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百日战绩来了!如何更好发展绿色金融,专家这样说

时间:2021-10-23 12:46:02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百日战绩来了!如何更好发展绿色金融,专家这样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百日。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截至10月2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11万吨,累计成交额8.6亿元。

数据显示,7月16日上线首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收盘价为51.23元/吨;前三个月月底收盘价分别为:7月31日54.17元/吨,8月31日45.35元/吨,9月30日42.21元/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力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碳排放权交易不活跃,市场主体参与度较低,交易价格有下降趋势,说明市场还没能够成为碳减排稀缺价值及时有效的晴雨表。

“一级市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标杆法向绝对排放量控制、从免费分配向有偿分配都是提高市场活跃度的有效手段。“吴力波还提醒道:“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储量很大,但是怎么进入市场要慎重评估,搞不好会进一步拉低碳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已经认证的CCER本身已经实现了减排效果,进入市场之后可能会出现溢价,这种溢价对于后续碳配额的影响其实是负面的。”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预计有色冶炼、水泥、钢铁等行业明年底前会纳入全国碳市场,机构投资者也会进入市场,这将极大促进市场活跃度,也会带来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的丰富。

10月8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提出24条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发展碳金融市场。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和场内衍生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丰富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中提到,要探索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探索强制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等试点。

吴力波认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应该是强制性的,而且要有更为严格的标准,因为这关系到投资者的价值判断。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是一件好事情,体现金融机构的引领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参与碳中和实践来增强市场活力。

那么信息披露的分寸应该如何把握,标准应该怎样制定?邵宇认为:“基于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成本的考量,前期可以尽量做到应披尽披,后期可以综合考虑信息数据的价值量、精准性等因素,建立较为平衡的信息披露标准。”

他表示,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体系,一是要分步骤进行,选取部分地区或企业逐步试点,最终建立国家层面的碳排放信息披露体系;二是要逐步建立信息披露的奖罚机制,包括行政性和市场性的奖罚;三是政府要建立相关的披露标准、规则以及信息系统,为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提供引导和便利。

绿色金融市场作为国内发展的新兴市场,相较于其他成熟的金融市场,需要监管机构的特别注意。邵宇认为,近年来国内外对“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很重视,这就可能驱动绿色金融市场创新发展节奏快于监管资源配备程度,存在监管盲区的问题。

另外,评级机构绿色金融产品评级经验不足,可能导致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产品的风险性事件。吴力波认为,主要的难点首先可能在政策风险,不论国外还是国内,政策对于绿色企业的投融资影响非常大。其次,碳减排领域的技术风险值得警惕。

“碳减排技术之间、减排技术与中和技术之间、减排技术与替代能源技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各类技术的适应性又有很强的区域、时空特异性,通用性反而较弱。”他说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