。但正规的色盲矫正眼镜成本较高,也需要根据色觉异常程度进行针对性使用,如美国的Enchroma、Pilestone品牌,价位高居千元以上。相较之下,目前我国相关行业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的时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良莠不齐。
04呼吁:更精细、合理的检测标准
“如果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谁会浪费这么多时间来背图呢?”一位“色盲吧”吧友无奈地回复道。在人生发展的诸多限制之下,花费大量时间背图,实属色觉异常者的无奈之举。多年来,论坛、贴吧等公共平台广泛存在着色觉异常者对检测标准的质疑与期望。
色觉异常者对检测机制的质疑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汪春兰建议取消对色觉异常者有关权利的限制。她认为:“由于对色觉异常这个问题有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再加上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对陈旧的原有法规没有重新审视,现行的有关政策对我国的色觉异常者在上学专业的选择、就业、参军、申领驾照等方面有诸多限制,使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多年来,“色盲”一词在正式的法规文件中已不再使用,因为这可能会产生对色觉异常人群的偏见和歧视。“色觉异常者”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替代“色盲”的名词,国外的法规文件中将“色盲”称为“color-vision deficiencies”(直译为“色觉缺陷者”)。可惜的是,虽然正式文件中少见“色盲”一词,但人心中的偏见与陈旧的法规仍然束缚着色觉异常者群体。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诊疗中心主任毛欣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表示,现有的色觉检测本其实可以区分色盲、色弱,它按照人对色觉的感知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为色盲,后两个等级为色弱,“色觉检查本上对于如何区分色盲、色弱都有相应的操作说明,如果认真阅读,是有可操作性的。”事实上,色觉体检的医生并不需要进行资质考核。对公众质疑的回应,有一个落点在于培训基层检测员,提高检测精度。
关于色觉异常者的驾车问题,他表示,国家现有的规制是出于对极端情况的考量。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色觉异常者也许可以在普适情况下进行驾驶,但若遭遇大雾、暴雨等极端天气,驾驶的危险性就将大大上涨。就读专业限制的逻辑同样与此相似。
而从组织、生产成本角度考量,色觉检测本也仍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测标准。更精细化的仪器往往需要更高的造价、更长的检测时间,对我国如此庞大的体量来说,必须加以斟酌。
“大家呼吁更精细的检测标准,随着时代发展,这是必须的。但还需要更多关于色盲、色弱的研究”,毛欣杰如此强调,“这是一个科学问题,相关政策的推进,必须基于深入的调研和缜密的思考。”
调查与科学研究需要时间,改变人心中的成见同样需要时间。时代的阵痛扫过,或能吹起无数涓埃,但仍有许多质地坚硬的砾石,滚动中发出更铿锵的声音。
一位知乎匿名用户在自述结尾如此写道:“我真心希望,在我的孩子们来到这个世上后,如果他们与我一样,有着这样一点缺憾,他们可以无所谓地告诉大家:没错,我是,但我不是异类。”
配色说明:
绝大多数色觉异常者眼中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其同样能观察到诸多颜色。为了打破读者既有偏见,同时展现对色觉异常者的尊重,我们选取了以红蓝绿“三原色”为主色调的可视化配色,其皆可被绝大多数色觉异常者清晰辨认。
数据来源:
1、知乎:“色盲是怎样的体验”等6个话题共893条评论
1)“色盲是怎样的体验?”
2)“色弱对生活影响大吗?”
3)“今天发现孩子色弱,心态有点崩,现在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4)“医院的色盲本真的能检验出来色盲吗?”
5)“为什么全中国都在歧视色弱和色盲?”
6)“色弱色盲的世界是怎样的?”
2、B站:“当色盲患者第一次看到颜色,瞬间泪奔”视频下共246条回复
3、百度贴吧:“色盲吧”2540条主题帖
4、豆瓣:“色盲聚集地”小组99条主题帖
5、淘宝“色盲镜”销量前100条数据、Pilestone官网、Enchroma官网
参考文献
:
[1] 何继才. "色盲"和"色弱"怎么区别[J]. 特别健康,2019(10):24. DOI:10.3969/j.issn.2095-6851.2019.10.024.
[2] 吴芳,杨亚波.颜色视功能检查及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06):370-373.
[3] 谢湘玉. 浅谈色觉障碍[J]. 芜湖师专学报,2003(2):93-94.
[4] Hovis J K , Ramaswamy S , Anderson M . Repeatability indices for the Farnsworth D-15 test.[J]. Visual Neuroscience, 2004, 21(03):449-453.
[5] Swanson W H , Cohen J M . Color vision[J]. Ophthalm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3, 16(2):179.
[6] Color blindnes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lor_blindness[EB/OL].,2021-5-30
作者|曾宇琛 林森 赖苏延 李大武 德力娜尔·海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