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年人就业难怎么办?专家:找准城市定位,发展职业教育
2021年10月20日,长沙,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就业分论坛。图片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自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以来,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一直偏高。今年1-9月,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约为14.3%,远高于同期城镇调查失业率5.2%的均值。
周三,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不小的压力。一方面,青年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供需脱节、人岗不适、“慢就业”现象时有发生。
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稳定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招聘规模,特别是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各项政策支持下,青年就业压力有所降低,8月以来,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已连续2个月回落。
就业话题也是近日在长沙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的议题之一,与会的专家学者更多从城市定位和发展职业教育两方面来为就业难支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Kent Calder)表示,人口稠密的国家通常情况下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比起人口小国来说,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办法之一是找准城市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小一点的城市发展模式不见得要像上海等大城市瞄准,比如中国西部的一些城市,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城市应该去寻找一下自己独特的定位。”他说。
普华永道中国人才和组织咨询主管合伙人于晨也表示,在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产业链齐全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城市定位越清晰,人才的流动越容易被聚集,大城市的就业压力才能得到缓解。
“非常害怕看到的是,在一个国家里面,每个城市都有同样的定位,从人才的角度而言,不知道往哪里走,就往所谓的机会最好的地方去走。”他说,这种情况会导致大城市就业压力上升。
除了城市错位发展,两位专家表示,职业化教育、专业化教育也可以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凯尔德指出,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发展模式要基于人口众多的特点来制定。相比集中化的发展,定制化的教育、专业化的教育可以形成更好的就业路径设计。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发文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就在两周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此外,于洋提到,随着中国人口进一步老龄化,未来中国面临的可能不是就业难而是招工难。普华永道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37年,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可以提供的净就业机会相当于中国现有就业岗位数的12%左右,从绝对数字来看,净增加就业岗位为9300万左右。
对于这9300万新岗位,于洋说,按照中国人口发展情况来看,恐怕不能只靠成年人去承担的。从劳动技能的角度来看,有些技能不是靠一个简单的技术可以解决的,往往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我只会看到就业有大量的缺口,(岗位)需求要远大于(劳动力)供应,而且恐怕会由所谓的老年人来承担这个缺口。”他说,“今天所看到的老年人其实在职业发展上还是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后面他们还会有大量的用武空间,只不过目前还在社会的转型期,大家在充分思考未来的职业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