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着眼全国科创战略布局,各地正立足实际、精准落子,加速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自启动建设以来,在省、市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活力持续升温,高校院所、大型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创投机构等纷纷加入。
为进一步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深化“两链”融合,激发创新动能,加快国内外各类创新创业要素聚集,10月8日下午,西咸新区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西咸新区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若干措施(试行)》。
陕西“芯”驱动奔赴科创新征程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于2021年3月30日正式成立,其总窗口设立在国家级科创平台西部创新港和陕西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
今年6月,央视新闻播出《创新驱动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报道称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鼓励所有的高校院所和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吸引产、学、研、用、金各种创新要素在这里汇聚,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不难看出,秦创原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的确,秦创原的成立,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今年5月21日,陕西省发布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配套发布了支持秦创原建设70条政策包。
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是西咸新区在省上发布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基础上,按照省市建设秦创原的指导精神,对标政策成熟地区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深入高校、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走访调研,最终形成的《西咸新区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若干措施(试行)》(下称《若干措施》)。
西咸新区参照对比陕西省内各级政府部门、各开发区以及西部地区部分城市相关政策,力求在支持方式、支持力度上达到“最优”,足以体现其大力推进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的决心。
谋局“总窗口” 深耕科创主体扎根沃土
若将秦创原比作“排头兵”,那么西咸新区就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
本次发布的《若干措施》,是真金白银的普惠政策,支持方向包括配套奖励、场地补贴、人才补贴、研发奖励、金融支持、税收奖励和住房保障等。
昨日,在《西咸新区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若干措施(试行)》新闻发布会上,15条重磅措施面向媒体及公众逐条揭晓。这批政策制定重点考虑了初创企业对拎包入住、税收奖补和人才补贴方面的需求,也考虑了成长期企业对投融资和研发补贴的需求。力争切合秦创原总窗口当前快速聚集科技型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实际需求。
本次发布的15条政策,横向来看,兼顾了多类型的创新主体:科技型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平台、中介机构),以低门槛和低兑现条件,为广大创新创业主体创造普惠性支持;纵向来看,又兼顾了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全发展阶段企业,重点补贴初创企业的场地租金、物业费、水电费、停车费、研发投入等,切实降低企业和人才初创期的各项成本。
如今,这里已成为数万名科研人才汇聚的热土,在这片平台区、学院区及孵化区紧密衔接为一体的科创高地,科技创新的成果可以迅速从校园转化进企业,真正肩负起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的重大使命。
西咸新区不断制定出最优惠、最实用的政策,以科创“沃土”滋养扎根于此的人才和企业,建设辐射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若干措施》中提及,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持有人和大学生创办的、符合新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科技型企业,连续4年免费提供人均15平方米以内的办公空间;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持有人,自持成果直接创办或以技术作价入股与企业合作创办的科技型企业,3年内按科研设备采购资金的30%给予累计最高200万元的运营资金支持;对取得博士、硕士学位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与科技型企业签订三年期以上劳动合同,分别给予个人每月5000元、2000元的补贴……
这批政策秉承“不重复”原则,是在研究省、市支持秦创原政策包的基础上制定的补充性新政策,除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类企业在省市支持的基础上新区新增奖补外,其余政策与省市政策包内容均不重复。
直观、实用、含金量极高的15条政策在这片沃土埋下了科创希望之本源。
站在新的节点回首,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已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291家、孵化器12家、专业服务机构48家、新型研发机构27个。陕汽、陕煤、延长石油等15家省属国企已带头落户建设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秦创原总窗口已为45家企业落实兑现奖补资金2941万元,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站在新的起点展望,相信在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下,全省高校科创项目将纷至沓来并带动企业落户,着力打通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创新创业与金融支持紧密对接、科研人员成长为企业家的通道,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推动陕西富集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