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研究预测疫苗无法根除病毒 免疫下降ADE将加大抗疫难度
9月1日,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唐三一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肖燕妮教授、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等研究人员在预印版网站Medrxiv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使用数据建模的方法,评估疫苗免疫效力下降以及潜在的抗体依赖增强(ADE)反应导致中国新冠疫情复发的风险水平。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建模框架,通过在社区中随机引入新冠感染病例,将新冠的感染传播过程与两剂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免疫下降结合起来进行动态模型分析。这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通过定义新发疫情的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纳入常态化干预措施的疫苗接种计划可以在2023年1月18日之前,使中国处于疫情低复发风险水平。
但研究者认为,群体免疫很容易被免疫下降所突破,新出现的ADE存在的证据和具有更高传播能力的新冠变异株将使情况变得更糟,并使上述疫苗接种群体免疫的保护期限提前近一年。
研究者写道,“建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有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也要保持正常化的戴口罩控制干预。”
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打破病毒传播链最有效的措施。根据这项最新的研究预测,截至今年8月31日,疫苗接种覆盖率几乎达到要求的群体免疫临界水平。
“但新出现的证据表明,接种疫苗无助于根除新冠病毒传播。一方面,疫苗的免疫效力减弱将导致大量接种人群仍然对新冠病毒易感,尤其是对新冠变异株的抵抗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最近有关于新冠感染中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的报道。”研究者写道。
评估抗体水平下降以及ADE对当前的疫苗接种计划的影响,可以为决策者确定何时启动疫苗补种计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研究人员表示,从长远来看,保持常态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PI)以及定期进行加强疫苗的接种可能是对抗疫情的选择。“结合NPI的实施优化定期疫苗接种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进一步要开展的工作。” 研究者写道。
研究者表示,人群中抗体水平的下降和ADE增强的循环导致了疫情的间歇性流行。“ADE被认为是开发和接种新冠疫苗的一大麻烦。”研究者写道,“但当我们在人群中接种疫苗时,新冠感染中的ADE效应将如何影响新冠大流行的轨迹,目前仍不清楚,这也具有挑战性。”
今年6月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表明,新冠患者不仅可以产生针对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抗体来阻断新冠感染,还可以产生增强与人体细胞ACE2蛋白结合的抗刺突蛋白抗体,从而增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这支持了ADE在新冠感染中的存在。
研究模型预测,ADE或者新冠的变异可能会使得群体免疫的保护时效期限提前近一年,也就是由2023年1月18日提前至2022年1月4日,并使得控制疫情变得更加困难,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