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城市志|凭“房票”买房,为什么是武汉
7月29日,武汉市房管局发布《关于加强购房资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购房先申请购房资格,符合条件才能领到购房的“房票”,有效期60天。
这一政策被解读为凭“房票”买房,而“房票”这一称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类,因此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凭“房票”买房,并非武汉首创
首先,从具体的政策内容来看,所谓的“凭房票买房”,是指在武汉限购区域购买住房的意向购房人,要在申请到购房资格后,才能凭认定结果购房。并且,一张“房票”一次只能登记一个楼盘,登记一次后即时锁定,有效期为60天。
因为打上了“房票”的概念,这个政策被视为武汉的首次创新,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在2019年,武汉市武昌区的二手房买卖,就有过类似的试点。而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武汉已经在全市开始推行商品房资格核查“房票制”,购房者要在房管局申请,审批通过才能够正常买房。这次的新政策,只是延续而已。
而在武汉之外的其他城市,类似的购房资格审查,早已相当普遍。即便是一张“房票”只能登记认筹一个楼盘的措施,也不是武汉开创的。
以杭州为例,去年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到,报名参加限购范围内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销售的购房家庭,在摇号结果公示前,不得参加其他新建商品住房项目的购房意向登记。
其实严格来说,所有针对购房者的限购,都可以理解为“房票制”,只不过有的是以户籍作为审查依据,有的是以连续的社保、个税记录等为依据。所以,武汉的政策,只是限购手段的再次升级,只是因为“房票”的噱头,给舆论造成了一种误解。
当然,武汉推出的楼市新政,也是有一些创新色彩在里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将购房资格审查前置了。也就是说,过去是先登记购房意向,交定金,网签时再审查资格,现在是先审查资格,有资格才能去楼盘认筹。
以前,有购房者交了定金,到资格审查阶段又不过关,导致各种纠纷。购房资格审查前置的作用在于,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提前将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人“筛”出去,还能减少楼市虚火。
这一招和一对一认筹可以起到组合拳作用,为楼市降温——购房者在意向买房前,要确保有购房资格;有了资格,还得想清楚到底登记哪个楼盘。而相较于过去的一张“房票”可以登记认筹多个楼盘,新政策可以避免楼盘登记人数过多,推高房价上涨的预期。
围绕购房资格审查的改变,以及一对一的认筹机制,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政府可以动用的调控手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更多时候还是决心问题;第二,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到了空前强大的地步,房住不炒,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不可动摇。
主动加码的武汉,着眼长远发展
这两天,中央层面关于房产调控可谓连出重拳。7月22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到,对调控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的城市,要坚决予以问责。在推出问责机制后没几天,住建部负责人就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约谈了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5个城市。
而对于武汉来说,虽然之前的楼市热度不及深圳、杭州等城市,但主动给自己加码,将购房资格审查的端口迁移,其实也不算太意外。
首先,武汉由于疫情,在去年房地产行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楼市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大量的购房需求积压延后。这就导致今年以来,武汉楼市快速回暖,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房价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
国家统计局的70城房价数据显示,今年3-6月,武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别同比上涨了5.5%、6.7%、7.3%、6.7%,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2.8%、3.1%、4.2%。
而武汉在今年3月发布的《市保障房管局办理方案》提到,要确保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同比价格指数原则上不超过5%。
其次,武汉在过去这些年大力城建,城市面貌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加上良好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迅速,房价也是一路上涨。
对一座城市来说,房价上涨是一把双刃剑。有上涨的动力,说明经济在发展,人口在流入,居民有购买力。但上涨过快,泡沫过大,一方面会挤压实体产业,另一方面,也会对买不起房的群体造成挤出效应。
比如,武汉作为高等教育的重镇,拥有百万规模的大学生,人才流失问题却相当突出。为了依托高校优势留住人才,武汉不得不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
而从人口增长趋势看,过去十年,武汉的常住人口从978.5万人,增长到1232.7万人,增量可以排到第九位,但增幅其实要比一些二线城市低很多,包括佛山、南宁、昆明等。
所以,武汉要留住人、留住人才,进一步做大人口规模,就得将房价稳定在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范围,楼市调控的需求,自然会相当紧迫。如果任由房价上涨,也会对武汉的留人计划起到负面抵消的作用。
正如日前新华社所提到的,“合理房价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所在”。对各大城市来说,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减轻房地产依赖,提供更宜居的城市环境,不仅对应着中央的地产调控红线,也是自身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