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综述:中欧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新华社布鲁塞尔8月2日电 综述:中欧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新华社记者
近期,欧洲多地遭受暴雨洪水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气候变化将导致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采取措施共同应对。中欧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就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发出积极信号,有助于人类应对全球气候环境挑战,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保持对话
推动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欧高层交往机制发挥了引领作用。
在7月初举行的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中方表示,愿同欧方一道,确保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均取得积极成果。法方和德方均表示愿就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继续同中方保持沟通。
此前在4月举行的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加强气候政策对话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
2020年9月,中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视频会晤决定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和欧盟是全面战略伙伴,也是当今世界两大独立力量。双方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问题协调立场和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现决心
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中欧有很多共同愿景,展现了共同的决心。中欧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为实现碳中和而付出努力,将有力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中国于2020年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委员会今年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计划提案,旨在实现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减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中欧在节能环保领域也有很大的互补性。欧洲拥有技术优势,而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和欧盟都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日前表示,欧中合作是根本性、战略性的,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欧中应发展强有力、真诚的关系,这符合双方利益。欧方愿同中方加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合作。
务实合作
中欧合作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展望未来,中欧在新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深化绿色伙伴关系面临新机遇。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推动中欧绿色低碳能源合作为目标,在马耳他和黑山重点建设绿色能源项目。该公司目前正在把马耳他的戈佐岛改造成欧盟第一个试点“零碳岛”,该项目将整合风能、太阳能和氢能等。
重庆小康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治军介绍说,小康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现在出口的国家已经达到12个,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是1992年成立的中法合资公司,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颇具代表性。在神龙公司成都分公司综合管理室经理徐长禹看来,神龙汽车成都工厂与法方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
徐长禹说,通过引进法国技术,汽车生产环节有效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更加环保节能,同时成都工厂高度智能化、绿色高效的流程管理经验也吸引法国同行多次前来考察学习。“成都工厂和法国同行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共同推动汽车行业更加绿色低碳。下一步,我们还将合作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加强环保方面的合作。”(执笔记者:陈静;参与记者:沈忠浩、康逸、董小红、高搏扬、潘革平、林晶、刘芳、陈文仙、赵宇飞、安蓓、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