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粤·粤字号》丨“廉鱼”罗非,如何被广东人“吃”到出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
即使在食客如云的南粤,也没有哪个物种能像罗非鱼一样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
鲜嫩少刺的优点让它早在50年代就在茂名当地广泛养殖;却也因为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而被打上廉价鱼的标签。
茂名人对于食材的转化似乎有天然的禀赋:既然苦涩之极的果皮都能制作成驰名中外的化橘红,点化区区一条罗非鱼自然也不在话下。
老饕们对罗非鱼“又爱又恨”。茂名人对罗非鱼的态度始终高度一致——“廉鱼富养”:不仅为罗非鱼打造了山塘水暖的优越环境,还掐着时间投喂饲料。即使出塘后还要小心翼翼地吊水,去除土腥。
茂名人终于把不少人并不待见罗非鱼,养成了塘中新贵。
罗非鱼在被捕捞上岸后,当天就被运送到当地加工厂长进行深加工。如今,先进的自动化设置早已取代了低效烦琐的去鳞、冲洗工作。不过,在品质挑选这一最关键环节上,就必须靠处于生产线最上游的“分鱼师”牢牢把关,不能省半分功夫。
一名优秀的“分鱼师”能靠手感判断鱼的新鲜程度,用最快速度判断鱼全身是否存在寄生虫和疾病,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分类……这个被形象地称为“上班摸鱼”的工作,却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最关键、最严苛的一环。
一条罗非鱼到底要打破多少偏见才走上餐桌?质变的基础早在塘头就已经打下,逆袭的最后一步却藏在生产线里。
为了锁住新鲜鱼肉的最原始的鲜美,鲜嫩的鱼肉在传入冷库后,短短七分钟鱼肉的中心温度就降到了负十七度。为了保持高端,罗非鱼的深加工环节还在不断延长,产品也更加多样化。
目前,茂名正在积极打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养殖,拓展罗非鱼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一鱼多吃”,大幅提高罗非鱼价值。今天,茂名罗非鱼养殖面积已经达到26万亩,占全国罗非鱼养殖总产量1/8。从海外游到中国的罗非鱼,现在不仅是当地响当当的致富鱼,还是出口欧美的全球尖货。
茂名人“改造”了罗非鱼,罗非鱼也改变着茂名人的生活。
(总台记者 郭翔宇 刘帆 林丽丽 邓裕达 孙冰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