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母亲河畔的中国】“二里头遗址”让夏朝存在走向真实,“二里头文化”让民族自信更加坚定

中国日报网10月15日电(记者 万月英)二里头,古洛水之北,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村落,尘封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记忆。10月14日,中国日报网记者随“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以及二里头遗址宫城,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回传说中的夏朝,一同回望这段不朽的文明。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大禹开创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成果,这双重证据使传说中的夏朝走向历史真实。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认定的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是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根据文献记载和历史的地理信息,1959年徐旭生率队在豫西一带寻找“夏墟”,开启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的新征程。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几代考古人60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的潜心探索,一个规划有序、功能齐备、宫室翼翼,百工齐聚、礼乐初成的东亚大都,揭开了尘封的记忆。如今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里储存了大量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青铜器、玉器、绿松石器等。不足2%的考古揭露,其丰富的成果足以证实这里曾经是规划有序、布局严谨的华夏王都。

城址、宫殿、青铜器等文明标志的出现,财富分配的不均,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已产生阶级对立,并进入到了国家阶段。可以确定,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晚期的都城。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众多的“中国之最”,有“中国最早的宫城”,“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作坊”等。


二里头遗址宫城位于“井”字形道路之内,四周以夯土墙围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使用的是中轴线布局。宫城内已发现数十处大型宫殿建筑群夯土基址。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存,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因此二里头遗址宫城也有“最早紫禁城”的美誉,而其所使用的最早中轴线制一直延续至今。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在不破坏和改变既有历史原貌的基础上,目前对二里头遗址的一号宫殿和二号宫殿进行原址回填、地面覆土的拔高复原展示。考虑到读者朋友的出行不便,记者为大家拍摄到了体现数字技术的二维码图片,通过简单地扫一扫,就可以实现VR全景漫游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作为中国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和探寻,是上至国家下至百姓的寻根溯源活动,这些对于探寻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高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