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威马“激进”智能化:M7能否扳回一局?
威马的定位就是主流,希望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大众丰田,智能手机中的小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 北京、上海报道 “目前我只能说,明年能量产的最好配置的车肯定是威马M7,不可量产的或者是改装的不算,因为现在行业大部分号称L4级、L5级无人驾驶的车型都是用一批车去改装、后装的。”
10月22日晚,威马旗下首款智能纯电轿车威马M7正式亮相后,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威马汽车上海总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沈晖看来,从智能化配置来看,在2022年交付的所有车型中,威马M7无疑是最好的。
从当晚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来看,威马M7是威马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车型,基于概念车Maven打造而来,搭载了第三代Living Motion三电动能系统,NEDC续航里程700km,预计2022年内量产交付。
从配置上来看,M7配备32颗顶级的智能驾驶感知硬件,其中包括3个自主变焦超视距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7个800万像素超高清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以及1个独立高精定位模块,形成360°全方位融合感知网络,可以提高在复杂光线、复杂路况、复杂天气条件下的感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M7也是全球首搭3颗自主变焦高精超视固态激光雷达、首个实现激光雷达水平探测范围达330°的车型。此外,4颗Orin-X自动驾驶芯片也使M7最大算力达到1,016TOPS,足够支持L5级别自动驾驶的运行。
“超豪华的智能硬件配置。”这是当晚不少业内人士对威马M7的第一印象。
“硬件做得好,软件可以随着软件能力、算法、数据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的提升而提升,用户也可以体验到越来越多的驾驶场景。”沈晖告诉记者。
从威马官方提供的车型对比表单中,可以看出,威马在智能硬件上的配置比蔚来ET7、小鹏P7、智己L7更加“激进”,尤其是搭载三颗高清超视激光雷达。即便是蔚来ET7,也仅有一颗。
“把几个‘7系’车在智能硬件上进行对比,多少传递出了威马在智能化标签打造上的紧迫感。作为出身于传统汽车的造车新势力,与蔚来的极致用户服务、小鹏的智能科技相比,威马在自身标签的打造上一直比较保守。”10月24日,有熟悉威马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能把M7智能化的标签打造好,威马有希望在未来扳回一局。
“不过,除了小鹏P7、蔚来ET7、智己L7,还有极氪、集度、小米等一大批竞争对手即将到来,尽管价格区间不尽相同,但未来,智能化的硬件一定会成为各家车企同质化竞争的焦点。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威马M7能否按照计划率先进入市场。”上述人士表示。
激进转型、重回第一阵营?
“科技越是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形态,而这正是威马M7的研发理念与方向。为实现更具生命感的智能表现,威马M7被赋予超强感知、超强算力、超进化力三大能力。因此,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全球首个全场景智能移动空间’。”在发布会上,沈晖这样形容威马M7。
在沈晖看来,有了激光雷达以后,威马M7可以做到城际间的高速,城市内的低速,以及像目前W6上面的AVP无人自主泊车。
“M7从硬件配置上是远超W6的。但还是会从L4开始慢慢做。客观讲,没有一家能靠自己的能力短期内实现L5,可能要用十年。但是,我们的硬件预置L5级别的话,就算是L4的安全性、可靠性,体验各方面也都会好很多。”沈晖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与李斌、何小鹏、李想等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创始人相比,从传统造车企业出身的沈晖多少有些另类。作为理工科出身、长期在严肃刻板的制造业工作的管理者,他被认为是“务实、低调”,就是“不擅长品牌打造和营销推广”。
当然,在品牌和产品标签的打造上,沈晖与李斌、何小鹏甚至李想的路线也并不相同。
“我们一直强调‘科技普惠’,但这一市场没有起来之前不突出,就像市场早期的时候,市场结构是 ‘纺锤型’,两头大,中间小。我们做‘中间小’,大家感觉好像不怎么有影响力,但其实威马一直是坚定地走‘科技普惠’路线,技术含量高、东西好用不贵。”沈晖表示。
然而,正如沈晖所说,作为最早一批开始交付新车的造车新势力,威马的优势并没有立刻显现。
从交付量上以及品牌的声量上来看,威马与新造车第一阵营的距离正在拉大。
2019年,威马曾以年累计交付16876辆的成绩居于造车新势力第二,排名仅在蔚来之下,但2020年开始,威马被其他新势力超越。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9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29,043辆,超过去年全年销量总和的22,495辆,旗下首款纯电SUV威马EX5累计销量更是超6万辆,位居中国造车新势力A级纯电SUV累计销量第一。
但是从销量走势来看,威马的增长速并不领先。9月份,蔚来汽车以1.06万辆的交付量回归榜首,小鹏汽车以同样破万的成绩位居第二,哪吒汽车交付量为7699辆。而威马汽车交付量为5005辆,第四名的理想汽车相差2000余辆。
不过,从M7开始,威马在“科技普惠”的标签下,开始激进转型。除了豪华的智能化硬件,M7全新的造型也打破了外界对于威马汽车设计不够科技、潮流的刻板印象。
从外形上来看,威马M7设计大胆,将1颗激光雷达直接放到了车顶,而且车头采用了拼色设计,使得M7看起来显得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轿车。
“你们看它像不像一个独角兽?” 发布会当晚,沈晖在台上指着M7表示,“第一,前车的比例很短;第二,为了让“独角兽”的角覆盖面更广,对车身线型也做了很多调整;旁边的两个角也是要做调整,才能实现全车330°环境覆盖。”
对于M7的突破性设计,沈晖承认是有风险的。“创新总是有风险的,威马做肯定有风险,风险就是把比例调了,脸也改了,为了舒适空间溜背也拉平了,但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沈晖告诉记者,“随着主流市场上去之后,威马的标签会更加明显,得到更多传播。”
当然,风险的背后,是威马的自我突破,破而后立,对威马而言,并非不是一件好事。
“威马是所有新造车企业中产品质量最好的,不是之一,就是最好的。”沈晖强调,“我们是老势力和新势力结合得最好的企业。我们产品做的好,几个友商前段时间出的质量问题,我们作为老势力不会出。用户如果又要科技感,又怕出问题,选择我们的产品最好。”
坚持主流、对标大众通用丰田
与从开始就布局高端市场的蔚来、理想以及走下沉路线的哪吒、零跑不同,沈晖从一开始就把威马的对手对标在主流燃油车市场。当然,这也意味着,威马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我们认为智能汽车将来会成为主流。品牌想要做大一定要定位在主流市场,智能电动车10万以内的很多,但联网和智能又是两码事。”沈晖表示,“现阶段,电动车品牌都处于马拉松长跑的头一公里,我们要的成功,在用户属性上一定是要对标小鹏的用户;在市场方面的目标,一定是瞄准通用、大众、丰田的用户。我们希望把丰田、通用、大众的燃油车用户转化成威马的智能电动车用户,不然大家在数量这么低的情况下去竞争没有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新能源大盘逐渐向好,市场容量呈现倍数激增。从今年4月开始,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持续走高,从4月的19.3万辆增长到9月的33.4万辆,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1.1%。
未来广阔的市场中孕育着无限的机会,当然也充满变数和挑战。
一方面,面对传统汽车巨头的转型以及百度、360、小米等科技公司的跨界造车,不仅仅是威马,包括蔚小理、哪吒、零跑在内,在第一轮淘汰赛中活下来的造车新势力也都将在接下来的竞争中铆足力气。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在9月首次实现了销量破万,创造了最新的销量纪录;二线企业并未放缓步伐,而是不断发力,向第一阵营靠拢。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电动车市场依然表现出“哑铃型”的特征,也就是以上汽通用五菱miniEV、欧拉好猫等为代表A00级、A0级电动小车市场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中高端车型火爆,而主攻主流消费市场的威马、甚至大众品牌的电动车型却面临同级别燃油车竞争。
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调整,两端高中间低的哑铃型结构正在加速向中间高两端低的纺锤型结构调整,售价15万-25万的主流市场成为各大新造车势力的必争之地,以蔚来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的布局也正在从高端陆续向中端主流市场迈进。
实际上,早已经历过燃油车时代“厮杀”的沈晖相信,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将从“哑铃型”向“纺锤型”加速优化,到2030年,国内主流市场区间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预期未来十年内,15-25万元主流新能源渗透率将从3%增长至40%。
这也意味着,定位主流智能电动汽车的威马即将迎来“主场作战”并打造专属护城河。
“在战略上不摇摆,专注产品、专注主流的智能电动汽车,可能在短期内声浪小一点,但中长期来看,威马能够成为头部企业。”此前,沈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伴随威马M7的发布,威马“SUV+轿车”双线布局正式启动,企业发展也迈入全新阶段,沈晖对威马的前景更加坚定。“威马有信心在2022年重回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沈晖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级市场,尽管威马的步伐落后于 " 蔚小理 ",但威马依然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就在新车发布前两周,威马对外公布融资信息,预计将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D1轮融资;随后还将会与其他数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签署D2轮融资协议,预计该轮融资总金额将达约5亿美元。
而本轮投资是过去12个月中,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本土新势力纯电动整车企业的最大金额私募股权投资。
“现在很多海外投资人对我们非常看好。我们做的是主流市场,产品定价在3万美元或者3万欧元。他们认为我们是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智能电动车品牌。汽油车出口市场基本上集中在俄罗斯、中东和非洲第三世界。但是我认为,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一定可以出口到欧盟发达国家。”沈晖告诉记者。
当然,这也是科创板IPO搁置半年后,威马在资本市场迎来的利好消息。
不过,当下,包括哪吒、爱驰在内的多家造车新势力也都对外发布了IPO的计划。随着市场窗口期的逐渐收紧,谁能赶上“最后一班列车”顺利IPO,也意味着谁能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走的更久、更远。
“随着主流市场上去之后,我们的标签会更加明显,得到更多传播。就像小米开始造手机的时候,可能大家也不知道小米是什么意思。但现在当年的杂牌机全没了,大家也认可小米有自己的特色。”沈晖告诉记者,威马的定位就是主流,希望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大众、丰田,智能手机中的小米。
(作者:杜巧梅 编辑:何芳)