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碳”一周年:中国低碳减排工作步入快车道,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2021年9月22日,正值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一周年之际,“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全球直播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基于国际形势下的政策布局与行业动态分析》智库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从国际角度来看,世界各国正积极布局低碳经济,这将直接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走向;全球碳中和进程伴随着国际产业格局和金融格局的全面重塑,这将不断为中国带来全新的投资机遇与合作机遇。
宏观上,碳中和将使中国以绿色为核心导向,重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提升综合发展实力,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微观上,碳市场为企业低碳转型带来金融机遇,低碳经济将为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气候环境因素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对象。
“中国目前人均碳排放量约为7.76 吨,碳排放强度约为7.69吨每万美元GDP。”《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在人均碳排放上并未与世界平均水平拉开太大差距,也远低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较高碳排放强度反映出经济发展的质量亟须提升,未来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碳减排形势,即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发展中国家特色减排矛盾与困境。
“碳中和”概念在中国的发展
根据《报告》,2007年7月20日,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绿色碳基金成立,旨在积极实施以增加森林储能为目的的造林护林等林业碳汇项目,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是碳中和概念首次在中国官方层面得到呈现。
2015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描述中国 2030 年的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中国2030年碳达峰承诺为中国的减排进程跨出阶段性的历史步伐。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国提出降低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蓄积量、提高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等四项2030年自主贡献目标。随着上述目标的提出,碳中和正式成为国家承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减排责任与大国担当。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十四五” 规划均指出,中国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碳减排的相关工作和举措将加快进入实行阶段,并在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被重点说明。中国正式将碳中和理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彰显出强大的政策效率和执行力度,时间目标更为清晰和明确。
“碳中和目标提出并纳入顶层设计至今已有一周年,中国正开启一场以政府与市场结合、生产与消费结合、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结合等为主的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报告》强调。
全球各国绿色低碳经济布局
《报告》指出,面对复杂的国际碳中和局势以及全球气候环境问题,各国在2020年前后纷纷抓紧布局本国的绿色发展政策,包括设立绿色基金、开展绿色项目优惠、推动能源清洁化和交通电动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等。
综合分析,全国绿色低碳经济布局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可持续经济占比持续提高,各国加大投入并扶持绿色产业;二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市场主流,国际能源格局开 始转变;三是国际绿色金融市场逐渐成熟,绿色融资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四是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际 合作重要导向及国际竞争新兴战场。
同时,《报告》表示,各国已推出的重点举措反映了三大问题。
第一,各国碳减排政策的大体方向基本是正确的,例如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融资等,但具体措施细节上的效果与效率还需要时间进行检验。可以预见的是,虽然现有13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但到2050年左右必然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未能达成减排目标和兑现承诺,届时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问题。
第二,全球碳中和元年,大部分国家都在开展探索、创新和尝试,尚未能形成可持续的、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碳中和国家发展模式和路径规划。
第三,部分国家还没有完全厘清绿色发展与碳中和之间错综发展的关联,另有部分未达峰的国家尚未区分碳达峰与碳中和两项不同时期目标之间的难度和实现差异。那些以降低碳排放为目标的短期政策未必适用于长期以碳中和为终点的可持续发展,而碳中和如何融入传统的绿色发展并作为新的职能和导向开启新升级亦需要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深入探讨。
《报告》建议,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碳中和形势,中国承担了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减排压力,在碳中和目标正式提出后,应从国际角度客观分析国际绿色发展背景,为国内各项碳减排工作开展的时点选择和模式制定提供行动依据,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碳中和发展之路,以应对新一轮的国际绿色低碳竞争和挑战。
中国低碳减排呈现跨越式提升
在国家碳中和政策布局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国各行业部门根据其碳排放占比情况以及2060年碳中和基准减排情形,正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积极探索各自的特色减排路径。
根据《报告》,电力行业目前是中国碳排放的最大来源,以火电为主的电力部门目前约占社会总排放量的四成(2019年占比为 43%), 工业与制造业生产活动则为第二大碳排放来源,与电力部门合计贡献了中国碳排放总量的70%-80%。
为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中国顺应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潮流,在过去十年间显著提升了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近年占比年均提升1个百分比以上,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领跑全球,建立起中国优势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并逐渐形成中国特色能源结构优化方式。
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碳中和推动信贷资源进一步向绿色项目倾斜。《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 2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14.6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万亿元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表明随着双碳目标相关工作正式进入快车道,绿色金融支持低碳减排力度呈现跨越式的提升,绿色信贷余额相比于2013年末已增长近一倍。
综合碳中和目标提出一年来的形势变化,《报告》为中国碳中和之路提出以下四条主要建议: 第一,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第二,应探索可持续的、符合碳中和长远目标的绿色金融体系与服务模式;第三,应在推动能源与工业低碳进程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时代潜在领域的减排工作;第四,应将绿色低碳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者:舒晓婷 编辑:李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