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能有多聪明?
如果你看过“猩球崛起”系列影片,应该会记得结尾那场猿族胜利大逃亡。虽然相比之前初步社会的建立和冷兵器、步枪的出现,这一次精心准备的越狱,似乎算不得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作为猩猩研究者告诉你,这些越狱场景不是电影的凭空发明,而是在现实中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呢?
电影的“猿力”固然因为剧情设定而强化了,但是现实中猿的智力其实也远超大部分人的想象。我有幸在非洲的大猿庇护所工作了近十年,亲眼见识了猿力觉醒的厉害;在目睹了黑猩猩和倭猩猩们漂亮地完成许多实验之后,最印象深刻的还是——看他们如何逃跑。
他们为什么逃跑?
首先需要强调,这些非洲庇护所里的猩猩逃跑,绝不是因为他们在这里过得不开心。相反,这些庇护所里他们吃得饱睡得香,有同类的相伴,也有专业兽医的呵护。有些庇护所甚至还有整片热带雨林供他们玩耍。逃出来的猩猩在外面转悠够了,往往就自己跳回去了。
这些庇护所不同于一般的动物园,更不同于《猩球崛起1》里出现的那个极度恶劣的宠物收养所;它们实际上是猩猩孤儿院。对野味的需求导致了许多野生猩猩被偷猎者残忍杀死。留下的猩猩幼儿无依无靠,就流入黑市被当作宠物出售。运气好的小猩猩被解救到这些庇护所,都饱经折磨——丧母、疾病、饥渴、颠簸、肉体和精神上的虐待。在这样的状态下,它们无法在野外自己生存,庇护所为它们提供了恢复的可能。
左上:刚被救回来病情严重的小猩猩;左下:孤儿小猩猩结伴跟着她们的饲养员;右上:生病小倭猩猩的加餐;右中:倭猩猩带队的老鹰捉小鸡;右下:猩猩园舍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你能看出来猩猩在哪里么。图片由作者提供
但是这些庇护所大多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硬件。庇护所长期以来都在超负荷工作,何况随着非法野味和宠物贸易越发猖獗,被救回来的各种猩猩也越来越多。猩猩庇护所基本靠捐款来维持,也就能负担起猩猩日常的饮食医疗和饲养员的工资福利。加上庇护所大多处于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维护和扩建园舍的成本是难以想象的。例如这些地方供电不稳,经常随机停电,围栏上电网就形同虚设,庇护所往往依靠最原始的办法——让饲养员蹲守在围栏的各个角落。
(什么,你说为什么不用备用发电机?一来那种自动切换到发电机的系统多半买不起;二来手动切换的发电机未必能给多个笼舍同时供电;三来发电耗油的成本也相当高。而且就算不差钱也未必有效:我就见过连场大雨导致的长期停电,把庇护所存起来备用的燃油都耗尽了,然后你还买不到更多的油——因为进出庇护所有一条必经之路,路上有座桥,桥也被大雨冲走了……)
于是,这就让那些精通猿力的捣蛋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他们清楚围栏外的世界藏着各种好东西。好吃的自不用说,存放蔬果的储藏室和人类用的厨房是他们不会放过的。特别鸡贼的猩猩,还会顺走一些饲养员平时常用的工具——那些平时一直想偷但没机会偷到的东西。
淘气的小猩猩,通常都只是跑出来到处乱窜,碰见什么都翻一翻。在他们眼中,人类的物品无论什么都是特别新鲜的玩具。而且他们似乎很享受被生气的饲养员追赶的过程。
还有单纯就是为了炫技的。逃出来之后哪儿也不去,就静静地坐在围栏外看着还在里面的同伴……
这只黑猩猩逃出来之后就坐在园舍的屋顶看着围栏里面的同伴。" Kara Walker
对于我们研究者而言,数据比什么都重要。万一被他们闯进了我们的工作间,顺走个移动硬盘什么的可就欲哭无泪了……所以我们在庇护所的时候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听到敲门声,先确定门外的是不是人……
小黑猩猩试图扒开门上的木板挤进来我们的工作间。" Christopher Krupenye
如何逃跑?
之所以说逃跑是猿力的绝佳例子,原因之一是他们方式的多样。智力,或者心理学里称之为认知,其实就是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关键点是,无须通过反复的奖励/惩罚就能把不熟悉的问题给解决了,而且解决办法还可能有不止一个。以下就是他们五花八门的逃跑方式:
挖地道
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初学者的入门招式,找个泥土松软的角落,顺着往下挖就好了。技术难度不高,还可以你挖完了我接着挖。缺点则是太容易暴露了。
不过要是恰好选中了一个隐蔽的角落,真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有一天傍晚,庇护所已经对外关门了,我一个人坐在小卖部前歇着。突然间,猩猩的叫声在耳边响起,眼前冒出来一只,两只,三只……整整一群猩猩逃出来了!他们直取小卖部,瞬间洗劫一空。带头的猩猩,嘴里塞着一个苹果;一手拎着两瓶芬达,腋窝下夹着第三瓶,上臂还套着一个不知道哪儿捡来的橡皮发带;而另一只手拖着一张塑料椅子,臂上挂着自己一岁不到的儿子,施施然地往庇护所的湖边走去。湖的对岸,是另一个群的猩猩,逃不出来,只能站在湖边干瞪眼……
这群出逃的猩猩里有一只特别爱挖坑的,早就是重点监视对象。饲养员以为把所有坑都填了,终究还是百密一疏。但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只猩猩根本没有逃出来!他的同伴在大闹小卖部,而他则被饲养员发现孤零零的守在洞口——怂了。
一个没有逃跑的倭猩猩。图片由作者提供
翻围栏
翻围栏首要解决的是电网。一些猩猩发现了干的木头不导电,所以他们会收集又长又粗的枝条用来撬电线。但是他们能找到的枝条一般都不足以造成什么破坏,因为饲养员会在打扫的时候把粗的收走。所以,你总能在围栏边上找到许多被猩猩遗弃的“作案工具”。
但是,你以为这就能阻挡猿力高超的猩猩?有些庇护所会在园舍里用木材搭建几个供猩猩们攀爬玩耍的“亭子”。第一次去庇护所的时候,我发现总有那么几只猩猩特别喜欢在亭子上呆着,仔细研究每一根木材。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其中一只猩猩把一整根木头给拆了出来拖到围栏边上,笨拙地把它竖起来准备架在围栏上的时候,我恍然大悟——在逃跑高手的眼里,每一根木材都是一把云梯!
此外,你还会发现有的猩猩喜欢安静地坐在围栏边上,啥也不干。但你耐心看一会儿,你会发现他们不时用手背迅速的碰一下电线。因为庇护所经常停电!只要让他们发现停电了,还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爬出来呢?
换用光滑的水泥墙,他们就爬不出来了么?太天真了。他们还会叠罗汉!
你猜猜被踩着的那位是高等级还是低等级的?" Alexandra G。 Rosati
不过,我猜他们不是彼此事前商量好这么干的。因为总是高等级的猩猩把低等级的拉到墙边,然后毫不客气地踩上去了……
开锁
我们每天开始研究的第一件事是检查每个锁是否锁上。庇护所的猩猩都清楚——锁是自己面前这扇门能不能开的关键。所以他们总是反复检查哪个锁饲养员忘记锁了,特别是长锈的旧锁,经常看似关上了实际却没有。
当然了,庇护所里的门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锁,重要的关口甚至用双重门设计。但这不妨碍猩猩们对锁的痴迷。因为只要发现了一个没合上的挂锁,哪怕逃不出来,他们也会成功偷到一个宝贝——不光会让自己瞬间成为同伴的焦点,而且饲养员一定会用重礼换回去。
万幸的是,貌似还没有谁搞明白了钥匙和锁的关系。有些猩猩知道钥匙是饲养员另一个特别宝贝的东西,所以会千方百计地偷(用枝条够饲养员挂在腰间的钥匙串!)有些更是知道“开锁需要往锁孔里塞些什么东西”。饲养员千方百计拿回被偷走的锁之后,常常发现锁孔里塞满了各种你想象得出的,想象不出的,以及想象得出但不愿意去想的东西。最厉害的一次,偷锁的猩猩不知道从哪儿又搞来一把遗失多时的钥匙,可惜那钥匙不是开这把锁的。要知道猩猩的力气是人类的五倍以上,所以饲养员最后要回来的是一个锁以及插在锁孔里的半截钥匙……
人类的终极大招
上述的事例大都发生在多年以前。现在逃跑几乎不再发生了,一般的游客也可以放心游览这些庇护所。不光因为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备(比如修建双层围栏),也是由于工作人员找到一个更省心的办法——把猩猩放到小岛上。
这些小岛一般都无人居住,被热带雨林覆盖,有充足的空间供大群的猩猩活动,甚至有野生果树供猩猩觅食。饲养员只需要每天划船过来投喂食物,偶尔登岸做做健康检查。和人类不一样,猩猩的身体结构使得他们非常适合在水里往下沉……所以水是已知最有效屏障!
至少愚蠢的人类是这么认为的……
Sunday趁人不注意跳上了一艘船,船漂出去后不久被追上了,只能灰溜溜的被拖回去。" Vanessa Woods
起码……他们还不会伐木做船嘛!
在相互交锋之中
觉醒的猿力
猿力之所以能在逃跑的时候展露无疑,是因为这是一个和人类相互竞争的场景,而竞争正是最利于激发出猿力的。
研究智力是如何演化的科学家,把智力分成两大类:和物理环境打交道的“生态智力”(ecological intelligence),以及和他人打交道的“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科学家们重点关心的是后者——虽然物理环境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渴了想喝水),但是社交场景里遇到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比如渴了想喝喜茶)。社交智力的复杂程度随着他人数目的增加而呈指数级增加,所以它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
其中最受人关注的一个领域就是心智理论,俗称“读心术”。简单来说,就是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举两个例子:
“为了不让守卫发现,我得趁他转过身之后迅速通过这里,而且不能发出一点声响”(我理解守卫能看见和听见什么)
“下一季龙母知道雪诺是她侄子之后一定很崩溃吧”(我们理解龙母目前不知道这个所有观众都知道的事实,然后我们猜测龙母不喜欢近亲繁殖)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们都没能在猩猩身上发现类似的能力。比如一个特别简单的实验。在左右两边各放一个罐子,实验者往其中一个里藏一粒花生仁,但同时用挡板挡住猩猩的视线,不让它看见具体藏在哪一个罐子。这时候实验者指着放有花生仁的罐子,然后让猩猩二选一。
这个实验看似十分简单,人类小孩和狗都能轻松搞定。奈何猩猩一直表现挣扎,通常得经过经过几十甚至上百次的重复试错,才勉强学会选择手指着的那边。
难道猩猩不懂实验者能知道食物在哪里?
猩猩、花生实验。"Herrmann et al.2006
可是,后来有人把实验做了一个简单的改动[2]。他们让实验者先在做实验之前和猩猩建立一种竞争关系——连续几次把猩猩面前的香蕉夺走。然后再给猩猩做上文的实验,只是把实验者的手势从“用食指指”换成一个“禁止“的手势。结果,猩猩马上就做对了,毫无压力。
将“指定”手势换成“禁止”手势再次进行实验。" Herrmann et al。 2006
原来,猩猩真正不能理解的是实验者“我想让你吃好吃的”这番好意。只要把实验场景换成“我不想让你吃好吃的”,各种“读心术”瞬间解锁!
从此,人们通过构建各种不同的竞争场景,逐渐发现猿力原来如此厉害。比如说这个实验[3]:两只猩猩面对面坐着,中间放着一块木板,其中一面粘着两条一模一样的长条状饼干(想想百力滋或者辣条吧)。每条饼干都从木板的上沿露出一截,但一条露出一大半,另一条只露出一小段。其中一只猩猩(被试)能看见贴饼干的这一面,所以清楚饼干是一样长的。但是坐在对面的猩猩(竞争者)却只能看到两条饼干露出那段,会产生错觉以为露出多的那一条比较长。
猩猩、饼干实验。"Karg et al.2016
实验的关键是,实验者先挡住被试的视线,让竞争者先挑要哪根饼干,却不马上把饼干取下来。轮到被试挑的时候,她必须挑没被对方选中的那根,否则就没吃的了。也就是说,她需要猜竞争者刚才会选哪根。如果她站在竞争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她就会预测对方会受错觉的误导,选了突出来一大截的那根饼干,从而她就会选另一根。
果然,在竞争的刺激之下猿力觉醒,被试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的猿力召唤者
猩猩逃跑,只是他们运用猿力和人类打交道的众多例子里的一个。就算在野外,随着人类的不断扩张,也已经很难找到没有被人类活动影响的猩猩了[4]。在猿力的支撑下,他们都在努力地适应这个被人类迅速改变着的世界。
图A:在几内亚比绍过马路的黑猩猩;图B:用棕榈果实和树叶喂养的红毛猩猩;图C:刚果民主共和国万巴的倭黑猩猩,正在检查成年母倭黑猩猩手指上的金属圈;图D: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的山地大猩猩正在剥桉树树皮。" Hockings et al。 2015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过马路时,黑猩猩会根据马路的宽度而调整通过的方式。越宽的马路,就意味着着越长的时间暴露在空旷的平地之中,猩猩过马路前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路边观察。马路宽的时候,雌性会先行,高等级的雄性则主动殿后;马路窄的时候则相反[5]。
在流行用设捕兽夹抓野味的地区,有些黑猩猩学会了如何安全地触发捕兽夹使其失效,而另一些则学会了将夹住同伴的夹子移除[4]。
在人类聚居地附近生活的猩猩,会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去农场挖地瓜吃,还会偷石器回森林里砸坚果[6]。为了能尽可能多地将这些稀缺资源带回森林里,他们经常主动的直立行走——腾出双手好拿更多的行李!
试图使用石器开坚果的黑猩猩。" Carvalho et al。 2012 Current Biology
如何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人类世界,将关系到这些最后的猿力召唤者的命运。在人类到来之前,这个星球也曾经是货真价实的猩球。猿类的黄金时期持续了至少1500万年,多达40余种猿类在非洲和欧亚大陆繁衍生息。但是今天,仅靠猿力已经远远不够了,毕竟猿力的局限很明显。如果说竞争是唤醒猿力的关键,那么其局限就在于难以合作。猩猩们有复杂的“读心术”,却难以理解他人的好意。而那种彼此包容、主动分享、相互扶持的强大合作能力,正是人类最为特别的东西[7]。
但是人为何拥有这些东西?达尔文曾写道:“……(解释人类起源)最大的难题便是人类的智力和道德倾向何以达到如此高的标准……”[1]。只有清楚了猿力究竟是什么,和人类的智力有何差异,我们才能解释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猿的物种存续取决于人。但是人对自身的理解,又不可能脱离猿的存在。
参考文献
1.Darwin, C。 (1871)。 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 Vol。 1。 (Murray)。
2.Herrmann, E。, and Tomasello, M。 (2006)。 Apes’ and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motives in a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Dev。 Sci。 5, 518–529。
3.Karg, K。, Schmelz, M。, Call, J。, and Tomasello, M。 (2016)。 Differing views: Can chimpanzees do Level 2 perspective-taking? Anim。 Cogn。
4.Hockings, K.J。, McLennan, M.R。, Carvalho, S。, Ancrenaz, M。, Bobe, R。, Byrne, R.W。, Dunbar, R.I.M。, Matsuzawa, T。, McGrew, W.C。, Williamson, E.A。, et al。 (2015)。Apes in the Anthropocene: Flexibility and survival。 Trends Ecol。 Evol。 30, 215–222。
5.Hockings, K.J。, Anderson, J.R。, and Matsuzawa, T。 (2006)。 Road crossing in chimpanzees: A risky business。 Curr。 Biol。 16, 668–670。 Available a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950084。
6.Carvalho, S。, Biro, D。, Cunha, E。, Hockings, K。, McGrew, W.C。, Richmond, B.G。, and Matsuzawa, T。 (2012)。 Chimpanzee carrying behaviour and the origins of human bipedality。 Curr。 Biol。 22, R180–R181。 Available at: http://dx.doi.org/10.1016/j.cub.2012.01.052。
7.Hare, B。 (2017)。 Survival of the Friendliest: Homo sapiens Evolved via Selection for Prosociality。 Annu。 Rev。 Psychol。 68, 1–32。
作者:河马叔叔
编辑:Fangorn & Lyroat
题图来源:河马叔叔
一个AI
是时候再发一遍这个36秒的视频了……
本文来自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