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0个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 乌镇大会倡议将伦理融入数字经济
9月28日,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幕。在为期三天的大会上,智能经济和数字文明成果涌现,全球数字合作更加深入。
大会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和《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3.0)版》等重要文件,突出理念引领,强调要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乌镇世界物联网大会举办以来,平台效应更加凸显。在今年的大会上,40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额超600亿元。
多项硬核科技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发布,包括鸿蒙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平头哥RISC-V芯片、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卡巴斯基沙盒、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智能眼镜光学显示模组、大搜车汽车交易引擎等“黑科技”悉数亮相。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字经济的方方面面,例如借助全新的大数据引擎系统,可以促进新车与二手车的高效交易,对汽车流通行业的人、货、场进行高效匹配,以技术驱动交易,推动汽车流通产业发展升级。
在智慧场景体验方面,今年大会展示了热影非接触快速核查等技术,融合了人脸识别、身份校验、测温检测以及健康码读取,筛查高效无感。
然而数字经济具有倾向集中的技术天性,一旦越轨,就会窒息竞争、出现垄断,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讨论成为今年大会的重要议题。
大会提出,要坚持科技伦理,打击不法行为,AI发展要确保增进人类福祉,有效防范和打击黑客等网络不法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推动创新,消除数字鸿沟,让数字文明造福全人类。
“大数据杀熟”等数字经济中产生的新问题引起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巨头平台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经济背离了原来的社会价值。消费者的最大权利是选择权,当消费者没有选择了,那么只能任人宰割,这是现在互联网平台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姜开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科学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又要高度重视风险和挑战,这些都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监管和行业自律自治,加强正面引导,降低负面影响,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特别设置了数据与算法论坛,落实算法治理互信共治。姜开达表示,一些互联网企业通过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投放广告和推送信息,诱导用户进一步消费或行动;一些消费购物平台通过构建人物画像差异化定价,对消费者 “大数据杀熟”。
“数据、算力、算法所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模式,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贴心的服务和良好的体验,但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也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姜开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建立完善后,互联网企业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更加明确。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作出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予以说明,并有权拒绝个人信息处理者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决定。
国家也正在加强对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规范。9月25日,《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下称“伦理规范”)发布,目标是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提供伦理指引。
《伦理规范》强调增进人类福祉、促进公平公正、保护隐私安全、确保可控可信、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伦理素养等基本伦理要求。同时,提出人工智能管理、研发、供应、使用等特定活动的具体伦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